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做法与思考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湖北省农业厅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农业和农村人才、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全省农业科教系统以阳光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培训为抓手,依托各行业、各部门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扎根乡野的“田秀才、土专家”,为全省粮食“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一、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为实施好阳光工程项目,湖北省农业厅将阳光工程与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有机结合,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农业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实施工作;召开了阳光工程工作部署会议,省、市、县三级种植、畜牧、水产、农机、经管等各行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强化各行业、各级一把手责任。确保培训服务于各行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 严格资质认定,创建示范基地。经各培训机构申报、县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审定、省农业厅复核备案,确定290个培训机构为2012年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其中,农广校85个,约占基地总数的三分之一,农机校61个,龙头企业29个,农民合作社30个,农业系统推广机构50个,外系统培训机构35个。为提高基地的阳光工程实施能力,省农业厅制定了《湖北省阳光工程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方案》,以实现“八化”为目标,即办学队伍达标化、工作进展有序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培训模式特色化、台账登记诚信化、资金使用合法化、档案管理科学化、宣传工作常态化,组织巴东、宜都、枣阳等8个县市开展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工作,在全省树立一批优秀基地典型。
  3. 规范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效。一是强化基地负责人责任意识。采取业务培训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290名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负责人进行了强化培训,出台省级阳光工程资金使用范围指导意见,有效提升基地负责人的法纪观念、业务水平和惠农政策执行力,规范资金用途。二是加强班级管理。严格遵守开班申请、“第一堂课”等制度,选好班主任、班委会,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保证培训工作顺畅有序。三是加强师资管理。严把教师选聘关,建立首席讲师制度,研究制订《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首席讲师管理办法》。四是加强教材建设。省级组织编写了17本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6本农民创业培训教材,供各培训基地选用。鼓励各项目县组编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确保参训学员人手一套。五是创新方式方法。在培训过程中,各地探索了“进村办班、入户指导”,“划片招生、集中培训”,“结合农事、分段教学”,“农民‘点单’、按需培训”,“冬春办点、提质增收”等培训模式。
  4. 创新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培训实效。省农业厅制定了《湖北省农业厅阳光工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项目县市、培训基地实行量化考核,实行县市自查、市州核查、省级抽查、第三方考评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以“过程管理为手段、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一是实行量化考核。对项目过程、结果以及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全部量化赋值,设立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同时设立“违纪违规”一票否决事项。核心理念是通过考核工作引导各地从“完成培训人数”到“完成好培训任务、发挥好资金的人才培养效用”转变,涉及到培训如何与主导产业结合、人才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指标体系。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价。这是该项目评估最大亮点,分值很高,占30%,是影响排序的最大因子。对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情况委托第三方进行电话抽查,学员培训时间、对象、内容、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各抽查5%,专项技术培训班次抽查20%。三是组织各行业开展省级核查。2012年省级抽调畜牧、水产、农机、农广校、科技发展中心等各单位负责人,分别带队组成7个检查组,对76个项目县开展大面积核查,从反馈的信息看,各县市在阳光工程实施中做到了服务产业、服务行业的需要,兼顾了行业发展需求,得到各方高度评价。四是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将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在全省通报,与2013年项目安排挂钩。对评为优秀排名前十位的县市农业局予以表彰,通报给相关市、县政府。对排名靠后的5个县市,责令提出整改报告,并暂停一年安排国家项目资金,对考评排名最后的一个县市实现末位淘汰,不予安排项目。通过绩效评估工作,打破干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干与不干照样分项目的格局,形成良性竞争局面,不仅有依据把钱分好,而且有理由激励县市把项目做好,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益。
  5. 加大媒体宣传,强化社会监督。为更好地发挥媒体第三方监督的作用,促进各项目县更好地实施项目,农业厅要求每个县市每月不得少于两篇材料在媒体上宣传,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2012年,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了湖北省阳光工程的培训项目。其中,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先后报道湖北省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典型7次,农民日报专栏报道湖北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次。此外,省级主流媒体,如湖北省电视台、《湖北日报》、《农村新报》,多次发布冬春大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信息,跟踪项目实施成效,社会反响强烈。同时各地也借助电台、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加大阳光工程宣传报道。媒体的介入,营造了领导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农民满意的良好社会氛围,出现跨区报名、慕名前往培训的火热场景。如2012年张桃林副部长视察湖北省东西湖农广校时,适逢他们举办创业培训班,有来自重庆、湖南学员和来自全省其他市州的学员,纷纷向张桃林谈学习的体会。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湖北省农业厅在阳光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反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破解,就阳光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还有三个不适应。
  1. 阳光工程的覆盖面窄与农民素质提升需求不相适应。湖北省每年接受阳光工程培训人数不足农业劳动力的2%,加上农业部今年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阳光工程目前的培训层次有限,还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和农民素质提升的多样化需求。
  2. 项目实施要求高与管理人员素质不相适应。从近年国家阳光工程项目指导意见要求看,阳光工程服务行业层次更多,覆盖面更广,目标更加量化。一方面阳光工程培训和行业结合更加密切,非常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特别是近期国家审计署对阳光工程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这些新变化,不仅要求从事科教工作的同志,既要有很强的调研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协调能力、项目监管和项目执行能力,还要有计算机数据分析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而目前许多地方科教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地方还存在管培不分问题,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3. 农业教育培训体系薄弱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不相适应。农民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多年来缺少专项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研究不够、培训基础条件差等都不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
  三、对策与措施
  1. 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协同推进阳光工程实施。组织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经管等行业开展摸底调研,深入了解各行业需培训对象的数量、分布情况,确保在底数明、数量清的基础上制定阳光工程实施方案,充分依靠各行业,协同部署、协同检查、协同推进阳光工程实施。
  2. 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监管能力。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和认识不到位,都可能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省农业厅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担当意识,提高业务能力,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3. 加强培训条件能力建设,提高培训服务水平。省农业厅将积极争取财政和社会资源,着力加强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规范、健全农民教学课程系统,努力建立适应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培训体系。
  湖北省农业厅 柯枫英
其他文献
一、国内鲜活农产品  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今年第46周(2012年11月12日—2012年11月16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84.81(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上升1.51个点。“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82.21(以2000年为100),比前一周上升1.90个点。重点监测的50家批发市场60个品种交易总量为58.34万吨,比前一周增加0.2%。  (一)鸡
农民是新常态、新阶段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体,农民创业创新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储备和培养大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蓄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是留住农村资源要素和人气的有效手段,也是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纷纷回到家乡,加入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来,农家乐、休闲山庄、民宿、休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按照这个标准,金岭镇山上张家村“小米大王”张万寿还真有点长寿之相,但就是这个看起来干瘦羸弱的小个子,却顶起了金岭镇小米生产销售的一片天,不仅如此,他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开放,在山村的小小舞台上唱起了一出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大戏。  金岭镇是标准的丘陵地形,山丘连绵,地势起伏,附近的雾云山长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这样的地理特点非常适合种植小米,前些年农户只是自发零星种植,虽然
近期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新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近日获悉,根据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16处。其中,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一段,增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适应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需要。  人大代表职教谏言  亟需抓紧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法  王书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基础工程、民生工程。上海市委市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综合施策,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共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539人,其中生产经营型4217人、专业技能型3342人、专业服务型2980人。  一、持续夯实职业培训基础  上海市根据自身实际,提出到2020年培育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农业从业人员持证占比达到70%。为此,
近日,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北京市房山区等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要求充分发挥这些范例在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指导各地交流做法经验、开阔工作思路、落实政策措施、建立推进协调机制、加强公共服务,营造农村创业创新良好氛围。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类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介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积极推动落实政策措
面对生源急剧减少、普及高中教育的教育形势,如何落实招生计划是摆在庄河农广人面前的一道考题。为了搞好招生工作,推进全市农广教育的发展进程,庄河市农广校采取依靠“政府搭台、中学导演、乡镇职校唱戏”的策略,保证了近几年招生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一、政府搭台  政府搭台就是市农广校通过市教育局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招生计划,并出台对乡镇中学、乡镇职校的考核奖励办法。每年初,市教育局都要下发一份专门的招生工作文件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业。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外出人员不愿回乡种地,留守的农民种不好地,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
编者按:  田间学校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组织农民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共同讨论、分享成果。如何更好地建设、运作和管理农民田间学校,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期专题展示各地推动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的模式和经验。  寒冬时节的西春岗村,正好到了草莓扣棚后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走进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嫩绿的草莓叶郁
编者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调整结构,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农业本身作为供给侧,亟待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分层次、多类型、常态化的系统工程,涵盖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育体系和专业资质认证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教育培训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期专题就新常态下专门机构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