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育权的性质及其冲突解决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以及相应法律的修改完善,生育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围绕“生育权”的性质及其冲突解决,结合我国最新立法动态与基本程序法理,从程序法的视角进行探讨,认为生育权属于人格权,应在立法中加以明确,夫妻生育权冲突的解决路径应强调和解与调解优先,同时注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生育权 冲突 程序法
  作者简介:董永进,复旦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93-02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修正案于2016年1月1日实施。此次修正案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对“全面二孩”政策以及相关生育问题通过法律加以规定,为权利保护及纠纷解决提供法律支撑。
  “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的通过,使得生育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在这样一个强调私权保护的时代,“生育权”问题一直得到法学理论界的关注,此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正,必将使得生育权问题再次成为理论探讨的热点。笔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推陈出新,结合最新立法动态与程序法理,从程序法的视角审视生育权的性质,并探讨夫妻生育权冲突的解决路径,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生育权的性质
  要探讨夫妻生育权冲突的解决路径,必须要明确生育权的性质。对于生育权性质的探讨,首先应该结合法律分类的基本理论,确立探讨的维度。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因而对于生育权性质的界定,也有公法和私法两个不同的维度。公法视野下的生育权在国际上是一项基本人权,在国内则是一项宪法权利,具有根本性和至上性。私法视野下的生育权则属于民法范畴,是自然人的一项重要人身权利。
  虽然生育权最早是在国际上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提出,国内也有许多宪法行政法学者加以研究,但作为一项与自然人息息相关的权利,停留在公法领域的生育权由于其模糊性和抽象性,并不能在公民个体的生育权遭到侵犯时,为其提供得以发动司法救济程序的请求权基础,因而生育权难以得到有力保护。而司法程序是公民私权利保护和救济的终局措施,所以生育权的私法化成为必要。
  因此,下文主要探讨私法视野下生育权的基本性质,以期为后续夫妻生育权冲突解决机制的构建提供前提基础。
  (一)既有理论关于生育权性质的探讨
  学界对生育权的基本概念并无太大分歧,一般认为生育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依法决定是否生育子女以及如何生育子女的一种资格或自由,包括生育的自由、不生育的自由以及选择生育方式的自由。争议较大的是生育权的法律性质。既有理论关于生育权私法性质的探讨,主要有生育权人格权说、生育权身份权说和折中说。
  其中,生育权人格權说认为生育权是一种人格权,是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必须享有的一项权利,不以特定身份为前提。
  生育权身份权说认为生育权是自然人基于特定的夫妻、配偶关系而享有的一种身份权,以合法的婚姻关系为前提。
  折中说认为,生育权既是人格权,也是身份权。人格权,表明生育男女作为法律人享有的权利。身份权,表明其妇女以配偶的身份或单身无配偶的身份为前提。单身也是一种身份①。
  (二)程序法视角下对生育权性质的界定
  1.结合程序法中的诉权理论,民事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请求国家给予民事诉讼保护的权利,亦即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就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请求国家法院行使司法权来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②。诉权虽然作为一项程序性权利,也兼具实体法的内涵,即传统理论中的诉权与实体法中的请求权密不可分。因此,界定生育权的性质应重点关注是否有利于为当事人建构生育权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使得纠纷主体得以顺利启动救济程序,从而更好地为公民的生育权提供司法保障。据此,折中说有将生育权性质复杂化之嫌,纠纷发生时不利于请求权基础的寻找,身份权无论是我国立法还是理论研究都不够深入,而人格权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实务中也有较深入的司法实践,由此观之,将生育权界定为人格权最有利于生育权的司法保护,较为妥当。
  2.实体法是程序法有效发挥私权保障作用的基础。就我国既有民事立法和最新的立法动向而言,将生育权界定为人格权并加以立法确认也有其可行性。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在第五章第四节规定了一系列人格权,颁布实施三十年来为我国的人格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以来,学界关于民法典编纂体例和内容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争议的一个焦点就是人格权法是否需要独立成编。对此虽有不同观点,但均体现了法律学人对人格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无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的规定是否独立成编,对于人格权的保护势必进一步加强。从世界潮流来看,21世纪是一个尊重人格尊严、保护人格权的时代,正如日本民法学者大村敦志所说,从民法角度来看21世纪是人格权世纪③。因此将生育权界定为人格权,既有一定的立法基础,也是顺应世界潮流的。
  二、夫妻生育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一)夫妻生育权冲突的类型
  生育权冲突的类型在理论上相对复杂,但“法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它并不只是一些普遍正确的命题所构成,它需要大量的实践理性”④。理论的探讨不该脱离实践的具体情境。我国最新修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生育问题的规定均是以合法的婚姻关系为前提的,加之修正案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代孕等问题的审慎态度,进一步将我国实践中的生育权问题简单化,使生育问题的核心限定在了合法的夫妻之间,与婚姻关系连结在了一起。因此,笔者本着关注当下中国实践的精神,重点探讨现实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夫妻之间的生育权冲突。这不仅仅因为夫妻生育权冲突表现得最为常见和突出,也因为这样的讨论没有脱离本土语境而更具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刑事诉讼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但由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对检察机关和办案人的激励约束制度缺乏等原因,该项职权履行的效率和质量均不够高。本文希望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的一些原理和手段,建立制度对检察机关和办案人进行激励约束,激发检察机关对这一的能动性,防止其滥用监督职权和不作为。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刑事诉讼评价制度是实现激励约束效果的关键,也是对解决“如何监督监督者”这个命题所做的
摘 要 在经济生活的实践中,保险标的物所有权的流转必然导致保险合同的转让,在保险合同转让过程中,本文拟在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框架下探讨如下三个问题:保险利益是否必然与保险合同一并转让,保险利益的转让时点如何界定以及保险合同转移中的“通知”问题如何处理。  关键词 保险标的 保险利益 通知义务  作者简介:沙辉,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
摘要几例刑事冤案的国家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认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这一标准亟待被健全。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国家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过于狭窄,应该予以扩大。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有明确的依据,综合案件的各种实质因素,对日标准赔偿法、最高额赔偿法和酌定赔偿法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刑事冤案 精神损害 赔偿 国家赔偿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3月3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家属聂学生、张焕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建设工程发展速度的持续提升,在建设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中其施工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矛盾纠纷,强包、强揽、强做等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严厉打击破坏建设工程施工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维护建设工程施工环境长效工作机制,已成当务之急。但是,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纠纷万象纷呈,准确区分扰乱建设市场秩序行为所涉及的相关相近罪名,是积极发挥
摘 要 司法确定性理论是美国法理学家德沃金以权利为本位提出的观点,他从帕尔默案等疑难案件入手,用阐释的态度分析了法官审判时适用法律的过程,主张司法既不是僵化的规则适用,也不是缺乏规则时的任意裁量,而是在规则空缺或显失公正时,把道德基础和政治决定等背景权利作为标准,转而适用法律原则,从而赋予司法唯一的确定性结论。司法确定性理论给长久以来饱受争议的“膨胀的法官自由裁量权”合理的解释,对我国的司法实践的
摘 要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遭受反补贴调查次数最多的国家。如何在WTO框架下妥善应对反补贴诉讼,在应对反补贴调查时维护好中国的利益,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以DS379号案件为视角,从WTO框架下中国遭遇反补贴调查和诉讼的现状入手,探究国际反补贴调查时常用的法律渊源,分析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常被引用的条文,并结合DS379号案例的上诉机构报告,对国有企业是否应被认为是WTO规则下
摘 要 本文简要概述了弱势群体和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内涵,客观分析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现状,并综合当前形势提出了改善法律援助现状的若干思路,以期改善和提升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法律援助 服务现状 改善思路  作者简介:张正、于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
摘 要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对基层法院来说,是一种新的司法实践活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纳入“特别程序”,其目的在于高效便捷地实现担保权利。本文以Y法院的审查实践为研究样本,总结分析该类型案件的特征、审查中有争议的问题以及该法院对于争议问题的做法等。  关键词 担保物权 特别程序 担保权利  作者简介:张胜霞,乐清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助理审判员。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
摘 要 高校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性质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且为外部行政行为。高校学生对于纪律处分不服的,可以通过申诉或者诉讼解决,或者先申诉,对申诉不服后再向法院起诉,且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而不能将其拒之门外。  关键词 行政诉讼 高校 纪律处分 救济  作者简介:林汉光,广西飞中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
摘 要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是极其不同的概念,法律原则的本质属性特征就决定了法律原则的适用是有比较强的任意性,因此在适用的时候,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规制,就有可能导致裁判恣意。并且在法律原则适用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冲突,法律原则自身的冲突等适用上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泸州遗产案说起,重新构建泸州遗产案,浅谈法律规则的适用。  关键词 法律原则 自由裁量 司法适用  作者简介:刘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