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超然 直抒胸臆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tiger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历经八十一磨难,一路降妖伏魔,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小说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如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遍及全世界,并见有发表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西游记》的原著作者吴承恩,却鲜有人知晓他的生平及文坛艺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阳县(今江苏淮安)人。它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自幼聪慧,《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由于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唐宋传奇,志怪小说,故科考屡试不中,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潜心著作,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名重一时的书法家,其书法在淮安颇有名声。他的古文、诗词曲均很出色,直抒胸臆,自成一家,不落前人窠臼。吴玉《山阳志遗》云:“淮之工书者, 嘉靖时则有吴射阳承恩。”同治《山阳县志》载:“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工书……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至今在淮安明代考古中,多有其书写的碑刻墓志,如著名的吴菊翁墓志就出自其手。他的书法取法虞世南、欧阳询,上追二王,尤得力于虞体,并掺以黄山谷笔意,有唐宋遗风,下面介绍的《宿金山寺行草诗扇》就是他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的作品,从中可看出其艺术成就。
  《宿金山寺行草诗》扇,纵25.5厘米,横55.6厘米,纸本。上书甲午秋《宿金山寺》七言律诗一首。此甲午为明嘉靖十三年,是时吴氏34岁,正当精力充沛的壮年时期,故笔力遒劲,淋漓尽致,龙飞凤舞。这年秋天,吴氏赴南京参加应天府会考,不幸又一次落第。归途中经过镇江,夜宿金山寺中。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江心的一座山峰,是江南著名风景名胜之地。山势巍峨,景色壮丽,登临俯视,江水浩瀚,奔流不息。金山寺便坐落其上,它依山就势,相融为一,四面环江,山川秀丽,山顶有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留玉阁、大小观音阁等重要建筑,山下有法海洞、白龙洞、仙人洞、妙高台等名胜古迹,众多的历史神话故事发生于此。如《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说岳传》中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兵,《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等,是江南名刹古寺之一。此情此景,作者感慨万千,因是落第而归,故有“十年尘梦绕中泠”的诗句。但金山寺的壮丽风光深深吸引了他,他月下观潮,夜深方息。而次日鸡鸣又起,于绀殿观一轮红日自江上冉冉升起,很快忘却了科考落第的烦恼,表现了不计荣辱、不求仕途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说明了他不是痴迷于科考之人,表现出豁达大度和不同流俗的性格。观其书法,生动飘逸,个性突出,运笔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真所谓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气象超然,直抒胸臆,可称大家手笔。观之令人想到唐宋风骨,具有颜真卿、黄山谷之风神韵味,古淡潇洒,气清韵遒,秀润天成,卓然独立。其诗曰:“十年尘梦绕中泠,今日携壶试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殿鸡鸣海日升。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后题款:“甲午秋宿金山寺,射阳承恩为沫湖先生书”,下钤“射阳居士”白文方印。
  此诗是作者在镇江夜宿金山寺时,为沫湖先生书写的扇面。整首诗的意境奇丽,书法潇洒而不拘一格。品读这首诗,不由得想起吴承恩的名著《西游记》,里面也描写有金山寺的章节。吴承恩对金山寺很有感情,“十年尘梦绕中泠”也正是他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吴承恩所著《射阳山人遗存》里也收录有一首《金山寺》七律,可见他对金山寺印象之深。
  (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傅抱石(1904-1965年)是中国现代画坛的一代宗师,“新金陵画派”的领袖人物。他为推动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倾注了毕生心力。他创作的人物画自成一格,能够以形求神地表现其内在气质。作品中的人物多以仕女、高士和历史人物、古典文学等人物为题材,形象高古,用笔洗练,注重气韵,画意深邃。同时讲究线条凝练,勾勒有变,画法不同于传统沿袭的画谱,崇尚革新。  虽然傅抱石非专门画人物的画家
期刊
据考证,枕的起源大概在殷商时代,而关于枕的最早记录是春秋时期《诗·陈风·译波》上面记录的“辗转伏枕”。那么瓷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现得知,在河南安阳的隋代开皇年间的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瓷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瓷枕实物。从陶瓷材质的发展来看,经过了由陶至瓷的转变,枕也是如此。从时间跨度上来看,瓷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多见于唐、宋、元年间,尤其是宋代瓷枕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期,如定窑、吉
期刊
他是黄河母亲最痴情的儿子。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举世闻名的黄河作为绘画母体,他对母亲充满热爱和崇敬,呕心沥血,倾尽全力,施展旷世才华,把黄河母亲的宽阔之美、雄浑之美、壮丽之美、神秘之美、深邃之美、灵动之美、玄妙之美、磅礴之美、博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是呤唱黄河最浪漫的歌手。他开创性地用一幅幅鸿篇巨制作为音符,演奏出黄钟大吕般的盛世强音;他笔下的黄河,就如巨龙呤唱着奔涌而来,欢腾而去,弹奏出激昂向上
期刊
说起玉琮,我们自然会想到江浙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玉琮。数量多、体形大、纹饰精致,是良渚文化玉琮最主要的特征。  我国古代玉琮与人们的社会制度及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并有一个产生、发展、盛行、衰落的历史过程。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发现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51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如图1玉琮,高2.15厘米,宽1.77厘米,孔径0.9厘米。虽然体量小、玉质差、光素无纹,其貌不扬,
期刊
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现代“岭南画派”翘然崛起,融贯中西的写实画风给20世纪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新气象,并且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力。因寓居华夏“四大文化古城”之南京,我对长眠于此的高奇峰(1889-1933年)一直怀有仰慕之情,现就其丹青艺术及作品交易状况作一基本评述,以飨广大读者朋友。  一、短暂而不凡的人生经历  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年),高奇峰出生于广东番禺,在兄弟6人中排行第五,
期刊
“三羊开泰”,最早出自华夏传统文化典籍《周易》(又称《易经》),意指“冬去春来”。其称爻(yáo)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而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十月为纯阴之象的坤卦,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为春天开始,有“吉亨兴盛之象”。故古人取“羊”谐音“阳”,称为“三羊(阳)开
期刊
“镇江画派”是清代中后期乾、嘉年间活跃在镇江地区的地方画派,亦称“丹徒派”、“京江派”,主要画家有张、顾鹤庆、潘恭寿等。他们主张师法自然,画风具有地方特色,和当时的正统画派“娄东派”崇尚摹古、陈陈相因的画风有明显区别,但同清初“金陵八家”邹等人的画风又有相近之处,因此,有人将其视为“金陵画派”的传承者,而忽视了“镇江画派”的客观存在。清末蒋宝龄《墨林今话》曰:张“诗画著名京口,花卉、竹石、佛像皆超
期刊
马家窑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属于公元前3300到21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已有58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些陶器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因此命名为马家窑彩陶。  远古时期,当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彩陶延续发展数千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家窑
期刊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据传说是因为生性忠厚老实,所以被狡诈的老鼠抢占了生肖首位。中国以农业为本,寒来暑往、春耕秋收,默默无闻的老牛,任劳任怨,耕耘希望,护卫丰收。因此,牛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成为了历代诗词歌赋、丹青妙笔中的主角,人们日日照容的青铜镜也不例外。  铜镜上以牛为主题的装饰图案,在定名上往往比较混乱,如“吴牛喘月”、“犀牛望月”等等。实际上,铜镜背面装饰的牛,根据场景的不同,意义也不尽
期刊
还是说地摊的事。  还是初学时,一半清醒,一半懵懂。常和两位老同事结伴而行。其中一位从八十年代逛摊一直逛到现在,算个老玩家,眼力是不错的。在初学的我看来他有光环,有神秘感,下意识地将他当老师,不管买什么,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另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若老师不在,我们就商商量量买东西,可以增加一点保险系数。  后来我自己给自己放了单飞。他俩依然结伴。因为我的喜欢和他俩的喜欢不一样了,常常我看中的东西,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