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备课策略 促进高效课堂

来源 :校园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l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一线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研读教材,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法等,从各方面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但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师采取的一些策略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教师有效地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把集体备课歪曲成“一人备课,众人偷懒”,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⑵对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未能整体把握;⑶未能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缺乏学法的渗透;⑷未能将教后反思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加以重视,内容欠深刻,缺少实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让备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优化备课策略刻不容缓。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备课:
  一、优化备课形式,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备课的形式分为两种: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它们各有其优点,教师应当把这两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融合在一起,才能备出一节高质量的好课。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应认真做好个人的独立备课,精心设计好教学预案,并对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教材教法的思考作好记录,以便在集体备课时展开交流与讨论。只有以“个人”促“集体”的方式才能让集体备课收到成效。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位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在主讲人的引导和组织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寻求解决之道,并在自己带来的个人备课材料上作好记录与调整。集体备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讲座、重点环节的教学片断展示等。
  个人备课不仅在集体备课之前,还应在集体备课之后。教师不能直接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案,因为每个教师的自身特点不同,教授的学生也不尽相同,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把在集体备课中学到的精华灵活运用到原先教案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案。
  二、优化教材解读,把握整体教学
  专家指出:应该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形成整体教材观,在备课时不能只侧重于单课时的研究,应把握整个单元,整个教材,甚至整个学段。要让学生学到的不应是单个的独立的知识碎片,而是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
  (一)版块整合,互通有无。《牛津小学英语》遵循“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每个单元都围绕某一主题编排。虽然单元中分成了几个不同版块,各有其形式,但它们都是围绕单元话题而展开的,所以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学情以及自身的思考等实际情况,作好各版块间的整合。如:内容相近的可以组合在一起教;单词与句型、语篇的有效组合,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活动的方式可以动、静结合,新知的学习可以和后面的游戏、唱歌版块融合。这样整合可以让教材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二)单元交互,承上启下。《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具有系统完整的语言教学框架和体系,它的一个特点是在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时采用了“早渗透”和“重积累”的方法。各单元间在语言知识和功能上有着某种联系,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这一点,不仅备课时,备单元,更应备整个教材。某些词汇和语法项目在正式教学之前可在前面的单元中少量呈现,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深印象,这样正式学习时就比较容易领会和掌握。如在教第一、二人称的句型时呈现第三人称的句式;在教肯定句时呈现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等,这些内容可作为课堂的拓展提升,也可作为课后的知识补充。同时,在教授本单元的新授内容时,可以把前面单元已学过的词句、语法结合起来,以旧带新,逐步扩展,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做到单元间的整体把握。
  (三)学段融合,早作铺垫。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段间存在着一定坡度,有些坡度还比较大。特别是四年级过渡到五年级,课文由简单的对话变为较长的语篇对话或阅读短文,词汇和语法量也增加不少,很大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学段间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提前在四年级的教学拓展部分渗透一些基本语法,如:何为特殊疑问句;有哪些特殊疑问词;单词有哪些词性;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谓宾)等,为以后的语法教学打下基础。还可以把五年级的一些四会、三会单词加入到四年级的单词拓展中;给学生阅读一些富有趣味的短小语篇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内容由于是少量呈现,并在方法上注重激趣,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更能为学生攀爬更高的山峰而加油助力。
  三、优化学法探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兴趣动机等方面的情况,从而采取适和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十分注重“教什么”、“怎么教”,但却忽略了学生“怎么学”。现今,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策略应成为教师备课时的一个重要指导方向。例如在语篇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略读、跳读、精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并鼓励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进行阅读实践。在训练听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与语料进行预测,识别其中的关键词句,以文字或符号等形式速记下来,忽略一些无关情节等。学生一旦逐步掌握了这些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学法的探究的优化一定要纳入教师的备课范畴中去。
  四、优化教后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值得肯定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时什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更为深刻的教后反思,总结经验,为后面的备课提供指导思想,使之成为备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后反思应该写出自己对这堂课的真实感受,有实效,不一定要很长,但一定不能是为了应付检查的套话,空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⑴教学目标实现与否,问题在哪;⑵教学中是否有精彩的环节,或者某一设计是否有不足之处;⑶学生是否有独特的见解,或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等。发现问题后,教师可以寻求对应的解决方案,以避免了在以后的备课上课时出现重复的错误。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和阅读,逐步让自己的反思做到的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教”。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喻成一朵花的话,那么备课就是培育花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让这朵花盛开得更为娇艳。优化备课策略正是为土壤供水施肥,教师在实践时应多观察,勤思考,注重联系实际,让备课策略时刻保持更新状态,这样才能更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建立特异的共生关系,在寄主根部产生固氮根瘤.此过程包含了共生信号识别与传递、根瘤菌侵染、根瘤形成以及固氮功能实现等生物学事件.研究人员已经从2种豆科
落日余晖下,rn一条瀑布闪着橘红色的光芒,rn如同火山岩浆般,rn沿着山崖喷泄而下.rn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内达华山脉上,有一个与大峡谷国家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齐名的胜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Safari是在非洲非常流行的一种野生动物生态观赏旅行,很多人都专门跑到东非大草原去看动物大迁徙.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很好的野生动物资源,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属于中国的safari.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会使英语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使他们爱学英语,乐学英语,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提高课上学习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一:游戏的作用  (1)促进智力发展  智力的基本因素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等都应该得到开发,而游戏的特点──形象、生动、创造等,无一不是智力开发和发展的有利因素。  (2)促进儿童记忆力的发展  游戏教学有使知识形象化的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灵动的过程,在多维度的交流互动中,教师把握和调控课堂节奏,让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是每位老师应以追求的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调控的几个原则,与教  师们共享。  关键词:英语课堂 调控 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有条理、有节奏、有重点的师生之间知识传递、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对教学条件充分利用,把握和调节学
近地层高浓度臭氧(O3)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利用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生态系统上观测的O3浓度及微气象资料,分
随着教育制度地深化改革,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应运而生,将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