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人口》栏目的制作理念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央视 《人口》栏目 理念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人口》栏目,是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合办,以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为宗旨的专业性栏目。栏目自1988年开播以来,己走过了20个春秋。栏目开办以来,在一定时期内较好地宣传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因为栏目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固守于陈旧的节目形态,缺乏独特个性和新颖创作理念的《人口》栏目收视率低迷。
  2002年底,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科学量化的节目评价体系,对栏目实施严格的警示和末位淘汰制度,《人口》节目因为收视不佳,综合排名落后,虽然幸运地躲过淘汰的命运,但多次被警示。
  在经历了两年的徘徊和探索之后,《人口》栏目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栏目改版后以全新的面貌参与竞争,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从2005年开始,栏目的收视屡创新高,排位不断攀升,取得了收视与品牌双赢的不俗业绩。2006年和2007年,栏目多个季度收视率曾经在央视一套四十多个栏目里排名前十,个别节目甚至紧贴《艺术人生》《幸运52》等综艺节目排名之后。《人口》已成为一档深受专家肯定、观众喜爱的栏目,为央视一套周末大众电视的休闲时光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版后的《人口》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的呢?具体来讲,《人口》栏目从创作理念、栏目结构到记录方法都有独到之处,保持唯一性是该栏目改版后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一、国策宣传由灌输转变为润物无声,强调“好看”
  
  人口电视节目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即对国家重要的人口政策、人口知识进行持续而深入的宣传。但凡提起政策和知识,人们往往认为是枯燥而乏味的,那么,如何将人们眼中的“枯燥和乏味”生动地融于节目中呢?过去,人口节目往往就政策讲政策,就经验谈经验,节目生硬呆板、枯燥无味,这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观众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计划生育的宣传效果。
  改版后的《人口》节目从吸引观众收看入手,将人口文化或生育、生殖健康知识以讲故事方式渗透于节目中,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计划生育的知识和政策,实现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节目追求好看,是改版首先追求的目标。
  曾经在《人口》栏目中播出的《滴血认亲》这个节目,通过一个亲子鉴定的故事来反映国家人口计生委近年来实施惠民工程——奖扶制度。围绕安金鹏老汉能否成为奖扶对象,故事的焦点集中在他正值花季的女儿安巍巍是否是他亲生女儿这个问题上。如果是,那么安金鹏每年就可以得到600元钱。要是女儿是抱养的,老安不但得不到这笔钱,孩子的身世之波还会搅得本来平静的家庭不得安宁。老安曾经为此顾虑重重,“我还有个名誉呢!”故事从一张亲子鉴定书开始,到村里人的议论,奖扶制度的由来,女儿的不理解,安老汉出不起鉴定的费用,到加急鉴定还要追加100元钱,一波三折,在镇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帮助下,亲子鉴定结果终于如期得出,证明安老汉和女儿就是骨肉之亲,讨到了清白,拿到了奖励扶助金的安老汉终于笑了。
  这个片子生动地展现了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急群众之所急,为老百姓办事认真负责,落实政策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同时也在片中适时地宣传了人口计生委的奖励扶助工作,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期节目堪称宣传效果与可视性结合的典范。
  《人口》栏目曾经为长春市人口和小康家庭计划书做过一期节目。节目没有对这一当地特色人口政策进行按部就班的介绍。编导在不断观察和访问中找到了农村经济人这一线索。节目从农村里的这一特殊人群的致富故事展开,让听众从他们的故事里得到启发,这是穿插节目的一条明线。而人口和小康家庭计划书则成为一条暗线,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对主要采访对象的选择上,节目中出现两个农村经济人,一个作为村计生专干,是小康家庭计划书的执行者,另外一个则作为计划生育户,是小康家庭计划书的受益者,而该政策的内容和意义是通过采访对象之口或其致富故事自然引出,而非簡单介绍或阐述。
  以故事作为拍摄载体,在20分钟的节目中强调故事的过程性展示,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进步的人口理念和相关的科学知识,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带动观众对人口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先吸引,后教化”的理念让节目拉近了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二、注重为观众提供“有用”的知识或信息,使节目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人口》栏目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从微观的视角讲述人在婴儿期、青春期、中老年和生命的末期的每个阶段发生的微妙变化,引发观众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人类生命的共同特征,知晓每个过程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应对方法。在这类题材中,科普性介绍是必不可少的。按过去的做法,是在《人口》节目中设置一个科普小板块,图解式讲述科普知识。但在节目的运行中,节目制作人发现,那种说明文式的讲述方式和看科普读物差不多,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主人公命运线索,观众很难坚持看下去。而现在,《人口》栏目的生殖健康知识都是以现实生活的真实故事为片子的主线,中间连接与群众健康相关的有用的知识,在人物的命运中展示爱情、亲情、友情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了更明了地揭示主题,播出的每一个片子的最后都有一幅诠释本片主题的字幕,以使观众明了每一部片子的意义。
  事实上,每一次这样的片子播出后,栏目组都会接到大量观众的求助电话,表明节目在服务群众生育性知识中的巨大生存空间。《人口》栏目力求尽可能地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知识支撑,并以此牢牢地抓住观众。
  
  三、故事讲述强调用悬念手段抓住观众
  
  《人口》栏目在节目的策划过程中非常注重悬念的运用,用悬念把观众带入一个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当中。编导根据节目本身的需要和观众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节目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并把一个个的悬念设置进去,在节目中合理地铺垫、合理地建构。悬念在质疑中一个个被解开之后,观众会牢牢记住节目中所涉及的政策内容或科学知识内容,节目既好看又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不孕之痛》描述了两位患有不孕症的妇女苦苦探寻治疗方法,梦寐以求一个自已的孩子的艰难历程。当时所拍摄到的只是这两个女人求医的自述,经过反复讨论,编导采取了运用悬念的方式让观众跟随镜头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女人怎样变成了不孕症患者?请看片中的悬念:
  1、赵洁为什么会如此后悔10多年前作的那次人工流产?这次流产对她今后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2、两个人幸福生活没过几天,一件意外的事情就发生了。
  3、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让赵洁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4、让赵洁如此难以接受的检查结果是什么呢?
  5、输卵管不通为什么不能怀孕呢?
  6、人工流产为什么导致输卵管不通?
  7、就在赵洁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次无意中的聊天,又燃起了她心中的希望。
  8、对于像赵洁这样的患者适不适合做试管婴儿呢?
  9、就在这个时候,大夫又发现赵洁的身体又出现新的问题。
  10、那赵洁还有希望吗?
  11、赵洁被推出了手术室,但还要半个月才能知道是否怀上自已和丈夫的孩子,我们祝愿她能实现自已做一个母亲的梦想。
  ——就是这样,在一环扣一环的悬念设置中,将一个女人如何造成不孕和漫漫的求子之路描述得清清楚楚,同时也将不孕的科学道理悄悄地融入了片子之中,入情入理,一气呵成。
  
  四、用细节传达情感
  
  栏目是否好看,除了节目选题、叙事手法之外,还在于故事性强不强。但是,故事是否吸引人不仅取决于整个故事的框架设定,故事细节的编织也是成败关键,精致细微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故事的张力和感染力,使观众久久难忘。《人口》栏目在节目中大大强化了细节的刻画,因为再多的语言也没有细节有说服力,更让观众一目了然。
  《抢救小宇飞》一片是通过情感和细节的描写取胜的,特别是细节,因为是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内容,所以编导首先把伤害的事实告知观众,编导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开始并没拍摄受害的孩子,而是重点拍摄了父母的眼睛,哭泣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紧张、扣人心弦的场景,这种细节的处理为下一步向大家揭开孩子受伤之謎作了很好的铺垫。此专题片还在细节中传达动人的情感,比如在受伤孩子的病房,编导通过孩子的哭、呻吟以及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对话,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孩子的世界,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妈妈亲孩子,孩子给妈妈擦眼泪,这些细节点点滴滴让观众感受到了人间真情。该节目的可贵之处归纳起来就是:关注细节,运用细节。
  
  五、强化新闻性,力求以第一时间报道中国人口的最新动态及焦点、热点问题
  
  栏目经常会触及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最新的人口计生话题,满足了观众收视心理。例如,2007年全国各大医院每天都有大量产妇到医院生孩子,生孩子也要排队,一家医院一天就要出生一千名婴儿,很是壮观,为的就是能生个“金猪宝宝”。《人口》栏目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热点,做了一期《直面猪年生子》的节目,指出为了生“金猪宝宝”,破坏了自然发展的生产规律,破坏中国人口增长的结构,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这种小孩扎堆的现象,将来竞争就业压力会非常大,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届时“金猪宝宝”也许会成为“问题宝宝”了。这期节目针砭时弊,体现了对新闻选题的有效捕捉和有力引导。
  同时,栏目每当遇有重要信息,总是利用其在计划生育系统内的优势,及时采访报道,做到重大新闻最先知晓、最先报道。如果重大新闻被新闻节目抢先报道,栏目则在深度上下功夫,做不到最先也要做到最深。比如,我国人口的最新统计数字的发布和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新统计数字的发布,都是由该栏目最先报道的;而我国对农村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报道是由新闻节目最先发布的,栏目就做了一期专题,详细介绍奖励扶助的细则,告诉广大农村观众,什么条件能得到奖励扶助,如何申领奖励扶助金。
  总之,改版后的《中国人口》形成了紧贴百姓生活,用事实说话,用真情动人,融知识性、故事性、新闻性为一体的鲜明风格,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的结合。实践证明,只要遵循电视发展规律,尊重观众收视意愿,研究观众的收视心理,政策性很强的人口栏目也是完全可以办好的。■
  (作者:田国辉、陈平系广东电视台《生儿育女》栏目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岁月的流,卷走了多少的喜悦?时光的梭,带走了儿多的哀愁?恍然之间,看见两个青春娇柔的身影,走在不同的天地里,前行着.前行着!公司职员,高校教师,不同的职业,却是同样的梦想.同样的匆忙
期刊
国务院于去年10月就已经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但是,笔者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首先.中国政府在规定中明确要求外国记者
虽然BlackBerry移动通信器只能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使用,但是良好的人性化设计与网络服务却让这些机器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面对发展迅猛的手机市场,BlackBerry始终不慌不忙,过着
【摘要】在我国,新闻宣传在喉舌论的指导下,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宣传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喉舌论、客观事实以及受众心理在宣传中的表现,以说明正确运用新闻宣传的表现方式,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闻宣传 表现方式 新闻报道    一、“宣传”的概念界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虽未给宣传下过具体的定义,但有学者研究统计,宣传这个概念在马恩论述中使用频率最高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各级纪委要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协助党委抓好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在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水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这为纪检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组织协调工作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时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四
互联网在上个世纪90年代正式引入我国,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本文分析互联网与其传播形式的特点,阐述互联网对公民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
青岛第六十五中学追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受欢迎”的办学目标,大力实施“和谐教育”,以规范化、精细化见长,注重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和谐德育、和谐教学、
期刊
职代会是我国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我国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我国基层企事业单位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厂务公开是在新时期进一步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内在要求,是搞好群众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力手段。作为企业基层工会干部,笔者认为“职代会”与“厂务
由双负介质本够关系出发,将其相对磁导系数表示为以jω为自变量的Padé近似形式,利用时频转换关系jω→偏d/偏dt,引入离散时域移位算子代替时间微分算子,推导出FD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