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创设情境 有效激活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tl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语文教学而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更易于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语言描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插图渲染情境,巧妙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境”、实践的“场”、创造的“器”,让学生在场景化、情境化、多元化的学习中探其源、赏其韵、悟其情,获得自我成长。
  [关键词]情境;语境;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49-02
  如果要你一下子吃下15克盐,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将它溶化在一碗汤中。这是我听过的关于情境教学最好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正如汤之于盐。对语文教学而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更易于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描述情境,激趣怡情
  语文学习重在感悟,感悟文中的形象美、意蕴美。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了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本文语言优美,但是“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这一景象很少有学生会留心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在教學时,我用语言进行了渲染和描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
  师: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水泥道,道路两旁长着高大的梧桐树,水泥路面上落满了梧桐树叶。主人公出现了,那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儿,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那画中的小孩儿,走在这美景中你的心情怎样呢?让我来采访采访你们。
  师:孩子,你为什么一步一步走得那么小心翼翼?
  生1:因为地上的梧桐树叶太美了,我不忍心去踩它们。
  生2:我想踮着脚从没有树叶的地方走过去。
  师:孩子,你数得这么仔细,在数什么呀?
  生3:我在数这些梧桐树叶到底有多少片。
  师:数得过来吗?为什么要数呢?
  生4:(微笑摇头)因为我觉得很有趣!
  师:孩子,你一边走还一边哼着歌,心情为什么这么愉快呀?
  生5:因为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景色太美啦,让我心情愉快。
  生6:还因为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空气很清新,景色也很美,所以我心情愉快。
  师:咦,孩子,我看到你悄悄捡起了一片梧桐树叶,放进了书包里,为什么?
  生7:这梧桐树叶像一片金色的小巴掌,多可爱啊!我喜欢它,我想捡一片带到学校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生8:我想把它做成一枚书签,放在我最爱看的故事书里。
  师:孩子,上学快迟到啦,你为什么还走得这么慢?
  生9: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还想多看几眼。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学生带入情境,为他们提供了多种表达的语境,在对话中实现了“我”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所产生的怜爱、珍惜、愉快、不舍等美妙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表演体会情境,促思悟理
  为了把教学情境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候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情感会被调动起来,会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时,他们就会把自己变成那个角色,体验角色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在教学《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让他们分组扮演楚人和观者,通过对白和动作,让课文内容更加形象化。
  在充分表演之后,我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入观者的内心世界,揣摩他们的思维过程:如果矛刺破了盾,说明矛(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导致学生思维深度不够,停留在浅层学习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深度学习理论,从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概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意义的情境,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度互动,并整合学生的生成,引导他们深度研讨交流,在无形中渗透审美和情怀教育,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深度学习;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启动后,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意识,对评价方式进行整合与优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促使学生建立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激励性、展览性、评语性、对比性等评价都能对学生形成促进和调动效果,教师要合理设计评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评价的激励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评价;多元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推进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任务[1],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加强法治工作既是保障学校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
[摘 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从开展情境教学、借力信息手段、增设演练活动、关注生活细节等角度,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安全教育的渗透方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75-02  为了培养学生安全意
[摘 要]教师课后反思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因此,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反思意识,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总结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通过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