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处理后各种抗酸菌的萋――尼氏染色性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人麻风菌细胞壁的类脂质容易被吡啶(Pyridine)溶解的原理,可用在染色上鉴别人麻风菌和鼠麻风菌。方法:将人、鼠麻风菌涂片标本,置于60℃吡啶溶液浸泡20小时后,除去吡啶,用萋-尼氏染色。结果:麻风患者病变部位和人麻风菌接种于小鼠足垫部位的麻风菌,经吡啶处理后均丧失抗酸性,而鼠麻风菌的各种菌株则不丧失抗酸性。这个结果可以用于人、鼠麻风菌的鉴别。

其他文献
石膏样毛癣菌在角质层或毛发中感染的临床表现是有区别的。角质层感染的特点是红斑和脱屑,菌丝明显,而毛发感染的特点是脓疱,以孢子居多,为了证实在角质层和毛发感染中该菌以何种形式为主,作者用杀死的石膏样毛癣菌孢子或菌丝接种于豚鼠皮肤,只有以前感染过该菌的豚鼠才会产生皮肤反应。
Reiter综合征是一种反应性关节炎,其基本特征是由一局灶性感染而造成一系列临床损害,其中最显著的是无菌性关节炎。该病虽和胃肠道的感染有关,但在欧洲和美国最常见的激发感染是通过性交获得的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砂眼衣原体(CT)感染在男性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人中约占50%,因此人们日益重视这种微生物在性病型(或“非腹泻型”)Reiter综合征中所起的作用。
红斑狼疮并发Sweet综合征以前没有报导过,今报导一例如下:患者男性,67岁,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病史1年,有手、足、踝、腕关节疼痛,间歇低热和面部、躯干、臂、小腿疼痛性皮损发作.
虽然艾滋病主要是由性传播的疾病,在连续传播过程中,输血和血液制品只起到次要的作用,但有关血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期刊
伴发于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血清病的皮肤血管炎可表现为荨麻疹样皮疹,但荨麻疹性血管炎(UV)常有免疫复合物介导性疾病的证据而不伴结缔组织病或感染,个别损害可持续24小时以上,消退后留紫癜性色泽。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关节痛,葡萄膜炎,肾损害,发热,雷诺氏现象,神经受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肌炎和血管性水肿。治疗上,系统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常有效,抗组胺药、消炎痛、抗疟药、免疫抑制剂仅
皮肤血管系统的改变在银屑病是显著的,并可能对其发病具有重要作用,已证实辣椒素是一种有效的局部皮肤血管扩张抑制剂。作者试用以局部治疗44例中、重度,皮损对称分布的银屑病患者。
在SLE患者及接受类固醇激素和氯喹治疗的患者中偶可发生肌纤维空泡变性及断裂的肌病。作者报道一例SLE患者在长期用类固醇激素及氯喳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神经肌病。患者女性,23岁,确诊SLE后用强的松60mg/d治疗,一月后减为30mg/d,一年后病情明显好转减为15mg/d,同时用氯喳250mg每日二次治疗。
期刊
例1为75岁男性患者,在左胫部有瘙痒性斑块,6周后跖部出现小疱随后波及全身。过去一直健康。检查见双跖部有出血性水疱,在红斑基础上有泛发性水疱性皮疹,例2为82岁退休园林工人,一周来手脚有水疱,右臂和腿肿胀。
作者对赫尔辛基大部分地区银屑病患者进行了调查,以便了解银屑病的病程和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间的关系。这一调查是在1984年3~4月进行的,共调查了1517人。其中1050名银屑病患者仅有皮肤症状(银屑病,P),400名患者也有关节症状(银屑病性关节炎,PA)。
作者对符合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26名结节病患者,按NIH标准方法,进行了HLA的检测,发现HLA-B44在结节病患者中占11/36(30.6%),正常人中占9/60(15.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抗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