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新解 (上)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82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断章取义”是一个极具贬义的成语。意思是说只断取文章的一段话或一句话,以达到歪曲文章原意的目的。这是一种十分恶劣的学风,并常成为一种卑鄙害人的手段。孟子便是遭遇“断章取义”迫害的千古第一人。他的一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竟被曲解成了为封建帝王制造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于是,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文革”中,遭到了亿万人民的“批倒批臭”,再“踏上亿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俗话说:“祸从口出。”孟子惹的这个“祸”,起因于2000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在一次和农家辩论中讲出来的。更让后世批判者抓住把柄的是,孟子还将这次辩论整理成文字,洋洋洒洒1000多字,全部收入了《孟子·滕文公》中。
  殊不知,这的确是一桩断章取义的千古冤案!
  农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他们以研究上古时代的炎帝神农氏为己任,强调农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推动农耕生产。与孟子同时代的农家代表人物叫许行。两千多年前的那场辩论便是由他而引起。
  根据《孟子·滕文公》记载,有一年,许行带着他的学生从楚国来到滕国,登门求见滕文公,说:“我在很远的地方就听说您施行仁政,很愿意得到一个住处而成为您的臣民。”滕文公给了许行一个住处。许行就和他的几十位学生,穿着粗麻编织的衣裳,靠编草鞋、织席子开始在滕国谋生、讲学,传播他的农家观点。
  不久,宋国著名儒家学者陈良去世。他的学生陈相带着弟弟陈辛背着农具等各种生活用品,从宋国也来到滕国谋生。陈相见到滕文公说:“听说您推行尧、舜、禹一样的圣人仁政,那么,您也算得圣人了。我们很希望成为圣人的臣民。”滕文公接纳了陈相兄弟。陈相很快结识了许行,对许行的农家学说发生极大兴趣。于是抛弃了原来的儒学,开始全身心地向许行学习农学。
  有一天,陈相拜访正在滕国游学的孟子,向孟子谈起了许行常对他们说的话:“滕国的国君滕文公的确称得上是贤明的君主,虽然如此,但他还是不完全懂得做贤明君主的道理。贤明的君主应该与老百姓一起种地得到粮食,还要自己早晚做饭,同时再兼行治理国家才对。而现在滕国又有粮仓又有钱库,那就是用损害老百姓利益来奉养自己,这怎么能算贤明的君主呢?”
  陈相讲得津津乐道,对老师许行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一点也没觉察出,许行的话中包含着极为偏执的观点。
  以儒家对治国的深刻理解,孟子一下子就听出许行的话十分偏执,而陈相却十分浅薄地赞赏许行这种说法。孟子当然要和陈相辩论了,以免农家谬论流传。但孟子没有直接批驳许行的偏执,而是顺着陈相转述的话不断提问,以使浅薄的陈相明白许行的偏执。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
  陈相说:“是这样的。”
  孟子又问:“许先生一定自己织出布来然后才穿衣服吗?”
  陈相说:“不是的,许先生穿粗麻编织的衣服。”
  孟子接着问:“许先生戴帽子吗?”
  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问:“戴什么样的帽子呢?”
  陈相说:“戴白色的粗綢帽子。”
  孟子追问:“是他自己织出来的白绸子吗?”
  陈相说:“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继续追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说:“那样就会妨碍耕地种庄稼。”
  到这里,孟子已让陈相自己说出来织布和种庄稼是不能兼职的。孟子接着又问:“许先生用陶制的瓦罐煮饭、铁制的农具种地吗?”
  陈相说:“是的。”
  孟子追问:“这些器具是许先生自己制做的吗?”
  陈相说:“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继续追问:“农民用粮食换取陶器-、铁器,并没有损害陶工、铁匠;陶工、铁匠用自己制造的器具来换粮食,难道能说是损害农民了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供自己使用呢?为什么这么忙忙碌碌地跟各种工匠去交换呢?而且许先生为什么还如此不厌其烦呢?”
  孟子一连串的追问,让陈相无言以对,只得说:“各种工匠干的活,本来就不可能在种地的同时又去兼着做。”
  这正是孟子要的答案。孟子反问道:“那么,难道治理国家的事情就能在种地的同时兼着做吗?”
  紧接着,孟子说出了招致千古冤案的那句结论性的话。
  孟子这段结论性的话,是把上面的辩论升华到哲理高度,从本质上告诉陈相:我们辩论的本质是社会分工问题,是全天下必须遵循的普遍法则。
  孟子的原话是这样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音:sì)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成白话就是:“(天下的事情),有王公、贵族要做的事,也有老百姓要做的事。(这里有必要对“大人”和“小人”的解释作一个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通常称诸侯王公、大夫、贵族为“大人”,而侍奉他们的随从、佣人称为“小人”,也泛指下层百姓;与我们今天称那些思想阴暗、卑劣自私的人为“小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就一个人的生活而言,各种工匠的制品都不能缺少。如果必须自己制作之后才去使用,这简直是驱使天下的人疲于奔命。因此可以这样概括起来说:全天下有的人劳动心力,有的人劳动体力;劳动心力的人管理人,劳动体力的人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人养活人,管理人的人被别人养活。这是普天下通行的法则。”
  至此,孟子有理有据地批驳了农家许行的偏执观点,提出了儒家的科学观点:人类的社会活动必须有分工。而农家对这样一个天下通行的法则都不懂。同时,孟子在这里从哲理的高度将社会主要分工概括为“或劳心,或劳力”,即社会主要分工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且将这两种劳动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
  在这场辩论中,孟子为了说服陈相,紧接着又用陈相也认可的圣人—尧、舜、禹的事迹,来说明农家的谬误和社会分工的深层含义。
  尧、舜、禹都是远古时代为天下百姓操劳的帝王。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无不把他们当作圣人尊崇。孟子告诉陈相:尧帝看到天下洪荒遍野,猛兽横行,忧虑天下百姓生活不定,便精心选拔了舜来治理天下,并最终把帝位禅让给舜。作为管理天下的帝王,能为天下百姓找到贤才,是多么伟大的仁德,难道还要因为尧没有亲自种地而要贬低他的圣德吗?
  孟子又告诉陈相:舜为治理天下日夜操劳,派伯益掌管山林降伏猛兽,派禹疏通九河治理洪水,派后稷(音:jì)指导百姓耕地种粮,派契(音:xiè)教化百姓知人伦讲礼义。舜将天下管理得清明祥和,难道还要因为舜没有亲自种粮做饭而要否定他的圣德吗?
  孟子还告诉陈相:后来接替舜为帝王的禹,在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时,疏河道,凿山川,一连八年风餐露宿,四处奔走,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空进去,哪里还有空亲自种粮食呢?大禹治服洪水,才使我们子孙能在中原大地上得以生息,难道还要因为大禹也没有亲自种粮而否定他的圣德吗?
  学识渊博的孟子用举世公认的三位圣王的事迹,雄辩地批驳了农家“不亲自种粮就不是贤明君主”的谬误,把管理天下的人(即“劳心者”)与被管理的人(即“劳力者”)的分工与作用,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他文献
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政府正式向设在海牙的国际法庭提交了针对中国的诉状,指控中国在南海划设“九段线”非法。从2013年1月22日,马尼拉第一次提出要向国际海事法庭起诉中国的南海主权诉求一年多之后,菲律宾最终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想要通过单方面诉诸国际司法管辖的方式,利用国际舆论在中菲南海主权争议中对菲律宾所谓“同情弱者”的心态,企图达到否定中国在南海岛屿与相关海域合法拥有主权的目的。对于菲律宾
3月5日至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在12天半的会期中,本次大会共有16项议程: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审查和批准预算报告,表决通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名单,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世界上无论任何地方的家庭消费体,只要听到“价格上涨”这一名词,都不由自主地不寒而栗。其实,如果管理得当,这一类的政策调整并不必然导致经济中其他领域价格的攀升。  尽管世界各大主要央行近来从未间断向其经济体注入货币和信贷的努力,但有充分迹象表明此举对拯救各大经济体仍显得回天乏术。作为国际贸易巨头,中国无疑不能免疫于国外经济的放缓,并将持续感受来自包括美国、德国、法国和其他相对遇冷的经济的丝丝寒意。来
吴冰,中国第一个花鸟画实践类博士。作为90年代末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他受到系统的学院教育,从大学到硕士一直读到博士研究生。他在高校任教多年,如今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他的花鸟画创作在全国已有相当的影响。善于全景式构图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上主要是宋元一类工整细致,兼用大笔勾斫表现山石古树的方法。鸿雁、天鹅、白鹭、鹌鹑等各种鸟类是他的最爱。  翎毛自古以来是花鸟画表现的难点,其造型与笔墨的难于
2017年9月1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預计11月发射,2017年年底前发射2组。中国自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翟振武,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并参与制定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有独到的见解。  翟振武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老龄化程度和推迟老龄化进程,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赢得更多的时间和胜算;能够改善劳动力老化的结构,改善未来劳动力数量供给平衡;同时,改善家庭的结构,提高家
乍看上去,你可能会有点疑惑:标题中的三种事物毫无关系,到底要讲些什么呢?  让我们先从那只猫说起。  其实并不是特定的什么猫,而是“猫”这个概念。对人来说,分辨一只猫不费吹灰之力,甚至牙牙学语的婴儿都做得到—几乎没有人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认得猫,因为实在是太久之前的事了……但假设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猫是什么,那应该也难不住你—无非是多查些资料而已。超强的学习能力也算是人类的一项特长,但对电脑来说就
5月到密云,柔软的草地、茂密的林木、多彩的田园、精致的庭院,无一不吸引着渴望放松身心的人们。游客们徜徉在密云的青山秀水中,尽情地汲取着大自然的灵气,流连于整洁优美的民俗院落,幸福地享受着假日的舒逸。新型的业态,优美的环境,规范的管理,便捷的服务,密云旅游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持久的热情,欢迎着八方来客。  绿色田园休闲之都  密云一直是北京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文化、旅游资
2012年11月30日,第2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此次发布会将冰城特色景观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通过一个雪精灵的冰城体验,展示了哈尔滨独一无二的冰雪艺术、文化和冰天雪地里当地人的火热生活。  发布会由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田岚主持,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在会上进行了热情洋溢的主旨发言。  来自全国人大、国家旅游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瑞典、奥地利、丹麦等驻
一生横跨三个世纪,四个时代,是一个集老革命家、资深学者于一身的传奇人物。陈翰笙1915年秋赴美欧留学,1924年4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国,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1925年在李大钊指引下参加革命活动及第三国际工作。作為学者,陈翰笙写过数部著作;作为学者,陈翰笙写过数部著作;作为国际传播老前辈,陈翰笙与孙夫人的友情与合作长达半个多世纪。  在北京中山公园一个僻静的地方,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他们并没有观赏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