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分析及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肩负着培育中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的情感教育。笔者从人教版统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入手,深入的分析了“和朋友在一起”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同时也对这一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做了反思。
  关键词: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一、 教学环节设计精细化化
  首先,借用《速度与激情7》片尾曲导入本节课进去“选择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四种情况做出选择,其次,进入“探究与分享环节”,学生思考在长岁月里,哪些朋友曾与自己相伴,探讨自己的朋友圈有什么变化,思考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交友问题。最后,是“经验交流环节”,学生在本环节中展示讨论结论,并生成自己的观点。在第一个问题——“我的朋友圈”中共设置了三个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在讲第二个问题——“友谊的力量”时,我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是:学生自主完成“友谊影响力图”的思考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友谊影响力的不同,思考生活中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过渡到“狼来了”的故事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感受应该交怎样的朋友,进入到“学生生活中应该与怎样的人交往”为主题的自主讨论环节,这些问题既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承接,也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朋友的重要性。
  最后,学生通过课堂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并完成知识归纳,使学生自主情感体验与教材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结尾以一曲周华健的《朋友》结束,让学生对友谊的认识进一步的升华,体会到朋友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中不能没有友谊。
  二、 多样化教学形式提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所带的班都是平行班,学生层次差距大,大部分学生处在中下等水平,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等都相对较弱。因此,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认真的分析所带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兴趣点,同时预测性得评估他们的接受能力。从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了视频歌曲的欣赏、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小故事等形式。比如在这节课的导入中,视频《速7》片尾音乐播放中很多学生都不由自主的跟随着在唱《see you again》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之中。
  在上这节课前,笔者曾担心自己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减弱,造成舍本逐末的后果。然而,笔者将把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呈现完之后,发现顾虑是多余的。因此,笔者深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只要教学目标明确,问题设置合理,教师始终把自己的角色放在引领者的地位上,把课堂完全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和体悟,那么,不管我的教学形式怎样的变化,只要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随着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变得更浓。
  三、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本节课充分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设计,设计中充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感悟,生成性总结出教材中的理论,从而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对教材理论产生了认同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归纳,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
  1. 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已有体验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尤其在探讨“友谊的影响力图”时,学生热情高涨,争相将自己对友谊影响的认识展现出来,课堂气氛活跃,互相发表见解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友谊影响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真正的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 在讲到“益友和损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能够充分地让学生展开叙述,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3. 在本节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表现得“活泼不足,严肃有余”,自己总是有一些的拘谨。教学中应该让自己更加活泼、开朗一些,和学生融入在一起,让他们感觉不到压力,营造出一种非常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4.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堂中学生自主生成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和朋友在一起”一课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的几点浅显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同行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索,能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形式、新做法充分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最终能让学生品味到知识之花的芳香。在教学中能够逐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注度,增加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到终身受益的知识和能力,成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孙雅芳.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1(19).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品德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秦刚,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使我们了解朝代的更替以及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在进行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而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不能过分重视结果,多给予学生鼓励。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方式
摘 要:高中阶段,政治学科的教学水平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学生未来工作的走向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深层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课程教学有序且高效。本文主要阐述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理性思考  高中政治学科是教学改革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教育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手段,有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还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直接的互动。本文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提炼了教师在上课时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尽可能地保证课堂提问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一、 引言  对学生
摘 要:新课改明确指出了:“在新一轮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当严抓创新思维的开拓,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力求学生能够玩中促学、主动学习。”在新课改明确的指示下,初中地理课堂更应当紧跟教学创新的步伐,不断锐意进取,以积极的姿态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本文正是基于对地理科目的重视,进一步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研究的具体策略与方法。以期各位教师能够在初中地理教學实践中灵活运用,达到更
摘 要: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必不可少,在老师对课本知识的引导扩充下,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了解分析,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文物的参观、概念的辨析,结合时事渲染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其实证意识,丰富历史解释,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史料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學课堂上,应试教育使得教师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求学生牢记课本,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使
摘 要:本文探讨了物理等效电源法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并举例说明了等效电源法在很多方面的应用,该方法能够化繁为简,巧妙解决物理问题。  关键词:等效电源;戴维南定理;等效电动势和内阻  一、 举例说明电源的等效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求法  戴维南定理:任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用一个恒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替换,恒压源的电动势等于被换网络的开路电压,串联电阻的阻值等于被换网络的“除源”(只除掉其电动势而保
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斜板隔油池用来处理新产生的含油废水,该设备具有操作简单、耗费动力少、投资少、运行平衡等特点。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步成熟,我们逐渐迎来一个微时代,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够尽知天下事.文章讲的是历史“微课”,即通过对小章节,一些比较少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