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分异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会产生收入差距,过大的差距不仅会阻碍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易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当前,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城乡收入差距却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山西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深入研究就非常必要。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沿革
  
  近30年来,山西人民的收入连年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体现。但是,30年来山西城乡收入差距却越拉越大。
  1978年以来,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山西省城乡居民的人均货币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01.4元增加到2005年的8913.9元,增长了29.6倍,农村居民纯收入也从1978年的101.6元增加到2005年的2890.7元,增长了28.5倍。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1978年城镇居民收入已是农民的2.9倍,1978年后差距虽有缩小,但2005年扩大到农民的3.08倍。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也由1978年的199.8元扩大到6023.2元,因此,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看城乡收入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78~1985年,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高,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减小阶段;二是1986~1995年,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阶段;三是1996~2000年,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近阶段;四是2001年至今,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增大阶段。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并未得以根本扭转,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居民收入相对比较稳定,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福利待遇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收入会继续不断增长的态势比较明显。而农户收入受自然风险、资源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当前农村各种保障制度和保险体系欠缺、滞后、不完善,农户收入持续增长乏力,进而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阻滞。
  
  山西省现阶段收入差距特征
  
  总的来说,目前山西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以下特征。
  2.1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但是与全国相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
  1978年以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近30年来,山西省城乡居民普遍分享到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1980~2005年,山西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发达省市及周边省份的收入差距有日益拉大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绝对差距由1980年的97.9元扩大到2005年的1579元(见表1)。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的情况有所好转,改变了以往绝大多数年份居全国倒数第一、第二位的态势。即便如此,与上海市相比,1980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上海市少214元,到2005年差距扩大为9731.1元,只相当于上海人均收入的47.8% 。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1980年差距为35.5元,2005年扩大到364.2元,山西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位次进入21世纪以来同样快速提高。但即便如此,历年的绝对数值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迅速加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4724.1元增长至2005年的8913.9元,增长了88.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905.6元增长至2005年的2890.7元,增长了51.69%。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贫富差距现象日益明显。基尼系数是测算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据测算,在中部六省中山西由农村和城市加总的基尼系数1995年为0.3376,2000年为0.3599,2003年为0.4107,城乡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态势,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基尼系数因测算方法和统计口径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是否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仍存在着争议),城乡差异在中部六省居中等水平,这进一步证实山西城乡差距明显的事实。
  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1978~2005年,从消费支出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2.8%,而农村居民则为11.4%,低1.4个百分点;从消费数量来看,农民仍然以消费粮食为主,城镇居民已转向以消费肉、蛋等副食品为主。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存在着较大差距。
  2.3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各自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山西不仅存在典型的城乡差异,而且在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呈扩大的态势。近年来,山西城镇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0.2459上升至2000年的0.2953,上升了20.0%。以2004年为例,山西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59.5元,最低收入户为3376.1元,二者相差11783.4元;从相对量来看,最低收入户的收入不足最高收入户的1/4。在农村,随着高收入户逐年增多,低收入户也明显呈增加趋势。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差距也逐年扩大,由1995年的0.2896上升到2000年的0.3130,上升了8.1%。由此可见,山西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均衡程度加大较多。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城乡发展存在差距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难以避免,但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除了具有普遍性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山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始终朝着有利于城镇居民的方向倾斜,使得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3.1 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且发展水平低
   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的态势仍然严峻,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地改观。2005年全省境内的旱情从春季一直持续到秋季,119个县(市、区)中,有108个县受灾,62个县遭受严重灾害。
  山西农业生产中,传统种植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传统农业产品仍然是主导产品。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差,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分散,龙头企业规模小,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导致了山西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不高。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一直是山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直到目前仍占农民收入40%的比重。对于典型的农区农民,这两项收入的意义更大,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超过65%。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是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制约因素。
  3.2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推动,导致二元结构突出
  长期以来由于遵循重城市而轻农村的发展道路,山西经济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市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严格的户籍制度致使城市与乡村隔膜,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山西工农业二元结构呈逐年增加之势,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二元结构强度是指农业与非农产业间的相对国民收入差距。国际统计资料表明,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最大为4.09倍,而我国2003年为5.64倍,山西达到8.24倍。这种现象反映出山西农业比较生产率及比较收益率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使城市的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加强。近几年尽管政府在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增加了投入,但政府所有大型电力、交通、通讯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围绕城市开展,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日益明显。新项目的设置也普遍选择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城市及其辐射区域,而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物质财富的增加。城乡物质基础的差距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差距,进而使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3.3 社会保障程度加大了城乡差别,城市的社会保障程度大大高于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社会化,转变了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基本由国家一包到底,住房实行分配,看病实报实销,退休国家发给退休金,甚至交通、住房等国家都予以补贴的制度。实行了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制度的改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广阔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程度远低于城市,农民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同时还需承担过多的公共产品的建设费用,却难以享用有保障的公共服务,这无疑加剧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制约着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结论与建议
  
  目前山西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在:(1)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但与全国相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迅速增长;(3)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各自的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统筹山西城乡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突破二元结构的樊篱;第二,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道路、供电、供水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基础;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使农民能平等地享有公共产品和服务。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
其他文献
坐落在威海市孙家疃镇的北海旅游度假区,山清水秀,風光优美,宛如一条天际飘来的玉带,镶嵌在威海北侧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被称为威海的“后花园”。2007年,度假区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旅游、餐饮、商住三大品牌,力求3-5年内,发展成一个集度假休闲、海鲜餐饮和品牌居住于一体旅游胜地、人居福地。  多年来,与威海市区只有一山之隔、被威海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山后”的北海旅游度假区,与
期刊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煤矿城市的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最大。大同作为我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驰名中外的“煤都”,煤炭生产量、出口量、外销量在全国煤炭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全国能源基地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同输出的煤炭涉及全国18个省的2400多家国家和省市重点企业,直接关系着几亿人口的供电、供暖、供气需求,可以说大同的煤炭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
期刊
在实施城市化战略,推进区域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我国工业现代化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科学发展中等城市,已是当前全面推进实施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点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根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世界62%的城市人口生活在中等城市里。而且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前景也表明,由中等城市组成的城市地区、城市群、城市圈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21世纪
期刊
周道炯会长、龙永枢副会长出席会议,杨重光副会长做主题演讲,张巨功秘书长宣读学会贺信    六月的豫北大地万木葱茏,一派生机盎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迎来了她二十年华诞。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副会长龙永枢出席会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宣读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贺信。贺信指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所属的各专业委员会,专家云集,实力雄厚,
期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成立已经20年,今天我们在美丽古老的河南安阳召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建会20周年暨2007城市发展研讨会”,首先让我代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对安阳市领导给予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来自北京中央有关部门,全国各地各城市的领导、学者和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是1987
期刊
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包括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在内的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这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经济圈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构建省会经济圈,需要立足现状,综合分析合六巢三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其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功能定位是灵魂、是方向,它关系到经济圈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
期刊
“城市的跌宕起伏显现着国家的命运”,这对黄石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1950年8月,当新生的共和国即满周年时,黄石也诞生在长江岸畔。之后的六十年中,与国家的命运彼此映照的黄石,经历了少部分城市所经历过的以及大多数城市所没有经历过的。  正因如此,岁月的长路上留下了他不平凡、不寻常的足迹:在共和国第一个经济建设高潮中,他得到了一个城市所能得到的一切国家惠泽,他也以高于国家投入数倍的成果回报着这份宠爱;
期刊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选择成渝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现了中央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维和协调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针对这一新决策,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教授。  《中国城市经济》:中央选择成渝地区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
期刊
高新区 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如果说,中关村科技园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得益于首都位居全国第一的科技、教育、人才、信息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政府资源;深圳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国最早、最优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和独特的政策优势,那么,对于地处内陆的西安高新区来说,这十六年真可谓是‘白手起家,不断创新壮大的十六年’!许多外国人到西安高新区参观后,惊叹这是‘中国西部之奇迹’。然而,这看似偶然的奇迹,实
期刊
作为一名经济学博士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长李耀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独到的理解。  他对记者说:“近两年来,牡丹江市通过超常思维、超常措施、超常干劲,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全盘‘发力’还尚待时日,与省内一些城市和南方发达城市相比,牡丹江目前的投资规模、项目数量都还偏小,发展后劲还较弱。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抢抓机遇, 以牡丹江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己任, 再鼓干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