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修改与宪法的现代化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宪法的修改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我国于1982年通过的宪法已经历了三次修改,而最近一次修改意义尤为重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一次明确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明确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改变"反革命活动"这一政治概念为"危害国家安全"的法律术语等.这些修改,都使我国宪法更符合实际,推进了宪法的现代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N-(4-芳酰胺基苯基)甲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方法以对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因学科差异而导致不同学科间教师收入的差距问题,建议构建高校内部收入再分配机制,以“一只有形的手”来协调学科间的收入不平衡,降低学科间的
关于时机、机会和历史机遇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列宁关于时机、机会和历史机遇多有论述,在对俄国革命的宏观指导上,非常重视、分析和利用各种时机、机会和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