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要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儿童。”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引发幼儿好奇好问,喜欢探索,促进其自信、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设计教学实践中想问、敢问、爱问,重在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环境回应策略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设计教学中至关重要,也是开展设计教学活动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可是在现实教育中,要讓幼儿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受其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常常是不会问、不想问、不敢问。而教育实践证明:当幼儿感到有问题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就会被开启。质疑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有助于幼儿在设计教学领域的探究,所以对幼儿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一、营造支持、鼓励的提问环境
  罗杰斯认为,只有当你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拥有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环境。为此我们注重在每一次的集体活动及个别化活动中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提问,渐渐地幼儿敢于提问了、乐于提问了。
  在活动区游戏时,我们常常会扮成幼儿家的妈妈加入到幼儿家的游戏中去,和幼儿一起游戏。此时幼儿会很自然地把我们当作他们中的一员,问着:“妈妈,宝宝生病了怎么办呀?…电话打不通是不是没电了”等问题。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体,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
  创设支持、鼓励的环境,建立自由、平等、共同探讨的师幼关系,能使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大胆地说出心中的疑问。
  二、创设有趣、互动的问题情境
  在主题活动中,通过有意识地设置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结合原来的知识、经验在努力尝试和探索中解决问题。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去发现问题,猜想答案,寻找解决的方法,最终达到有效解决和深刻理解问题的目的。
  让幼儿在情境中发问、在情境中释疑,然后达到拓展幼儿问题意识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称材料为“不说话的老师”,将教育目标与要求蕴含在环境之中,蕴含于材料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肯定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幼儿教师要善于将问题设计巧妙地融合在材料之中,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产生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新经验的提升。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回应策略
  教师面对着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回答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及时调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要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发幼儿的进一步讨论。主要策略有:
  1.捕捉转换法。幼儿对问题的表述与成人并不相同,他们的问题很多时候蕴涵在一些陈述性语言中,需要成人及时捕捉,并且转换成问题的形式。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想幼儿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幼儿来说将会受益终身。
  2.“风暴”促进法。在设计教学“头脑风暴”中,幼儿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与问题,同时又能收到来自同伴、老师的启发、引导。
  3.筛选概括法。幼儿受其认知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的表达有时不完整,思维也不够清晰,教师有必要对幼儿所表述的问题进行合理筛选,进而概括提炼成有探索价值的几大类问题。
  提出问题是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开始。幼儿用提问表达着对世界的关注。我们要让每一名幼儿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爱学好问的孩子。我们要创设一种绵延不绝的问题情境,让幼儿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发展,实现创造。
  如今,我们时时为幼儿提出的问题所惊讶和感动。我们惊喜地看到“问题”伴随着幼儿成长,而幼儿也在“问题”中不断成长。我们思考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幼儿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自己想要的果子”。问题意识是智慧的窗,同时也是创造的本。让我们共同来激活幼儿的心田,让它遍长好奇的树,盛开“问号”的花,结满智慧的果,享受创造的乐!
  良好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行为的形成也将促进幼儿今后成长过程中科学态度的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这一切都得靠教师在主题开展中,对幼儿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关注到了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了有趣的情景,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问题探究才会展现其作用和价值。
  经过实践,我们所尝试的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得到显著的发展。而教师也将问题意识引入到自身的教学研究中,自身也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其他文献
  在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的发展与台湾北部开发及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有紧密关系。马偕在台宣教期间建立超過60座教堂,他的第一座教堂于1932年改建成歌德式建筑,并
会议
  士道是在日本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武士阶层应该具备的思想文化修养、伦理规范及日常行为准则的总称。士道在江户时代指导着武士的教养,在明治时代引导着志士的维新,在战后
创新文化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和基础地位.自主创新的文化难题是新的历史背景中李约瑟难题与韦伯难题的整合,是一个更为复杂、更有意义的战略课题.
  当代中国文化正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力量较量中,文化发展正经历从区域到全球、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之中。处在转型中的当代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面对多重文化矛盾。在
  本文基于宏观的视角,从历史的体系和世界的体系两个维度来讨论"中国梦"与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问题。从1840年到未来的2040年,200年里所呈现的政治经济周期中,中国从一个老
布贴画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其他制作材料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美德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在治理环境污染和能源再生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钨酸铋(Bi2WO6)作为一种多层奥里维里斯(Aurivillius)结构的复合氧化物,由于其禁带宽度只有2.7eV,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均有较强的光催化性能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近年来,不同的化学方法相继开发出来用于制备不同形貌和不同尺寸的Bi2WO6微纳米材料,从而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改善。本文以Bi(NO3)3-5H2
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特点与思想概述  中国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建立为发端,它为我国新闻学理的研究、新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拓荒和奠基的作用。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系,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开始。按照惯例,民国起止时期大致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期间的新闻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闻教育的诞生与萌芽时期(1920年~
  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高流动,让不少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老人长期空巢得不到子女应有的关爱,孤独地活着,甚至孤独地死去,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化解中国式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如何才能唤起武术文化的时代魅力、重塑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彰显武术文化内涵,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