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为主型尘螨过敏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

来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ley09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用屋尘螨提取物(HDM)建立中性粒细胞为主型小鼠哮喘模型.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HDM滴鼻致敏及激发,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末次激发后24 h,采用BUXCO小鼠无创肺功能仪测量气道呼气间歇(Penh)值确定气道阻力,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细胞数并进行炎细胞分类,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细胞浸润程度.实时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F、IL-1β mRNA表达,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BALF中IL-4、IL-6、IL-17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enh值明显升高,气管及血管旁炎症比对照组明显加重;模型组小鼠IL-6、IL-17F、IL-1β mRNA水平增加,BALF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BALF中促中性粒细胞型细胞因子IL-6、IL-17F、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成功建立了中性粒细胞为主型尘螨过敏小鼠哮喘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肠病性肢端皮炎的遗传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一例肠病性肢端皮炎患者及其家系中人类染色体8q24.3区域SLC39A4基因,与健康人SLC39A4基因位点相比较,判定有无突变,从而更加深入了解肠病性肢端皮炎的发病机制,并为该病的基因治疗以及产前检查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遗传性疾病的特点,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收集健康人、患者及其家系外周血标本,用基因组DNA纯化技术提取
目的 研究细胞能量感受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β、γ亚基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癌及卵巢良性肿瘤
目的 以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为研究对象,探讨连接子蛋白43(Cx4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HPASMC,分为对照组、An
目的 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按照LipofectamineTM 3000试剂说明书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极其危重的疾病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临床上,心肌梗死早期一般采用药物扩血管、溶栓及手术治疗,但是没有针对心肌梗死恢复期的特异性治疗.M2
期刊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最终引起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在多种刺激因子作用下,炎
目的 探究芍药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00 mg/(kg·d)美沙拉嗪处理组、(12.5、25
目的 初步探讨嗜乳脂蛋白3A1(BTN3A1)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诱导的人外周血Vγ9Vδ2 T细胞活化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先加BTN3A1阻断性抗体作用3
党委班子是一个大家庭,成员年龄、职务、性格、爱好不尽相同,加之民主与集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对矛盾体,要把“一班人”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高质量地落实民主集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