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语文教学而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更易于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语言描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插图渲染情境,巧妙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境”、实践的“场”、创造的“器”,让学生在场景化、情境化、多元化的学习中探其源、赏其韵、悟其情,获得自我成长。
[关键词]情境;语境;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49-02
如果要你一下子吃下15克盐,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将它溶化在一碗汤中。这是我听过的关于情境教学最好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正如汤之于盐。对语文教学而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更易于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描述情境,激趣怡情
语文学习重在感悟,感悟文中的形象美、意蕴美。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了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本文语言优美,但是“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这一景象很少有学生会留心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在教學时,我用语言进行了渲染和描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
师: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水泥道,道路两旁长着高大的梧桐树,水泥路面上落满了梧桐树叶。主人公出现了,那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儿,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那画中的小孩儿,走在这美景中你的心情怎样呢?让我来采访采访你们。
师:孩子,你为什么一步一步走得那么小心翼翼?
生1:因为地上的梧桐树叶太美了,我不忍心去踩它们。
生2:我想踮着脚从没有树叶的地方走过去。
师:孩子,你数得这么仔细,在数什么呀?
生3:我在数这些梧桐树叶到底有多少片。
师:数得过来吗?为什么要数呢?
生4:(微笑摇头)因为我觉得很有趣!
师:孩子,你一边走还一边哼着歌,心情为什么这么愉快呀?
生5:因为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景色太美啦,让我心情愉快。
生6:还因为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空气很清新,景色也很美,所以我心情愉快。
师:咦,孩子,我看到你悄悄捡起了一片梧桐树叶,放进了书包里,为什么?
生7:这梧桐树叶像一片金色的小巴掌,多可爱啊!我喜欢它,我想捡一片带到学校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生8:我想把它做成一枚书签,放在我最爱看的故事书里。
师:孩子,上学快迟到啦,你为什么还走得这么慢?
生9: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还想多看几眼。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学生带入情境,为他们提供了多种表达的语境,在对话中实现了“我”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所产生的怜爱、珍惜、愉快、不舍等美妙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表演体会情境,促思悟理
为了把教学情境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候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情感会被调动起来,会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时,他们就会把自己变成那个角色,体验角色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在教学《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让他们分组扮演楚人和观者,通过对白和动作,让课文内容更加形象化。
在充分表演之后,我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入观者的内心世界,揣摩他们的思维过程:如果矛刺破了盾,说明矛(
[关键词]情境;语境;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49-02
如果要你一下子吃下15克盐,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将它溶化在一碗汤中。这是我听过的关于情境教学最好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正如汤之于盐。对语文教学而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更易于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描述情境,激趣怡情
语文学习重在感悟,感悟文中的形象美、意蕴美。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了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本文语言优美,但是“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这一景象很少有学生会留心观察,如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在教學时,我用语言进行了渲染和描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
师: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水泥道,道路两旁长着高大的梧桐树,水泥路面上落满了梧桐树叶。主人公出现了,那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儿,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那画中的小孩儿,走在这美景中你的心情怎样呢?让我来采访采访你们。
师:孩子,你为什么一步一步走得那么小心翼翼?
生1:因为地上的梧桐树叶太美了,我不忍心去踩它们。
生2:我想踮着脚从没有树叶的地方走过去。
师:孩子,你数得这么仔细,在数什么呀?
生3:我在数这些梧桐树叶到底有多少片。
师:数得过来吗?为什么要数呢?
生4:(微笑摇头)因为我觉得很有趣!
师:孩子,你一边走还一边哼着歌,心情为什么这么愉快呀?
生5:因为这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景色太美啦,让我心情愉快。
生6:还因为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空气很清新,景色也很美,所以我心情愉快。
师:咦,孩子,我看到你悄悄捡起了一片梧桐树叶,放进了书包里,为什么?
生7:这梧桐树叶像一片金色的小巴掌,多可爱啊!我喜欢它,我想捡一片带到学校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生8:我想把它做成一枚书签,放在我最爱看的故事书里。
师:孩子,上学快迟到啦,你为什么还走得这么慢?
生9: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还想多看几眼。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学生带入情境,为他们提供了多种表达的语境,在对话中实现了“我”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所产生的怜爱、珍惜、愉快、不舍等美妙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表演体会情境,促思悟理
为了把教学情境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候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情感会被调动起来,会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时,他们就会把自己变成那个角色,体验角色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在教学《自相矛盾》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让他们分组扮演楚人和观者,通过对白和动作,让课文内容更加形象化。
在充分表演之后,我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入观者的内心世界,揣摩他们的思维过程:如果矛刺破了盾,说明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