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5系列隔离刀闸触指间发热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GW5系列隔离刀闸触指与触指间发热的原因,并介绍了一种较好的解决GW5系列隔离刀闸发热的简单易行之法。
  [关键词] 隔离刀闸触指 发热原因 消除方法
  
  一、问题的指出
  GW5— 35 110隔离刀闸是油田电网中较普遍、使用数量最多的送电设备之一,在电网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刀闸触指与触指座之间发热打火现象,出现这种情况非停电不能处理,存在着严重的事故隐患,既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对原油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原因分析
  GW5系列隔离刀闸触指与触指座间靠弹簧拉力接触通过电流,造成接触面发热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由于受室外环境的影响,造成接触面间氧化。其二,由于负荷性质的原因,不能经常停电保养使维护周期过长(一般两年)。其三,负荷电流较大,加之事故情况下大电流的冲击造成接触面间发热打火。这些原因造成弹簧退火,拉力减少,接触面间电阻增大进一步严重发热,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该相触指烧坏被迫停电抢修。
  三、解决方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采用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流。具体做法是:在每个触指上各攻一6mm丝孔,再在触指座相应的地方攻一6mm丝孔,然后用螺丝将叠起的铜质软连接片固定在触指与触指座中间,起到分流作用,减少了触指与触指座之间的电流。连接方法如图1、2。
  这种分流方法使触指与触指座之间的导电面积增大一倍,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电流不致发热;又因它是用螺丝固定,避免了依靠弹簧拉力拉触而形成的时间一长、弹簧疲劳、拉力变小、接触电阻增大、发热愈严重的不足。
  四、实际运行分析
  李拐变电所315线路乙刀闸采用的是GW5—35/630A型隔离刀闸,正常负荷电流410A左右,短路电流在1500—4000A之间,经常出现刀闸间触指烧坏现象,去年二月份采用上述分流方法后,已运行1年有余,再没有发生触指发热现象。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分流方法特别适用于承受大负荷电流而又长期带电运行的隔离刀闸。该方法简单易行、运行可靠、维护周期长、经济效益可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图1改造前
  
  图2 改造后
  
   隔離刀闸在解备状态
  
  隔离刀闸在运行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职业苯接触与细色素P4502E1基因(CYP2E1)rs3813867位点多态时周围血淋巴胞微核形成的交互作用.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42名苯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56名无职
会议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是带小学生初步走进数学世界的课堂,数学是一门理工科的主课课程,在小学阶段中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小学
目的:探讨职业性苯暴露对工人白细胞数量减少影响. 方法:分别检索于1990至2013年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关于
会议
对于医学科技论文,介绍了作者投稿处理基本流程和编辑部文稿处理基本流程。分析了撰写前的思考,要了解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了着手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提出投稿要对路,要讲究
目的:探讨FGF-1在tBHP介导的耳蜗毛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aFGF对于耳蜗毛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建立t-BHP致耳蜗毛细胞凋亡细胞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GF-1 mRNA
会议
本文借鉴中国传统的佛学思想去丰富水泥企业文化,去影响水泥人的意识行为,去建立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构建企业外同行之间的联系。
[摘要] 企业要生存,风险无处不再,供电企业电费管理是发、供、用整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建立健全电费风险防范机制,使电费风险得到及时的预警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 电费回收 风险防范 客户服务    电力营销风险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和经营管理的不严密;二是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也给企业电费回收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电力企业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但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学生也要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数学中抽象的符号、刻板的法则和枯燥的公式都会使得学生们对学习数
目的:优化验证前期建立的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方法:应用前期建立的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原型对9家用人单位120个工作场所共284种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
会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56个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彼此的感情日益深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沁人心脾,中国电视剧对此做出了应有的探索.文章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