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管理模式下有效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委托管理模式下,如何提升受托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关乎受托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笔者用自己近三年的委托管理经验,结合实例阐释委托管理下学校文化建设的提升策略,对于学校的委托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委托管理;学校文化;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在学校委托管理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应该纳入学校发展顶层设计之首,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毋庸置疑,每一所被托管的学校都独具特点。部分受托学校已经发展成型,学校文化已经根深蒂固,要想进行文化重建已经不太现实了。而笔者所在学校托管的东莞市波利亚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新建学校。这对于托管工作而言,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构建托管学校的特色文化,使其成为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托管工作要面临的第一个课题。
  一、让文化成为一种精神
  我们托管委员会全程参与了学校的文化构建工作,通过召开多次顶层设计托管会议,经过多方面论证,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并确定了学校“扬长教育”的办学特色。所谓“扬长教育”,是指以个体的长处为核心,通过“以长促长,以长促全”的教育方法,培养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人格较为健全的公民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等的总称。
  托管委员会和董事会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将学校的校训定为“博学明理 知行合一”。“博学”,出自《礼记·中庸》,意为广泛全面地学习;“明理”出自《朱熹集传》,“明,谓明于理”,就是明察事理;“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哲学思想文化的核心,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指的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正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八字校训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三风”则一改传统的词语连缀表述格式,采用通俗易懂又颇具内涵的话语式,更容易深入人心。 校风“做最好的自己”,指的是学校的所有人,含学生和教职工,大家都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教风“将每一名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这既是教学要求,也是管理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让每一个孩子在波利亚找到家的感觉,生活得阳光快乐。“我的每一天都在进步”的学风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贴近波利亚“扬长教育”理念,要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树立信心,快乐成长。
  二、让文化成为一种标志
  文化是什么?文化不是口号,文化要有所寄托,须深入人心。倘若多年以后,当走出学校的师生回忆起这所学校时,会不约而同地记起学校的某种标志,那这个标志无疑就是学校的文化标志。
  我们利用校园内的一株30多年古藤挖掘校园文化,将“藤”这一寓意深刻的植物作为学校文化的立足点,提炼出“藤”的文化精神——“永远向上、永不放弃、永无止境”,分别代表着竞争力、意志力和学习力。为了将“藤”的文化精神渗透在整个校園的外显环境中,我们将校训的八个字与“藤”文化相结合,将学校的教学楼、行政楼等建筑分别命名,如“一藤楼”“学藤楼”“知藤楼”“明藤楼”等,将学校的两个园林命名为“青藤园”和“春藤园”。
  各建筑命名都富有一定的含义。如:“一藤楼”为专家楼、集团办公楼。取《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波利亚践行“博学明理,知行合一”校训,当从“我”做起,从“一”而为。一藤楼,是波利亚教育集团的大脑,“一”是顶层设计之元,藤是校园文化之魂。“学藤楼”即小学低段教学楼,让孩子从入学初就种下“永远向上,永不放弃,永无止境”的精神种子。“知藤楼”即小学高段教学楼,意取《礼记·大学》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三、让文化成为一种制度
  为了让学校的“藤”文化扎根波利亚师生的心中,我们将德育管理及各项评比都与“藤”文化结合在一起,每学期评选“藤雅班级”“藤美宿舍”“藤韧少年”“藤美教师”等,并制订具体的评选规则,让“藤”文化深入人心。
  四、让文化成为一种课程
  结合“扬长教育”理念和“藤”文化精神,学校开发了“T8P扬长课程”。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语言、逻辑数理、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和自然探索八个类别出发,设计了魔术、武术、中国舞、软陶、绘画等88项校本课程,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我们将托管学校南城阳光第二小学的成熟校本课程,如软陶课程、大阅读课程等引入受托学校,制订长期课程规划和短期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总结积累经验。托管团队还编印了扬长教育系列校本教材,为接下来的系列校本课程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的扬长课程,保证学生参与率为100%。每周四节扬长课程,保障课时,既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又能学有所长,真正实现“扬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还分班级、年级和校级开展三级“扬长舞台”展示活动,给每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角,走上舞台,展示自我,从而鼓励孩子们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学校是所有学生的学校,舞台不是少数学生的舞台。”我们的“扬长教育”把舞台交给每一个学生,也把信任和期望交给了每一个学生。
  托管模式下系统的学校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也吸引了东莞、深圳、广州、湖北、台湾等各地的教育考察团前来参观访问,对于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光义.学校文化建构与践行[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建设成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读下图,完成1~3题。  1.雄安新区的区域特征是  A. 具有稳定的面积和形状  B.没有明确的区域界线  
【摘要】阅读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得到积累,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品质得以改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阅读,还要教会他们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方法策略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达到识字的目的,能积累词语和精彩的语段,能
本报综合消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经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两类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东省教育厅于2019年1月10日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举办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场交流活动。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创出席活动并
【摘要】爱是一种能量,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爱需要教育,爱需要体验。爱的教育,应从孩子开始。真爱能赋予孩子无限的鼓励。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懂得爱,用真爱感化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从敬爱父母长辈、关爱孤寡老人、参加爱心活动、珍爱动物生命、爱护大自然诸方面,努力探索和尝试爱的教育方法,从爱的教育中体会成功和喜悦。  【关键词】爱心;感化;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
【摘要】本文通过以每天背诵两则谚语、课前三分钟分享、相互检测、积分奖励等途径促进学生积极地积累谚语,以动漫、唱、演、书、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玩转谚语。引领学生探究谚语的地域文化、谚语与茶文化、谚语与农耕文化等多种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漫话科学;谚语;校本课程;涵养;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中华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轻轻地来了,又轻轻地去了,谁也不能拦阻无情的它,因为它不会为任何人停下。父亲也在时间的“滴答”声中慢慢老了……  儿时,我贪玩,荒废了学业,至今我还记得我因为想看表演旷课被父亲责骂的情景。我每天都会跑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文明的瑰宝。这些古诗文是需要历代传承的,但由于历史久远,想要学生理解背诵也是一件不易之事。一些文言文篇幅长段落多,文意枯燥难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谈“背”色变。当然,我们并不提倡死记硬背,学生死记硬背就如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学生连断句都不会该怎么读呢?连句子的意思都不明白,又该如何记忆呢?连诗文的思路都无法理顺又该如何去背诵篇章呢?那么我们
近年来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越来越需要深入的理解学科特征。构建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课堂。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最基础的素养和能力。任何历史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只有清楚史事发生的时空,学生才能够区分历史中的众多史事,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而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历史
我想牵着您的手,陪您到老,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题记  小时候,我总是害怕过马路。在车水马龙中,往往找不到方向,身边充斥着各种刺耳的鸣笛声。那时候,母亲坚定的大手时常牢牢地紧握着我的小手。我们一起走得很远,很远……  渐渐地,我长大了,出门时看到她此时是牵着父亲的手。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想把他们甩得远远的。慢慢地,我习惯了。习惯了把自己的手揣在兜里快步走,我离妈妈也越来越远。我曾经这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语言的学习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呼唤着创新与变革。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教学方式有待创新。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依然是以“演绎式”“单词表式”等方式为主,即教师向学生展示英文单词,再告知中文,按照释义——帯读——跟读的流程,课堂是“填鸭式”的,学生们被动接收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因而他们在词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堂活跃度等方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