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语文教学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从识字辨义,讲解文明礼仪;阅读文本,培育民族精神;读写结合,升华人文品格等方面,探究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语文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14-01
  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不仅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更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拥有着德育渗透的先天优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运用这些优势,通过教材的延伸,在教学中实现有趣、有效的德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识字辨义,讲解文明礼仪
  识字辨义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而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则是德育渗透所不能错过的有利资源。语文教师往往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联想,既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知识,又能在教学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例如,在《雨点》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们一起识记“落”这个字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掌握不好“落”的上下结构,总是把三点水偏旁独立出来,把“落”变成左右结构。所以,教师可把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写法都写在黑板上,问哪种写法才是正确的。学生们认真与课本上“落”字仔细地比对之后,指出了正确的写法。“那么,为什么‘落’要这样写呢?”然后教师继续引导:“为了挡住雨点,是不是要戴上草帽呀?如果是左右结构的话,三点水就会被雨点淋湿。所以,‘落’的上下结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伙伴不被雨点淋到。”学生们恍然大悟,教师趁势向他们渗透“团结友爱”的美德教育:“所以,在平时与伙伴的相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落’这个字,团结友爱,随时随地照顾到别的同学,为建设和谐的大家庭做出贡献。大家说,好不好?”学生们齐声回答:“好!”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学生们在掌握“落”上下结构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可谓是“知识”“德育”一举两得。
  二、阅读文本,培育民族精神
  课文文本是承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们往往可以感悟到文中所彰显的优良品格。语文教师在其中更要起到引导作用,使这种感悟更富有理性和逻辑,同时也更为深刻。例如,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从而理解文中聂将军精神的可贵,可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对当时历史时代背景的解读上。当教师把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放映在幻灯片上时,孩子们瞪大眼睛,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不少孩子问,日本发起战争,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我们还要把孩子给他们送回去?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这个问题。教室安静片刻之后,有的学生说:“小孩没了爸爸妈妈,很可怜。”紧接着又有学生说:“是啊,日本小朋友又没有杀人。”此时,学生已经开始思考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教师接着进行延伸:“日本发起战争,夺取了很多中国人的生命,但日本平民是没有过错的,错的是战争。而且宽以待人,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想想看,聂将军都可以放下心里的偏见,善待他们,更何况我们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又是不可以解决的呢?”这时,前一天闹矛盾的一对同桌轻轻地低下了头。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得出来的道理,往往更为深刻。而教师的循循善诱,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以和为贵,宽以待人”民族精神的理解,实现了有效的德育。
  三、读写结合,升华人文品格
  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实现德育渗透,在作文过程中,同样可以抓住时机来进行德育。学生的作文往往代表着他们的心声,在点评和讨论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照顾他们的情感。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师恩难忘》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两个课时,一个课时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另一个课时则是课后小作业——“记一位难忘的老师”。在孩子们的作业里,多数写的是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讲课幽默风趣的,或是从来不发脾气的,也有一些学生写的是很严厉但给了自己很多教诲的老师。有一个学生写的则是他最讨厌的老师,教师并没有避讳,而是专门请他朗诵自己的作文。刚开始他还是挺难为情的,最终还是在教师鼓励的目光下读完全文。在点评完他作文中巧妙生动的描写之后,教师问孩子们:“大家讨厌这个老师吗?”有不少学生轻轻地点了点头,教师接着说:“如果碰到这样的老师,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勇敢地向老师提出意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知错就改,更是优秀品德的表现。相信这位老师听到大家的心声之后,不会置之不理的。”通过与众不同的鼓励来强化学生心中对于正义的坚持,通过对反例的分析来关照学生自我道德体系的构建,课堂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是德育渗透的最佳场所。
  四、结束语
  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作为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结合课堂知识发现德育渗透的时机,更要灵活应变,因势利导,用智慧搭建通往学生内心深处的桥梁,助力孩子们拥有美好的道德品行,以学生为本,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林倩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育探索,2010(02).
  [2]朱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6).
其他文献
[摘要] 例题不仅能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能力,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审题、解题思路、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例题 审题    学习数学需要积极的动脑思考,数学是灵活性的,关键是方法,只要掌握了方法,我想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例如,在教材中,每一节继基础知识之后总安排有例题。例题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前提是必须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信息技术,哪些不恰当,本文以小学
冬春交替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养殖户要精心饲养管理畜禽,防止发生疾病,保证健康生长.一、养羊:抓紧驱虫春季是羊消化道线虫病的高发期,体内的各种线虫数量大幅度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习习惯、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文章探讨了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学生;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08-0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课程,它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
摘 要: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从在教学目标上加以分解、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定位、在教学过程上进行设计等三个方面,研究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作用;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29-0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微课教学模式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
超甜玉米具有营养丰富、口感超甜、适应性广、生育期短(90天)、株高适中(180~210厘米)、综合抗性强、丰产潜力大、市场价格高、用途广泛等特点.稻田套种甜玉米能适应市场需求,
摘 要:现行的新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纲要,关注和重视个体之间的发展、自主学习风采的展示,强化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数学教师要正确认知高中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并将消除差异作为有效课堂教学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深入研究和探索。要注重设置层级清晰的目标要求、推动整体进步,营造适宜生动的场景氛围、推动整体进步,开展互助协作的案例探析、推动整体进步。  关键词:差异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摘 要:从开展网络专题研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精品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升反思能力三个方面,研究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师进修;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模式;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2;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47-02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向每位教育工作者心中,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