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师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0407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珪(1731-1807),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人,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补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权巡抚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为按察使,授侍讲学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
  《清史稿》记载:“未几,召对乾清宫,眩晕,扶归第,数日卒。上亲奠,哭之恸。”据说,朱珪“门庭卑隘,清寒之况,不减儒素”。他的卧室也只有旧棉布褥子,嘉庆帝赶去祭奠,可他的家门太狭小破旧,御轿竟然抬不进去,寒酸的境况与穷秀才相差无几。另外,朱珪四十多岁即丧妻,他没有续娶妻妾,一人独居而终老,“年四十馀,即独居,迄无妾媵”。可见,朱珪也是一个令人起敬的清官。嘉庆皇帝对自己的恩师,评价甚高,称其“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不愧为端人正士”,最精辟的一句话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不近色且不言钱的为官之人,现如今也是少之又少的。朱珪死后葬于北京近郊,至今仍有墓碑和墓志。据说,嘉庆皇帝曾两次亲奠其墓。看来,嘉庆皇帝还是重师生情义之人。
  本卷朱珪手书御制砚诗,全长16米有余,计数万字,整卷楷书恭敬书写,诗文内容多歌咏《西清砚谱》著录历代名砚。所用内府制蜡笺纸,色泽艳丽,画芯及隔水仍保持清中期装裱,极为难得。
  西清,是指王宫内游宴之处,而清代乾清宫南书房,亦称西清。《西清砚谱》是挑选清代内府所藏之砚精美者,由门应兆等人绘图,于敏中、梁国治等八人撰写图说。每砚绘有其正面、背面或侧面。砚图之后详细描述其尺寸、材质、形制,若有御题、御铭、御玺、前人印记铭跋、收藏赏鉴者姓名,亦记录在图说之中。《西清砚谱》是清代第一部官修砚谱。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钦定编纂,三年后成书。总纂官为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为陆费墀。其中绘图由内廷画师门应兆完成。《西清砚谱》共计二十四卷(包括附录卷),收录乾隆皇帝鉴藏的砚品240件。其内容翔实,均以图与砚说、御题砚铭或文字考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著录,弥补了以往砚谱中只有述说而没有图绘之不足,堪称一部重要的砚史图谱。
  《西清砚谱》的编纂与乾隆皇帝对砚的关注有密切关系,正如乾隆皇帝在《御制砚谱序》中所云:“内府藏砚颇多,……久陈之乾清宫东西暖阁,因思物每系地博散置多年,不有以荟萃记,或致遗佚失传为可惜也。因命内廷翰臣,甄敷品次,图而谱之。……谱既成,欲命于敏中拟四六引言,以行之,既思题句铭辞皆自作,且六日而成四十首……”由此可知,著录入谱的砚多是内府各处陈设或是散置多年的旧藏。乾隆皇帝还亲自审定,命内廷翰林鉴别品次优劣,并分别御题诗咏镌刻于砚和砚盒,成为乾隆皇帝的鉴藏砚品。因此,乾隆《西清砚谱》可谓自宋代米芾《砚史》、苏易简《文房四谱》、李之彦《砚谱》之后又一集大成者。
  《西清砚谱》将所著录之砚台分别以材质和时代先后为序,编为陶之属、石之属,又附录卷。其中附录部分为本朝所制砚台。收录砚台材质丰富,计有瓦砚、砖砚、澄泥砚、端石、歙石(龙尾石)、艧(音“或”——编者注)村石、旧洮河石、驼基石、红丝石、紫金石、松花石砚等。上自汉瓦砚,下迄乾隆本朝硯,均有著录。其中附录部分以本朝新制松花石砚、仿古石砚、仿古澄泥砚等为主。特别是乾隆本朝所制端石、歙石和澄泥仿古六式砚等,均仿自明代高濂砚谱或宋代苏轼砚谱。御题《旧端石海日初升砚》诗中,记述了端石海日初升砚是仿自高濂砚谱,见于“卷十八”著录,应是乾隆时期的仿古石砚形式。又据记载,还有仿高濂砚谱画样制作的各式仿古澄泥砚,即诗中所写“曾命制澄泥以仿之”,分别著录于《西清砚谱》附录卷二十三、卷二十四。这些仿古砚的材质不局限于一种,有端石、歙石、澄泥三种形式,均以六种砚式成套制作。此外,还有按照“苏东坡砚谱”画样制作的各式仿宋代石砚等,一般是由内廷砚匠烧古做旧,或交苏州烧古做旧等,均成为乾隆时期特有的御用砚形式,极具时代特点。
其他文献
苗族,1982年6月生,湖南泸溪县人,硕士研究生。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會会员、湘西自治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书法教师。2012年6月于吉首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从事书法教学工作,书法作品多次在州内外展览上展出。
期刊
苗族,生于湘西凤凰古城。现为凤凰县书画院院长、湘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凤凰县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美術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南省政协画院画家。作品参加全国第十届美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全国少数名族第二届山水画展、湖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展览(获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获优秀奖);部分作品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云南丽江古城及日本等地展出;2014年至
期刊
1964年出生于湖南泸溪,号师樵堂主,龙溪上人,别署绿野萍踪。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湘西自治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首大学客座教授,现供职于湘西自治州国家税务局。作品多次在各级书展中获奖,并被有关机构入集收藏。從事书法教学七年,培养多名优秀书法学生。
期刊
1961年6月生,湖南凤凰縣人,号问石堂主人。现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湘西州书法家协会理事、凤凰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先后入展入选全国首届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书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湖南省第六届、第八届“湖湘书法月”,“盛世丹青·湖南风采”湖南艺术年展,湖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作品展”;作品被多处碑林收藏并勒石。2014年作品被评为湘西自治州“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
期刊
别署湘西山人,1963年出生,湘西凤凰县人,土家族,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院,修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协會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九歌画院艺术家、湘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湘西州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吉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展湖南省庆祝建党7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国画新作邀请展、湖南省少数民族书画工艺美术作品展、第
期刊
苗族,生于湘西永顺,字冰玉,号如如,荷塘书屋主人。现为湖南省女书法家协会会员、湘西自治州书法家协会理事,供职于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14年拜曾翔先生为师,2015年研修于北大曾翔、胡抗美、李相国导师书法工作室。2009年作品入展“頌祖国”湖南首届企事业书法艺术展;2011年作品入展浙江舟山·湖南湘西书法艺术交流展;2012年作品入展河南新乡·湖南湘
期刊
1963年9月出生于湖南凤凰县,1987年毕业于怀化师专美术系,2000年毕业于湘潭师院美术专业函授班,2004年5月参加湖南省美协举办的创作高级研究班。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湖南省九歌书画院特聘画家,湖南省潇湘书画院艺術家。作品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奖励》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08年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
期刊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距离县城19公里,是古溪州彭氏土司司治治所,是土司时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止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改土归流”,世袭28代共35位土司,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九个封建王朝,历时818年。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
期刊
1963年生于湖南鳳凰,先后毕业于湖南省怀化师专美术系及湖南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湖南省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湖南省当代油画院画家,湘西自治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州油画艺委会主任,湖南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副教授。作品曾获全国教师作品展优秀奖,省美展学术奖、银奖及铜奖;部分作品在《中国油画》《美术》《中国美术报》《艺术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并被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广东莞城
期刊
民国十五年(1926),当北伐部队的脚步行进到武汉时,一个本来心怀“丹青碧血、救国救民”革命理想的年轻军官,在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其时军中的种种不正之风后愤而辞军,辗转回到了家乡——扬州,从此深居古城陋巷,悬壶济世的同时与丹青为伴、诗画交友。这个“兼济”不得、选择“独善”的年轻军官就是刘声如,当时在北伐军军医处任医官。  刘声如,名镛,号懒道人,1898年出生在扬州一个职员之家,父亲为地方税务官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