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如意提梁”的文化寓意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博采众长,虽是传统藝术,却不囿于传统,而是不断发展创新,以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实为难得。紫砂壶“如意提梁”整体造型端庄大方、优雅浪漫,在方器形制的基础上,细节处以如意图案装饰,别具匠心,看似简单,处处皆是丘壑,十分耐看,同时作品以如意抚慰人心,让传统文化融于人们生活。
  关键词  紫砂壶;如意提梁;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从北宋发展至今,经过历史的洪流,从实用器发展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如今早已扬名海内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紫砂之所以经过时间的洗练始终长盛不衰、源远流长,源于其优越的实用性和丰富的内涵,从平民百姓到文人雅士皆喜爱之,日用泡茶、收藏把玩,它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宜兴紫砂以其原矿材质闻名,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使其泡茶隔夜不馊、香不涣散,迎合了中国人爱好喝茶的生活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从业人员的知识素养、文化水平、艺术技能不断提高,更使得紫砂多变起来,他们融合了多种艺术,发展出陶刻、描金、彩绘等一系列装饰技法,为紫砂赋予了更多的艺术色彩和精神内涵,使之变得生动起来,给人以情感和精神上的慰藉。
  1  紫砂壶“如意提梁”的造型设计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切都在面临着变革,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众多传统文化艺术早已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消失不见。而紫砂壶博采众长,虽是传统艺术,却不囿于传统,而是不断发展创新,以多样化的造型设计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审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实为难得。紫砂壶“如意提梁”(见图1)汲取了传统吉祥图案——如意纹样,如意是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代表,此壶来源于传统却不固守传统,作品将传统如意纹样简而化之,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施于作品的不同部位,衔接一体,简约而不简单,既流露出浓浓的古风,细节处又显露着设计者的独到匠心和构思,具有现代化的别致。此壶为方器作品,方器制作比圆器稍难,作品以镶接身筒的方式成型,泥片镶接处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极为考验制作人的功底。从正面看,此壶呈梯形,端庄周正,镶接处细节处理得当,线条流畅利落、块面简洁,整体周正却不呆板僵直,反而有几分优雅的气息;方器底部设以鼎足,取传统青铜鼎的鼎足设计此壶壶底,既拔高了壶身,使其显得挺拔庄重,又赋予其厚重的古风和历史韵味,使其更显威严庄重,同时鼎足辅以如意云纹图案,这一微妙的设计又使其庄重不失优雅,平添几分浪漫;三弯流从壶身扬起,转折有度、挺拔盎然,壶流方圆相济,既与方正的壶身相融合,恰到好处的弯度又给人以几分柔和;四方壶盖与壶口相契合,严丝合缝,盖面微微拱起自然的弧度,与壶身正好衔接,又呈一梯形,设计十分独到;壶钮为别致的如意纹,优雅大方、简明轻灵,与壶身虚实结合,同时与提梁造型又相得益彰,形成两个虚空间的相互呼应,十分简洁明快,提梁与壶钮所营造出的虚空间与庄重的壶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平添了几分轻盈;提梁上以一片绿泥贴饰,块面上饰以如意回纹图案,再看壶身,壶身四面也贴饰绿泥块面,其上饰以相连的如意回纹,回纹大小一致、相互连接、疏密得当,流露出浓浓的古风,提梁装饰与壶身装饰相呼应,细节塑造可见一斑。整壶端庄大方、优雅浪漫,在方器形制的基础上,细节处以如意图案装饰,别具匠心,看似简单,处处皆是丘壑,十分耐看。
  2  紫砂壶“如意提梁”的文化意境
   “艺术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紫砂壶若不具备精神内涵,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从根本上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制壶人思想情感的载体,它所呈现的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每一把紫砂壶都有它独特的主题和构思,艺人们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创作,为作品赋予深厚的内涵。紫砂壶“如意提梁”取如意为作品的中心,通身可见如意元素的存在,紫砂壶与如意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绵延与传承,体现了紫砂艺术文化载体的本质。如意最初为挠痒的工具,因其自用方便、无需求人而取名如意,历经朝代更迭,如意逐渐成为装饰性艺术品,象征吉祥富贵。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按照如意最初的样子绘制出不同的如意纹样,契合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审美,但不论图案如何发展,它始终流露出悠然典雅之美,让人赏心悦目。如意云纹缱绻自然,象征着吉祥美好,如意回纹典雅大方,象征着富贵不断头,各种如意纹样都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将如意与紫砂结合使之融于人们的生活,会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勇敢地去追求、去创造。
  3  结  语
   紫砂壶不仅是实用器,更是艺术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紫砂壶的文化价值更是日益凸显,因此,紫砂从业人员不仅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艺术的创造者,我们在制壶的同时,更要发挥创作的热情,为作品注入文化精神。
  参 考 文 献
  [1]王柯钧.论紫砂壶“梁中方圆”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哲理[J].江苏陶瓷,2020,53(03):53,56.
其他文献
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月星辰,看到山水连绵,看到世间百态,看到参禅悟道,许多的壶友在其中找到了内心深处的共鸣.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对于茶文化的
一把“荷塘情趣提梁壶”充分运用夏天田园的味道,承载于江南田野,情趣为先、步步有景,将壶的各大要素和江南风情有机完美结合。以逼真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匀称的泥色,让人感受了无限的江南夏季风:一朵夏日丰盈翠绿的荷叶之下,一弹碧水悠悠,窗外蝉声鸣叫,夏日的光晕迷离,一只小青蛙跃跃欲试,在荷叶上犹豫几秒后一跃而起入荷塘,惊起夜来幽梦忽还乡。西瓜很甜,池水很绿,青蛙很可爱,江南很美,这是“荷塘情趣提梁壶”带给藏家和观赏者的美好情愫。一如江南夏日的田园,有微风、青苔、花草,还有大自然万物在磅礴生长。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都令人震撼。从古代发展流传的祭祀礼仪繁杂多样,所需的器具大都精美绝伦,有些物件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当中的艺术瑰宝,青铜礼器也由此发展,历史十分的悠久。几千年来,它的地位一直都很高,青铜器的特殊质地和精致的细节装饰,使得它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甚至对其它艺术品的创作灵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所介绍的紫砂“吉金·合”套壶就是借鉴青铜器的风格特点进行创新设计的,实现了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这是“山居即事陶刻套瓶”表现的清寂画面、中国美学的生活方式让山水、景物融为一体,表达出内心“修篱种菊”的坦然。在“山居即事陶刻套瓶”的构图上,左景为合、右景为开,左右开合演绎出空间的无限悠远,用睿智的观察方法表达山水之境,达到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的效果,让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形式统一的完美效果,让人沉醉于古诗词意境的同时,在每一处、每一面的创作中,充分运用紫砂材质的可塑性、陶刻技艺的特殊性,以砂土为画布,以天地
摘 要 宜兴本来就是古老的茶叶产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紫砂艺术在许多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下发展迅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和紫砂艺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这套作品“越来越好”,通过壶、杯的设计搭配,把我们国人心目之中最为朴素的期盼和祝福呈现出来,祥云水波、飞黄腾达、鱼跃龙门,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之中有更高的追求和更为远大的前途,这一切都是通过紫砂这一独特的材质和紫砂艺人的巧夺天工,在灵巧
宜兴紫砂花塑器的创作素材,大多取源于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形态,这些自然生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丽质天成的美感.自然界中的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艺术发展也迅速进入多元化进程,传统雕塑正面临着失语的境况。当代雕塑朝着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城市雕塑”在公共艺术全面崛起的情况下面临着日益边缘化危险。城市雕塑不完善和艺术质量问题发人深省,大量使用耗材,城市雕塑应该如何面对生态环保的趋势,如何将其进行下去?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重视,在更深层面上思考雕塑发展的未来,这就使其促进了科技参与进来,产生了3D打印雕塑和ZB
摘 要 紫砂光素器是一种更纯粹、更抽象的紫砂器型,带给我们简约之美,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紫砂艺人的思想情感不加装饰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把聚焦的目光更集中于紫砂壶本身,更加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作品“奋飞壶”就是在“简约而不简单”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壶嘴、壶身、壶把的设计特别的舒展大气,壶钮的设计抽象而又带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宛如奋力飞行鸟类的脖
摘 要 在紫砂发展的几百年历史中,紫砂艺人通过不断的努力,将紫砂壶的造型呈现出一种精彩纷呈的状态,在创新紫砂壶的过程之中,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更要踏踏实实地以传统和经典为基础,让传统来慢慢的滋养,时间到了之后,自然就能够水到渠成。对于紫砂艺人们来说,只有时刻保持这种信念与标准,才能够不断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经典作品。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天趣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意蕴内涵。  关键
在紫砂艺术数百年的积累与发展之中,陶刻艺术已经成为了紫砂作品之中普遍使用的装饰技法,不仅有着广泛的题材,更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能够呈现在紫砂作品之上,而且在陶刻的过程之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要能够与壶身巧妙地贴合在一起,整体的技巧更是要十分的熟练,从而充分地彰显出陶刻艺术的精髓。本文便主要针对陶刻艺术,以紫砂“象耳四方瓶”为例,探讨其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