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不知道,中国今天有多难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忽然之间,变天了。
   疫情发生以来,情况瞬息万变。最初它是健康问题。狡猾刁钻的病毒,出其不意地击垮了很多人。很快,它又引发了经济问题。为了应对疫情,人们几乎不能工作、不去消费,全球经济大受影响。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更大的次生灾害来了:新冠疫情,已经从健康、经济问题,深入到了政治问题。最近,美英法等很多国家忽然抱团指责中国,把中国推到了一个艰难的处境。
   第一个,是美国。
   早期还好。1月24日,特朗普还说:“中国一直在努力遏制新冠病毒,美国感谢中国的努力和透明化。”
   类似的话,他讲过不少。但最近美国疫情加剧,特朗普和他的政府急需甩锅,于是话锋调转,开始不断指责中国。
   说中国隐瞒疫情。
   说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武汉病毒研究所。
   说如果中国故意散播病毒,就必须承担后果。
   说中国囤积个人防护设备,从中牟取暴利。
   说中国或许延误通报疫情信息,目的是抢先一步生产疫苗,赢得国际商业竞争。
   ……
   越来越污水猛烈地泼过来,而且最近非常集中,美国CNN的一档节目表示:特朗普决定指责中国。
   “决定”指责中国,这个词很有意味。
   通常,我们要不要指责一个人,应该是发自本心的,他错了,我们就指责,没有错,就不指责。
   而“我决定指责你”,那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利益衡量的,往往是“对我有利”,所以“我决定指责你”。
   毫无疑问,特朗普此刻指责中国,是对他有利的,除了可以推卸他抗疫不力的责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美国疫情水深火热,人们生活大受影响,不满情绪越来越重。民众除了对政府失望,也难免对中国有诸多不满。指责中国,可以为特朗普赢得更多支持。
   当然,不只美国。
   最近很多国家都开始公开指责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瑞典、巴西、加拿大……纷纷扎堆变脸。
   比如德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一直称赞中国的抗疫努力,但前几天她口风突变,敦促中国在疫情上“尽可能保持透明”“提供更多关于疫情早期的信息”。尽管这个表态比较委婉,但明眼人还是可以看出态度的转变。欧洲发行量最大的德国《图片报》,随后直接炮轰中国“隐瞒疫情”“违反国际法”,应该赔偿德国1490亿欧元。很快,德国媒体纷纷跟进,“组队”要求追究中国责任。
   还有法国。
   两个月前,马克龙总统说的是:对中国政府采取的有力抗疫举措表示钦佩,对中方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同各国合作抗疫表示赞赏。但4月16日,他忽然换了说法,表示:中国在处理疫情中“存在灰色地带,西方不要过分幼稚”、“显然发生了一些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
   还有英国。
   3月30号,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在回应英国人对中国的指责时,说“我们和中国有很好的合作”。而4月16日,在马克龙发表言论同一天,这位暂代首相职责的外交大臣改口说:“毫无疑问,这场危机过后,我们和中国的关系不可能回到以前那么好了,我们需要他们就疫情问题给出答案,病毒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不能及早阻断病毒?”类似这样的“变脸”,最近频频发生,原因和美国类似。
   一是这些国家疫情形势都很严峻,民众不满情绪高涨,政府只好转移矛盾,拉中国一起背锅。
   二是西方国家,或多或少对中国抱有偏见,甚至敌意。顺风顺水时,还能保持友好合作,一旦出现矛盾分歧,脸色立刻就不好看了。
   之前有媒体报道过,国外出现了很多“向中国索赔”的声音。
   3月13日,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宣称,要对中国政府发起集体诉讼。
   3月24日,美国参众两院引入多项议案,要求向中国索赔。
   3月31日,澳大利亚一议员称“收回达尔文港和中国公司租用的农地”,作为“疫情赔偿”。
   4月4日,印度律师协会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申诉”,向中国“索赔”20万亿美元。
   4月5日,英國智库亨利·杰克逊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可以向中国“索赔”4万亿美元。
   ……
   之前这些都还只是嘴炮,而4月22日,美国密苏里州付诸了行动,该州检察长真的提起了民事诉讼,向中国索赔。
   他说:中国政府欺骗了全世界,未如实告知新冠病毒危险及传染本质,在阻止疾病扩散上做得太少。他们需要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
   他同时指控中国“囤积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导致疫情恶化”。
   现在,中国面临多个类似诉讼,特朗普也说“相信这不是最后一起”。
   最早听到这种荒谬的“索赔”声音,我还觉得应该只是个别人的疯话,不值得关注。而这几天,“联合声讨”“围堵中国”的势头越来越猛烈。美英法等国,大有抱团“清算”中国之势。这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来,也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当年的八国联军,想到清政府被迫赔偿八国联军4.5亿两白银的屈辱。中国还会像一百年前的大清朝那样,任他们宰割吗?割香港,割澳门,倾家荡产赔银子?
   02
   他们会得逞吗?
   当然不!
   4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答相关问题时,说得很到位: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可能在任何时间、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中方同其他国家一样,受到了新冠病毒的攻击,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更不是病毒的“同谋”。
   2009年,H1N1流感首先在美国确诊并大面积暴发,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20万人死亡,有谁让美国赔偿了吗?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首先在美国发现并蔓延至全世界,不知给多少人造成痛苦,有谁找美国追责了吗?    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动荡,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有谁要求美国为此承担后果了吗?是啊,几乎一模一样的事,为什么发生在美国,你们就觉得理所当然,发生在中国,你们就要索赔?讲不讲道理?
   之前捷克总统也回答过类似问题,他说:“如果因为新冠病毒疫情最早在中国暴发就向中国索赔,那么疯牛病从英国传播出去,我们应该向英国索赔;埃博拉病毒起源于非洲,我们应该向非洲国家索赔……阴谋论的说法是可笑而悲哀的。”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这里面的道理,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好比一个班级里,有个同学感冒了,很快班里其他同学也感冒了。
   那么其他家长可以拉住第一位同学说“你必须赔我们医药费”吗?
   不可以,对吧,更何况,第一位同学是怎么感冒的,其他同学又是不是他传染的,这些还没有定论。
   又何况,之前也发生过“一个同学感冒传染全班”的事,从来都没有人要求过第一个感冒的同学赔偿啊。
   所以,因为新冠疫情而向中国索赔,是很荒唐的事。
   中国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得逞,甚至那些叫嚣赔偿的人,多半也知道他们不可能得逞。
   就是說,“索赔”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或者说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找我们索赔?为什么不找美国H1N1流感索赔,不找非洲埃博拉索赔,偏要找中国索赔?
   是只有中国有错,美国非洲都没错吗?怎么可能?
   这背后,有特别复杂的故事。
  03
   他们为什么针对中国?
   先说说中国吧。
   其实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自古以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中期,近200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从未长期地和另一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过,因为中国从来就没碰到过大于中国的社会。很长时间内,中国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在众多方面都表现优越,是周边国家学习的榜样。那时,外国使者见皇帝不是为了谈判或谈国事,而是“前来领受圣上的文明教化”。皇帝也从来不与其他国家元首会晤,皇帝接见他们只是一种礼貌和恩德……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都非常之高,当属皇家贵族。
   只是200多年前,西方进入工业社会,迅猛发展,中国没跟上这一步,才落后了。
   因为落后,又挨了打,所以从领先大国变成了破落穷国,穷,日子就不好过,就被人看不起,就时不时受欺负。
   所以当战争结束,社会稳定之后,中国自然是要拼了命地往前追。
   邓小平早就说了:“发展是中国的最大战略,要发展,就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否则兵荒马乱的,我们就没精力也没心思搞科研,搞建设,对吧。”
   所以邓公还有两句话,非常英明:
   “如何处理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强大戒心?——不要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说,过头的事不做。”
   “外交活动要以趋利避害为主,不为自己树立对立面,越发展越谦虚。”
   为了赢得发展的时间,这些年中国付出了很多,忍下了很多气,花出去了很多钱,向几乎所有国家示好,不断地跟全世界解释、承诺我们不称霸。
   而这一切,换来了相对平和的国际环境,中国抓住机会,向前狂奔,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就有目共睹。
   1980年,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有自行车的家庭都很少。
   现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小汽车,人们发愁的早就不再是吃不上饭,而是减不下肥。
   其实不用照片,中国的每一个成年人,应该都能清晰地感觉到生活在迅速地变好。很多人都觉得,社会发展、生活变好,这都是天经地义的。
   当然不是。
   这几十年,大部分国家都发展缓慢,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中国,对比一下:
   1970年,美国人的家庭里,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话,普及率都超过了80%,连空调的普及率都接近40%,几乎家家有汽车。他们过着中国人完全不敢想象的生活。而现在呢?2015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登在他的经典之作《美国增长的起落》里写道:“今天的美国人,在吃、住、行、卫生医疗等基本生活维度上,跟50年前没什么两样。而底层90%民众的实际收入和财富值竟然是负增长的。”
   再看我们。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GDP增长了170多倍,被称作“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关键是,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通常都是靠侵略和扩张。
   而中国是和平崛起,不对外侵略和掠夺,不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只是凭借中国人的智慧、勤劳、不服输,就硬生生地发展到了今天,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真的不容易,也真的了不起。
   现在,中国这个一度落魄的贵族,沿着一条独创的、充满艰辛的探索之路,几十年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尽力示好,终于重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重拾曾经的大国荣耀。
   这让中国人倍感振奋,但,这也让有些国家深感威胁,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那么多,而且中国和西方模式不一样。
   那么中国强大后,会不会抢走他们的蛋糕?
   这些年里,西方国家眼睁睁看着中国快速发展,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只不过很少有人能看懂中国。
   早期,美国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美国极力要拉拢中国,一起对抗苏联。
   而苏联解体后,很多学者对中国的看法非常不一致,既有“中国威胁论”,又有“中国崩溃论”。    很多人相信,中国的模式是走不远的,不用管,中国自己就会崩溃。
   前些年西方国家一直在“中国会强大还是会崩溃”这个论题里,来来回回辩论,辩来辩去,中国越来越强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扛住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又扛住了。
   这让西方国家不得不擦亮眼睛,重新认识中国,于是中国威胁论,渐渐站了上风,而这次新冠疫情,中国首先爆发,但是又稳稳地扛住了。
   这回西方国家是真的不淡定了,所以什么集体索赔、抱团问责之类的歪点子就都来了。
   美国和日本甚至有意资助他们的企业撤出中国,现在,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了头号战略对手。
   他们不接受强大的中国和他们并驾齐驱,甚至连接近他们都不行。
   就像一个班级里,那个在班里呼风唤雨的学霸,不愿意看到第二名和自己越来越近。最近,准备竞选下届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和拜登分别发布竞选广告,不约而同地拿中国说事。
   特朗普抨击拜登对华友好,说:“美国必须阻止中国”“如果要阻止中国,必须阻止拜登”。
   拜登则立刻回击“特朗普对中国态度软弱” ,双方都争着表示自己对中国更强硬。
   这对中国,显然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以中国现在的实力,真的还无法跟美国抗衡,中国还需要时间发展。
   如果美国拉拢其他国家一起针对中国,遏制中国,那对我们的影响无疑会很大。
   但是现在看来,之前那个相对平和的环境一去不返了,中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国际形势。
   以后的路,恐怕要更坎坷了。
   04
   中国自身有没有问题?
   当然有。还不少。
   你想想,一个国家在40年里,大手笔地开疆辟土、突飞猛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可能不出现各种问题?成长的代价不可避免,甚至还很大,但从全局上看的话,集中精力往前跑,还是很对的一条路。我个人比较乐观,比较相信中国在国力强盛、人民素质整体提高之后,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一个有钱有力量的国家,自然要寻求精神层面的进步,我们要有耐心,多给中国一些时间,不要急着追求一个完美的中国。
   就像1970年,中国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这么穷,美国人的汽车电视摩天大楼,我们何时才能有?”在当时,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是如今,那些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都有了,而此刻,也有人在追问,美国的另一些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有?
   眼下也无人能答,但我总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路是一步步走的,假以时日,该到达的地方,我们自会到达。
   還有一点我特别想说:这个国家有问题,我期待修正,但我绝不期待别的国家来修正。
   所有指望其他国家来把中国变更好的人,都是大傻子。这个世界,虽然有合作共赢,有友好交流,有善意帮扶,但根本上还是一个丛林社会,竞争激烈而残酷,永不停息。
   就算中国模式跟美国一模一样,美国也不会放任中国崛起,不打压不遏制,和我们手牵手做好盆友。
   如果让美国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正中国,我们就可能沦为他们的盘中餐。有句话说,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傻兮兮地拱手相送,变成别人的食物。
   05
   我们应该做什么?
   前几天,有个读者给我留言,问“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中国人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问得很好,所以今天写了这篇文章。
   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
   你希望中国什么样,你就怎么做。
   你希望中国人都有素质,那你就做个有素质的人。
   你希望中国人都爱岗敬业,那你就做个爱岗敬业的人。
   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好好认识世界,认识中国,学会从全局上看问题。
   作为中国人,我们总要大体知道:
   中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中国为什么要走现在的路?
   中国的问题,怎么修正?
   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心里都有数,就能少说很多傻话。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
   然后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国家现在内忧外患,真的很不容易,也真的很努力。
   她有需要反思和改变的地方,但她更是我们必须珍爱和维护的祖国。
   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和国家站在一起!
   (摘自拾文化)
其他文献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进行了一项“偷车实验”。他找来两辆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完好的停在中产阶级社区;把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并将其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停在杂乱社区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了,而放在中產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安然无恙。后来,他用锤子把放在中产阶级社区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偷了。  美国政治学家詹姆士和犯罪学家乔治借鉴了“偷车实验
美人鱼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光洁的鱼的身子,却有着温柔善良的少女的脸庞。一天,我去海洋公园,有人在我身后惊叫起来:“啊,原来是美人鱼。”我转过头去看那动物:头小身大,体长有3米,体重约500公斤。头上平平,吻部前伸,嘴向下张开,密生髭毛,雄性门牙状如獠牙,上唇较厚,形成一个圆筒状,鼻孔则被挤到头顶上。眼睛、耳朵很小,没有耳壳,棕灰色的身体上长着稀疏的硬毛,皮肤褶皱很多。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
个体化实验  一张自拍照片仅仅是个人照片吗?是,也不是。自拍照片可以是个体形象的再现以及情感的宣泄,但是,自拍照片中也可能包含了一个人的身体、身份、所处的场域与时间,甚至其他元素。自拍照片甚至可以是一种自我参照下的人格面具。这也就意味着艺术家的自拍往往不是个体化的呈现,在他们的自拍照片中,某些概念化的元素超越了个体形象与情感的重要性。  当下技术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再无技术门槛,个人
6月20日,京东携手高至影像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影像聚变战略签约仪式暨《摄影之友·时光》杂志首发式”。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在影像内容、数据共享、品牌营销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影像产业的创新模式。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中国著名摄影家于云天、李少白、姜平、蒋澍等出席了签约仪式。对接双方优势资源打造全领域整合营销  “京东与高至影像的合作是京东在影像行业的一项重要动作。”京东电脑数码影音业务部总
孔子说:“无过无不及,过犹不及”。说话、做事要把握分寸。一件事,未做足够了解就随意发言是不负责任的,也容易招来指责。相反,不清楚时不乱说话,一旦知道了真相便及时道出,你会受到众人的尊敬。所谓闭嘴,不是不说话,是不说没有根据的话。学会闭嘴可以一步步壮大自己。人的经历、智慧是有限的,在自己缺乏真知灼见的时候,少说,多聽、多看、多做,默默地学习,才能培養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干。
1.林应植,《清晨(釜山)》,1946年2.林应植,《求职》,1953年3.林应植,《老妇人和电车(釜山)》,1946年战争中的人文关怀  “韩国影汇”的第一个主题展览,是对韩国摄影的先驱人物林应植50年摄影生涯的回顾。林应植打破了20世纪初期朝鲜半岛以画意摄影为主的风格,在担任朝鲜战争战地摄影师期间,将视角转移到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身上,逐渐形成“生活中心摄影”的风格。战后,他持续关注釜山街
《云游》,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新长篇小说。用托卡尔丘克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星群组合,而非定序排列,蕴含了真相。”是一部源于候诊室的书,作者找医生验血,候诊时突然意识到对自己的身体几乎没有认识。然后研究开始了,作者甚至为此一整年在阿姆斯特丹研究解剖学。这是一部由116个或长或短章节组成的长篇小说。围绕两个不断交织的主题——旅行和人体保存——虚构的故事、发生过的真事、思想性
话说,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抵达西天以后去拿经书的时候,几个神仙竟然跟唐僧索要小费:   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唐僧到佛祖那里告状,没想到被佛祖训斥了一顿: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说
三月雨纷纷  台阶上铺了一层新绿,新妇早起推开门,雨丝如昨日般轻拂过脸庞。  昨日,丈夫从军,新妇送之。烟雨朦胧中,新妇陪着丈夫走了一里又一里,不愿返身。到了城关的一座亭子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莫要再送了。我走后门家中一切事物都要你担着了。想我那老母多病,今后要好生照顾着。”  新妇早已泣不成声,哽咽着说道“你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在外一切都要小心。莫要挂念家中,我定会照顾的妥妥贴贴。”说罢
【真题回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