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给儿童定规则, 愉快又有效!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孩子定规则是父母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只有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父母才能更清楚如何去定规则,孩子也才更容易接受规则。
  爸爸妈妈带4岁的毛毛去朋友家做客,毛毛趁大人不注意在主人家四处溜达,还随意翻抽屉,看到毛毛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毛毛爸妈觉得特别羞愧,连连向主人道歉,也意识到是时候教孩子做客礼仪了。
  上述案例中的做客礼仪就是规则的一种,规则的建立,关乎孩子的安全与健康,也关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给孩子建立规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障碍重重。因为孩子不明白规则是什么,对父母的要求也不大可能自觉地遵守。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和认知,一方面,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形成遵守规则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兼顾到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这对父母而言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任务。
  如何在减少对立,兼顾孩子独立性的情况下,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规则呢?这需要按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循序渐进地进行规则制定。
  发展信任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发展信任感是建立规则的基础。尽管给孩子立规矩不是从一出生就开始,但对孩子的教养应当从一出生就进行,而和父母关系良好、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则是孩子愿意遵守规则的重要前提。孩子在刚出生的第一年,自身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所以父母的重要工作不是给孩子制定规则,而是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发展孩子的信任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
  1岁前,孩子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身体是第一要义,所以这时候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比如按时睡觉、睡前听音乐、固定时间和孩子互动等。规律的生活也有助于孩子建立信任感。
  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信任感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孩子对周围世界持续友好的感受。在生命的第一年,特别是出生后的前半年,如果孩子总是得到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悉心照料,会对获得关爱产生积极的期待,比如,自己饿了,会及时地得到适宜的食物;在害怕和不安的时候,会得到拥抱;在无聊的时候,会有人来陪着玩耍……
  孩子发出的需求信号能得到积极回应,孩子就会感受到被喜爱、呵护和尊重,将会逐步发展出对父母和周围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与父母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
  在发展独立性的同时建立内在秩序
  1岁以后,孩子在发展独立性的道路上有了重大进展:一方面,孩子能够独立行走、在行为上实现某种程度的自主;另一方面,能用语言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给孩子定规则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独立性。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让规则的建立分两步走。
  1~2岁:鼓励探索,守护安全
  对1岁多的孩子来说,经常把“不”挂在嘴巴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首先要为孩子的独立性发展感到欣慰,在安全的范围内,尽量多给孩子创设宽松愉悦的探索环境,但又要兼顾孩子的安全。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制定的安全规则和饮食规则也是基于孩子的安全设置的。
  ●安全规则
  包括外出时要紧跟成人,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随意触摸电器,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还可以通过教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的方式来进行规则制订,看到“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等标志时不触摸。
  ●饮食规则
  有不乱吃东西,不挑食、吃零食有限制等。
  在执行这些规则时,经常会遇到孩子的对立,父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化解孩子的对立行为:
  ●看不见、摸不着,孩子也就忘了
  父母可以适当地使用物品替代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化解孩子的对立行为。比如,孩子拿了父母的手机玩游戏,父母反复说了不行,孩子依然坚持拿着手机不放。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把手机抢过来,而是迅速地找到一个好玩儿的玩具,吸引孩子一起玩,分散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把他吸引到玩具这边来。一旦孩子把手机放下,父母就应该迅速地让手机离开孩子的视线,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他如果看不见、摸不着,也就“忘记”了。
  ◎ 有预见性的父母能省去不少麻烦
  有预见性的父母,能减少出现麻烦的机会。比如,如果不能避免孩子进厨房翻找东西,父母就先把那些不宜孩子触碰的危险物品收好。父母预见孩子不能马上执行的时候,也应预留一些缓冲的时间。比如,该吃饭了,大多数孩子都很难马上放下手里的玩具,这时候,父母最好提前几分钟跟孩子打个招呼,尽量不要强迫孩子“立刻”去做。帮助孩子执行命令,减少亲子冲突,也是在成全父母自己的权威。
  小游戏
  一起玩说“不”的语言游戏
  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多给孩子说“不”的机会。当孩子可以自由轻松地说“不”的时候,很快就对说“不”没有兴趣了。
  游戏的具体玩法是父母问问题,孩子来回答,比如父母問孩子“你喜欢爸爸妈妈批评你吗?”孩子回答说“不”;“你想喝水吗?”“不”……当孩子回答了足够多的“不”之后,父母再进行提问,比如“你喜欢小猫咪吗?”也许这时候孩子的回答就是“是”了。
  提前学习交往规则
  2岁左右的孩子喜欢与同龄人接触,期待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开始学习交往规则了,比如见人主动打招呼、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学习做客礼仪等。这个阶段的孩子也非常看重对所有权的保护,当他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受到侵犯时,就会采取行动,甚至会打人或咬人。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父母要提前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交往规则的熟练使用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所以家长可以在家中和孩子做情境模拟演练,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自己也很喜欢时,可以教孩子这样说:“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或者是:“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我用小汽车跟你交换好吗?”   ◎ 理解孩子发脾气,并坚持立场
  当父母拒绝接受孩子的请求时,孩子通常会大发脾气。与1岁多的孩子相比,2岁多的孩子哭闹起来的劲头更大,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哭闹有心理准备,坚持自己的立场,心平气和地冷静应对。如果为了尽快让孩子平复下来答应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跟孩子讨价还价,最后满足了他的要求,那么将来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但面对发脾气的孩子,父母也不能不理不睬,要理解孩子的心情,跟孩子说:“我知道不让你继续看动画片了你很生气。”“这么好玩的动画片,谁不想一直看啊?!”孩子得到了情感共鸣后,会减少对抗行为。同时,父母在回应孩子情感的同时坚持立场。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父母坚持立场的最大受益者,是孩子。
  小提醒
  特别提醒:孩子出现了攻击性行为,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解决的办法不是对孩子大喊大叫、训斥或打骂,那样孩子会有样学样。参考的做法是:父母可以迅速将孩子带离冲突现场,不理睬他的任何行为,让他冷静几分钟,然后简单扼要地告诉他哪里做错了,并和孩子一起为错误的行为道歉。
  形成好习惯,发展行为规范
  规则教育正当时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重要发展课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懂得有些事情是好的,做了会受到表扬;有些事情是不好的,做了会被批评或受到惩罚。在家里和幼儿园,孩子在逐步地学习和接受许多规则教育。
  ●游戏规则
  要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开心,就要遵守游戏的规则。3~4岁的孩子应该知道想加入同伴游戏,应该友好地提出请求,不能争抢、独自霸占玩具;4~5岁的孩子应该知道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要轮流、分享,不能欺负别人;5~6岁的孩子应该知道和别人发生矛盾时,要试着用协商、交换、合作的方式去解决等。
  ●社会规则
  孩子从一个独立的个体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要学会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不闯红灯、爱护花草、保护公共物品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在相关规则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3~4岁的孩子应该知道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不能长时间看电视;4~5岁的孩子要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5~6岁的孩子应该每天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等。
  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习惯
  这么多规则,孩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养成好习惯需要时间,更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督促孩子遵守规则需要适宜的技巧和方法。父母既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又要兼顾孩子自主性发展。
  ◎ 规则简洁明了、惩罚分明
  父母给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应该简洁、明确,直截了当。如果孩子做得很好,要及时鼓励和奖励,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比如多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就很好。如果没有遵守规则,可以批评他,但不要给孩子贴“不听话”“成心捣乱”的标签。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第一次发生时父母就要及时制止,比如孩子不经允许翻妈妈的包,如果父母第一次或者在家里时坐视不管,孩子就会认为这是一个被允许的行为,那么也会认为翻别人的包或做客时翻别人的东西是正常的行为。
  ◎ 明确规则的界限
  这个阶段孩子通常都很自信、自主性很强、充满活力,他们知道有很多规矩要遵守,但经常忍不住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探索。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环境和行为的界限在哪里,比如,骑滑板车只能在这条线之内,不可以越过去,如果孩子违规了,即使没有发生什么不良的后果也要及时给予纠正。当孩子看到父母一直在认真维护规则时,他出格的念头就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喜欢冒险、尝试新事物的心理,在合理范围内,甚至是主动制造一些机会鼓励孩子进行自由探索和各种尝试。
  ◎ 和孩子一起守好社会规则
  孩子很喜欢和同伴交往,也喜欢成为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努力地按照规则去做,喜欢有秩序、有规则的生活,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教育中已经掌握了不少社会规则,会非常严格地遵守。如果大人要改变这些规矩,孩子还会提出抗议。比如,父母着急过马路,没有走斑马线,孩子就会拽着父母一定要走斑马线。如果父母打断孩子的话,孩子就会表示不满。此时父母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并表扬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和孩子一起守好规则。尊重孩子对社会规则遵守的意识,有助于孩子对家庭规则的执行和达成。
其他文献
米申(Mission)公司系按保证高效率生产来建造的。公司投产初期设备生产能力为1.5万短吨/d(1短吨=0.907t),后来设计能力扩大到2.25万短吨/d。但生产指标通常都大大超过设计标
聚晶金刚石链锯意大利有几家大理石矿采用聚晶金刚石链锯降低了采石成本,与普通螺旋面钢丝锯相比,可降低达60%。这种链锯达到的典型切石速度为5.25米~2/小时,工具费为2.77美
《新闻之友》2001年五、六期合刊上赵秀富先生的《让记者跺脚的25分钟》一文回忆他采写“氧化铝已经投产”的消息的过程时说,氧化铝凌晨5点才有可能焙烧出来,可他1点就把“
当你一握起拳头,定会感到肌肉受屈,直达臂上。轮胎接触路面时,同样也会受屈而挠曲。这种挠曲会在轮胎的帘布层内形成热量,当橡胶的温度升高时,胎内的氮气也在膨胀(充气压力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通常是父母以为的英语学习的全部,其实,还有3个非常重要又有长远意义的部分,经常被父母忽略.rn英语老师讲的故事rn大家都觉得英语老师
期刊
我们需要知道,目前孩子的数学学习已经不再是算错算对那么简单,这个时代要求的是一个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人.rn数学老师讲的故事rn我班里曾有这样一个孩子,上数学课时,他坐在
期刊
首都某报2001年7月26日报道说,“肯德基”的土豆泥从柜台上消失10多天了。“肯德基”的解释是:“肯德基”制作土豆泥采用的是专用品种土豆,而中国土豆不合要求。众多的消费
间断连续工艺系统的装矿设备应当保证矿流的中心和方向对着装载运输机的中心;借助于降低大块自由下落的高度、矿流的水平分速度等于运输机的速度以及在机带上形成细碎物料缓
各级新闻报刊反映“基层单位一线工人读报难、时常看不到报纸”,已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了。可是笔者这次在祁东洪城水泥公司采访时感触颇多。公司总经理唐儒东非常注重职工
在苏联黑色冶金工业部的很多矿山企业中,大型自卸汽车都在位于露天矿边缘或采矿运输车间内的加油站进行加油。因此,作业汽车运输加油时,自卸汽车的非生产行程明显增大。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