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CHO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yan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第1版出版以后,一再重印,已经印了四次,还是脱销。看来读者还是比较喜欢,我心里自然高兴。出版社决定再版,我也欣然同意。
  变化
  我们这个时代,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气象学家说,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地质学家说,地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环境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都在做出各自的判断和预测。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像水晶球一样,很多预言正在变为现实。我们亲身感受到的,网络时代改变了原来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真正出现了“地球村”;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伴随手机出现的短信,又使我们相互沟通和交流变得如此的快速和神奇!“顺风耳”、“千里眼”不再是神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诺基亚发布的《手机世界分布图》显示,欧洲和独联体平均每10人拥有12.5部手机。有幅漫画还夸张地表现了捡垃圾的也用上了手机在互通信息。根据工信部统计,全国移动电话已经突破9亿户!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2011年6月1日发布调查结果,中国农村手机普及率达到90%,电脑普及率达到31%。电脑已经成为农村女儿出嫁的新嫁妆!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能不变吗?
  悖论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比如,有人说,规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还要不要规划?如果要,应该如何规划?又比如,企业的发展战略很重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如何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贯彻?时下,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为什么?在招聘中,看看简历才华横溢,实际使用差之千里;好不容易从海外招来“海归”,结果又发现“水土不服”,怎么办?我们提倡培训,但是,员工经过培训,翅膀硬了,跳槽飞了,怎么办?又比如,许多创业的企业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谁来接班?内部选拔还是外部招聘?会不会“招进了女婿气走了儿”?富士康出现一连串员工跳楼事件以后,企业领导提心吊胆,对压力管理提出了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但是,用工者有不少困惑,如何正确处理?总之,这里有许多悖论。这些悖论,正是我们要探讨的难题。
  角色
  所以,我在写作和修改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换句话说,人力资源总监的执业标准是什么?由此,我首先想到了CEO(首席执行官)。有一本书叫《什么是CEO》,给了我们一个回答:“CEO所扮演的角色是:1.企业定位(愿景);2.制定清晰的目标(战略);3.明确责任(结构);4.发现人才(员工);5.合理授权(战术);6.高效运作(资金);7.向前看(变革);8.选择最优项目(投资);9.管理业务(交易);10.故事的本质(沟通)。”
  从CEO那里可以得到启发,CHO应该配合CEO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帮助CEO发现人才和与人沟通。事实上,CEO的10个角色CHO都可以做,只不过是配角而已。我想,CHO首先应该学会做配角,红花好看还要绿叶相配,我们的CHO应该快乐地扮演“绿叶”的角色。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CHO也会成为红花!我曾经研究了中国企业管理中心的转移规律,上个世纪50—60年代是生产中心,70年代是技术中心,80年代是销售中心,90年代是财务中心(《会计研究》1996年第7期),我相信,21世纪是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时代,毫无疑问将是人才中心的时代,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成为企业的核心领导。
  标准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们的CHO能不能真正发挥独特的作用,使得企业感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贡献非常明显,的确举足轻重、非同小可,不是可有可无。比如,我们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支持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有突出的成绩,在吸引人才和激励员工方面有创新的举措,在人才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方面有显著的成效,在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方面提高了效率,等等。我们的CHO是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大显身手的。我们常常说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人家不能取代的,人家做不了的,你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你就是好样的!如果我们的CHO老是在应付一些事务性工作,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碌碌无为,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所以,我们的CHO应该做自己的贵人,要有自己的定位。有人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微软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做标准。同样的道理,我们的CHO也应该做标准。标准是什么?我想可以概括为:理论有深度,眼光有宽度,胸怀有厚度,办事有速度,事业有高度。也就是说,应该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科学知识;要有战略思维、逻辑思维,要善于沟通,宽容大度;要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热爱事业、热爱工作。这些标准中,有些是能力问题,有些是品德问题,有些是修养问题。
  为此,我在修改书稿时注意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国内外大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教科书都只讲管理而很少涉及开发,我却认为,开发才是我们的重点和难题。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的立体开发、分层开发和组织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逐步深入,尽可能用数据说话,甚至可以采用人力资源会计的方法来计量经营管理的贡献。国外有平衡计分卡(BSC)和经济增加值(EVA)等先进工具,我这里则提出了“管理贡献明细帐”,以事实为依据,以数字为语言,更加容易计量;对于培训,也可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在这方面,限于篇幅没有在书中展开,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我的其他著作,包括《人力资本》(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种豆得瓜”的奥秘》(世界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人力资源会计》(科学出版社,2010),以及《人才测评》(科学出版社,2010)等。在人才测评方面,我们特别希望在情商的测评上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曾经举行过几次小型的专题研讨会,深入研究情商的科学测评方法。因为,正如华裔科学家李开复所指出的:“从我的经验和一些最近的研究结果看来,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所谓的‘情商’。据研究,在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对于个人成败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九倍。”千百年来流传的一句话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心”,其实是“情商”。
  我们的CHO,不管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可以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有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国外的产品有名牌,我们正在创造自己的名牌;国外的理论有名牌,我们的理论也应该创造自己的名牌。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出版50周年时,写下了“金色的诞辰”作为第14版的前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庆祝“金婚”的喜悦!我们实在是仰慕之至!实在是望尘莫及!但是,我们同样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够有独到的见解,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必须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不断更新。
其他文献
10年前,重庆夫妇兰友明和胡冬英,在亲生儿子勇救落水同学被大浪卷走牺牲后,放弃了生育的机会,从儿童福利院收养了一名8岁女孩。随着养女惠惠给这个一度沉寂的家庭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和快乐,有过丧子之痛的兰友明夫妇却越发觉得惠惠的亲生父母一定在非常焦急、痛楚地寻找她。夫妇俩从此一次又一次轮流到重庆綦江和贵州周边为养女寻找亲生父母。惠惠得知此事后,一度曾误会他们是在嫌弃自己不是亲生的。尽管如此,他们从来没有
经常,我们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这样抱怨:“他什么都好,就是有点花心。”或者,“某某可是才貌双全的双料美才女,可偏偏是个花心的主。”  可是这个花心的人,偏偏又是你喜欢的,让你欲恨不能。怎么办?  下面,请那些饱受“花花公子”和“花花公主”残害的怨男怨女注意了,对待花心恋人,咱又有新招出炉——  花心男在左:  1.天生花心型:此类男人天生就是个超级大情种,他们爱美女,并认为世上所有的美女都应该和自己浪
夫妻生活久了,你会不会感到审美疲劳?与其抱怨激情不再,不妨从现在动手,改善你们的性生活质量。想想那些行为艺术家们,他们总是在生活中创造许多不同的形式,把生活演绎得斑澜多彩。这种创新精神如果应用到你们的性生活中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行为艺术一:信任    行为艺术简介:  曾经为了反战,著名艺术家列侬和大野洋子连续几天待在床上,寓意为“要做爱,不要战争”。这场行为艺术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深刻的反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寿命最长者,当数李庆远。  李庆远,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穴1935年?雪,终年257岁。他原籍云南省,90多岁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由于他对中医中药,尤其对养生、健身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被人们誉为“神仙”。在他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刘成勋先生特地对他进行过专题采访。  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
正确认识心理保健    在我们周围,许多人很重视身体保健,他们愿意花很多钱去买保健品,也愿花很多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对心理保健有正确认识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中国,心理保健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据199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召开的精神卫生研讨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有1600多万精神疾病患者,有更多的无以计数的心理问题者,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已经高居所有疾病的榜首。  我们再来看这样
一      去年夏天。某日,我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家,却见家里大门敞开着。奇怪,难道丈夫会比我还先下班吗?纳闷地走进去,一个陌生的男孩子坐在我家的沙发上,T恤,牛仔裤,高高大大的样子,眉眼还有几分像当时热播的韩剧《人鱼小姐》里的一个年轻人,脚边是一个很惹眼的大红行李袋。我问:“你是谁?”他局促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金大哥——他、他刚下楼拿东西去了。”   我还来不及细问,我的丈夫——男孩子口
一    她是我大哥的妈妈,按照现在的说法,是爸爸的前妻。但是她一直生活在我的身边,她看着我长大,我也看着她衰老。  她总是喊我“囡囡”,从小到大我都没喊过她,因为不知道喊她什么,也因为我们这种复杂的家庭,让我始终不知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她更合适。  她和爸爸算是包办的。她是孤儿,10岁的时候爷爷领养过来,先当女儿养,后来成了儿媳。爸爸20岁那一年,考上了师范,也是那一年,爸爸在爷爷的“棍棒
打开朋友圈,最不愿看到的新闻是,某某企业家、创始人、高管、业务骨干因病去世。滤去人间喧嚣如流,天堂定是安静的。此时,对那些说走就走的谢幕者,说什么都是一种矫情。  记得《人民文学》杂志曾刊载一篇小说,题目是《合影为什么是留念》。单单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一拨又一拨企业界人士的合影,屡有血气方刚者黯然成“最后一次”的念想。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智者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避免不幸。”  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一
1我所在城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我的新郎满眼含情地说要对我好一辈子,我说你要答应我,要对我们身边的新娘和新郎好。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一直认为,结婚那天,另一个新郎,那个老男人,比我的丈夫有风度。   其实我和那个男人同居过,他正好比我大二十岁,算是老男人,而我却是人们常说的妙龄女子。   其实也算不上同居,男人与我的房间是对门,刚搬到楼房时,我们因为这个推让了好久。我说你的腿有风湿病,你住
母亲告别人世前的那几年,一直执拗地专注于一件事——为自己做棉布垫子。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偏得了那不能要强的病:脑血栓。还好,没到出血的地步。病后半年,母亲又挣扎着起来了,不仅能双手提水,还能给父亲做一日三餐,这让在外打拼的他多少放宽了些心。  母亲知道脑血管的病终归是一劫,她不想哪天万一真瘫在炕上给他添太多麻烦。母亲让父亲去集市买来鲜亮的花布,拆掉一些棉絮,一闲下来就为自己做小垫。母亲的手其实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