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往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目标,结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性质及特点,阐述了以应用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所采取的方法及措施,以真正实现“教—学—用”的有机统一,教学实践表明,该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4-0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作用。針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具有“四多一广一强”的明显特点,即术语多、标准多、概念多、符号多、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等,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贯彻教育部的“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要求,同时面对课时不断压缩的现实,该课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了相应教学改革和探索,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一、改革理论教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工程应用性强,致使教和学的难度大,教学质量不太理想,学完该课程后大多数学生都感觉是糊里糊涂的,很难把相关内容灵活应用到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随后的工作实践中去。面对这个现实,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很抓关键一点即教学以工程应用为主线,以此为目标,改变以章节内容为顺序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辅助项目教学、自主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加强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
  1.模块化教学
  在教学中,打乱教材章节顺序、章节内容编排顺序,采用模块化教学,即讲解某一部分内容时介绍完整,让学生上一次课学到一个较完整的可以真正工程应用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知道这一次课会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感到来有所得。例如在讲授“尺寸精度”方面内容时,并不按照教程编排顺序进行讲解,即不按照先介绍术语及定义,然后讲解标注公差、基本偏差、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等相关内容,而是设计一个模块,把相关内容融合一起;另外,把“尺寸链”的相关内容也融合在“尺寸精度”这一模块一起讲解,形成一个完整“尺寸精度设计”体系结构。
  2.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相关内容围绕着工程应用案例展开,同时,可以借助项目教学、自主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引入工程应用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带让学生着目的及任务去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在介绍相关理论知识之前,引入一个具体工程应用实例,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譬如在介绍尺寸精度设计时,引入轴类零件的设计,如何设计轴与轴承、轴与齿轮配合设计,各段轴径的长度精度如何设计等等。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应用结合,让学生有目的学习、发挥其主体性。另外,介绍案例时给出参考答案,指出没有唯一的答案,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易与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控制教学进度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适当采用自主式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自主式教学和项目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这也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目标。采用自主式教学和项目教学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对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并作总结性的精讲,启发学生对一系列问题进行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分析解决相关工程问题。
  二、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开设工程实训环节
  1.改革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精炼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开设与工程应用直接相关的实验,去掉一些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实验,同时拉近实验室与生产实践的距离。
  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走进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生产状况,了解控制零部件质量的方法及采取的手段。
  2.开设工程实训教学环节
  充分结合现有实训条件及企业状况,选择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典型的零部件作为实训项目的载体,并考虑后续课程教学,因而,主要选择一级齿轮减速器及其关键零件作为项目载体。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读零部件图、关键零部件精度检测、箱体综合精度检测以及绘图等,注重围绕着典型零件的精度检测进行,实训任务由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精度设计与检测的方法与技能。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进行分工合作、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实训,做到“学与用”有效结合,可以极大学提高生动手能力、技术检测能力,直观感受控制零部件精度的意义。
  三、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为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对课程考核体系也进行了改革,即采用“多段式考核、一项否决制”的考核体系,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以强迫压力进一步带动学习动力,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考核总成绩主要包括平时理论课考核、实验考核、实践考核、实训考核以及期末考试等五方面组成(如表1所示),且只要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学生的总成绩为不合格。
  多段式考核体系可以加强教学过程全程化管理,使学生学习有好的过程,结果自然是比较理想的。多段式考核体系也增加了实验、实践及实训等环节在成绩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突出了工程应用性,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要求。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四、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管理
  该课程在各环节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高带低”的措施,即高年级帮带低年级。让学生参与各环节教学辅助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亲近、不拘束、拉近教与学距离,使学生有问题敢于大胆的发问,有想法敢于大胆提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该措施也增强高年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锻炼高年级学生个人能力;同时,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总之,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管理可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循环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合理的教与学的结合模式。
  五、小结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实验教学,以及与之配套考试考核体系进行了不断改革探索,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合理教学模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魏斯亮,李时骏.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周兆元.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实践中,师爱是魂,师能是骨,二者缺一不可,在融合中升華教师境界。师爱成就教师的高尚师德,师能成就教师的教育艺术,师爱与师能共生共长,成就大匠良师,助力学生更好成长。  【关键词】师爱;师能;关系;探析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93-01  2017年11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的《全
【摘要】函數的零点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本文结合实例,归纳总结选择、填空题中零点问题的常用解决方法。  【关键词】函数零点;方程的根;图像交点;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0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94-02
【摘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提起的一句話,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数学。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单单学好数理化,虽然能走遍天下,但未必都不怕了,还得学会怎样很好地融入社会。仅仅学好数理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同时它在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人学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必须及时分析高职院校成人学历教育现状并提出创新措施。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成人学历教育创新发展作出详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人学历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屡屡见诸报端,或“多对一”、或“多对多”、或扇耳光或性侮辱,且在网络中传播散发。此种残忍、冷漠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身体和心理损伤极大。为什么校园暴力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又该如何防治呢?笔者将就这两个问题做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校园暴力;生命教育;成因;遏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97-01  校园本
【摘要】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出一批素质过硬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实际上,教学成果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此,高职会计教学必须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务技能,为今后会计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会计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着手,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学课堂教学创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