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式织物热湿阻测试仪的研究

来源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可以测试织物热阻和湿阻的圆筒式织物热湿阻测试仪,介绍了该仪器的基本组成机构,并根据热湿阻指标原理给出了该仪器测试织物热阻和湿阻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仪器测试稳定性高,热湿阻测试结果与传统仪器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充分挖掘固结磨料研磨加工的优势。方法采用固结磨料研抛垫对石英玻璃进行研磨,以材料去除率(MRR)和表面粗糙度(Ra)为评价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法,探索工件转速、研磨压力、研磨液流速三个工艺参数对固结磨料垫加工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三个工艺参数作用下的MRR模型和Ra模型,结合响应曲面及其等高线,获得工艺参数变量两两复合的影响规律和各目标下的最优工艺参数。最后,对最优工艺参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表明,以最大材料去除率为目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转速90 r/min,
目的探究高合金表面硬化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以提高钢的疲劳寿命。方法在球棒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测试试验钢的疲劳寿命,其中,滚动体为GCr15钢,钢棒为高合金表面硬化轴承钢。采用显微硬度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等,分析了失效钢棒的渗碳层深度、碳化物类型、碳化物分布,研究钢棒表面磨损行为和滚动接触疲劳的失效类型、裂纹起裂原因、裂纹扩展机理。结果试验钢棒经表面渗碳处理后,渗碳层深度达到1.6 mm,表面硬度最高为827HV。渗碳层碳化物为
目的研究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含砂压裂液对高压管汇三通冲蚀磨损的影响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两相流颗粒冲蚀理论建立三通冲蚀数值计算模型,预测三通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冲蚀磨损的部位,研究三通方位夹角,压裂液入口流量、固相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直径和压裂液密度对三通冲蚀速率的影响。结果 Y型三通和歧型三通冲蚀最严重的部位均在支管与主管的相贯线上。在控制单因素变量的前提下,随着方位夹角从30°增加到150°时,Y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12.7倍。而随着方位夹角从30°增加到90°时,歧型三通的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
目的提高三元乙丙/金属动密封的抗磨性能,揭示织构化橡胶在不同载荷下的磨损机理和损伤演变规律。方法采用激光打标器在三元乙丙橡胶表面加工规则凹坑阵列,与金属小钢球组成摩擦副,并利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实验,研究不同载荷下织构化三元乙丙橡胶试样的摩擦学特性。通过分析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等获得实验过程的摩擦学信息,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白光干涉三维表面轮廓仪对磨痕和磨屑进行表面微观分析,并对磨损区域进行三维形貌重组。结果随着载荷的增加,磨损量都有上升趋势,无织构三元乙丙试件的摩擦系数呈下降趋势,织构
目的解决Ti-6Al-4V器件的纳米级表面光整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开发了一种磁性剪切增稠光整介质,利用设计的磁场发生装置,在主轴转速100 r/min、工作间隙0.5 mm的加工参数下,探究不同磨料粒径和磨料质量分数的光整介质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当磨料的质量分数为45%时,在碳化硅粒径为80μm、羰基铁粉粒径为150μm条件下,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由初始的173 nm下降到92 nm;在碳化硅粒径为30μm、羰基铁粉粒径为50μm条件下,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由初始的170 nm下降到79 nm;在碳化硅粒径为4
目的验证抗蒸汽氧化涂层锅炉管在实机服役环境下的综合性能。方法将涂层验证管与对比管样(喷丸管、Super304H母材管)焊接在在役超临界锅炉高温段末级过热器同温区管屏,通过实炉运行,研究真实服役环境下各试验管的综合使役性能。结果实炉服役8600 h后,涂层管表现出了极为优异的抗高温蒸汽氧化性能,管内壁生长约0.3μm厚的保护性Al2O3膜,参比的喷丸管和母材表面氧化膜厚度分别为0.55μm和64.31μm。服役后涂层仍保持双层结构,厚度增加4.5%,平均硬度升高约
目的获得优化后的感应重熔工艺参数,改善GCr15轴承钢表面感应重熔镍基涂层的微观组织性能。方法采用高能火焰喷涂法在GCr15轴承钢基体上预制备Ni60A涂层,并且分别在960、1012、1052℃重熔温度下对预制备的涂层进行感应重熔,获得3种感应重熔镍基涂层,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其孔隙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重熔温度对感应重熔涂层微观组织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涂层的形成机制及增强机理。结果与960、1052℃重熔温度制备的感应重熔涂层相比,101
目的研究钛微弧氧化膜层在不同摩擦工况下的摩擦磨损行为,为该膜层在工业领域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在铝酸盐电解液中,通过恒压模式制备钛微弧氧化膜层,然后在四种摩擦工况下(干摩擦/GCr15对磨球、干摩擦/Al2O3对磨球、油润滑/GCr15对磨球和油润滑/Al2O3对磨球),测试微弧氧化膜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XRD分析膜层的物相组成,通过SEM、EDS分析不同摩擦工况下磨痕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测量膜层的摩擦系数
目的研究热带雨林大气环境中5种常用涂(镀)层钢板表面的菌群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并深入讨论真菌对涂镀层材料的破坏作用。方法对聚酯涂层、氟碳涂层、含铬耐指纹涂层、无铬耐指纹涂层和热镀锌板在内的5种材料,在西双版纳大气试验站进行2年的大气暴晒实验,干季和雨季共进行4次菌种采集。结合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涂镀层材料表面生长的真菌,并对优势菌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研究霉菌对涂镀层材料的腐蚀行为。结果从投试材料表面共分离纯化了真菌154株。根据ITSr DNA系统
目的探索不同材质滚抛磨块的物理性能,及其对7075铝合金滚磨光整加工效果的影响。方法相同条件下,使用不同材质滚抛磨块对7075铝合金试件进行滚磨光整加工实验和摩擦磨损实验,测试铝合金试件加工前后的粗糙度和材料去除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表征加工前后试件表面和磨痕形貌及元素成分的变化。结果加工初始表面粗糙度Ra为1.200μm的铝合金试件,棕刚玉磨块的加工效率最高,加工极限Ra最低为0.262μm,对试件的材料去除量最大,呈递增趋势。白陶瓷磨块加工后,试件表面光亮度最好,氧化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