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手法:高补贴低佣金
为了抢占外卖市场,顺丰速运采用的依旧是“花钱换增长”的老一套手段。
丰食由顺丰速运同城一站团队发起,联合腾讯企业微信、微信支付、餐道、款易和顺丰速运同城急送共同推出的团餐外卖平台。丰食上线的初衷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解决自己企业内部员工用餐问题,只接受内部员工订单,如今也面向个人用户开放。
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数量问题。面对行业内巨头美团和饿了么的垄断,顺丰速运想在拥挤的市场中吸引到自己的用户,就一定要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于是顺丰速运选择了最老套,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价格补贴。
一方面,丰食向用户发放了很高的红利,即推出“瓜分500万”的活动。用户可通过“邀请企业入驻”和“我要推荐企业”页面推荐企业,推荐成功均可获得余额奖励。而推荐的企业6月30日前在丰食消费1 000元,推荐人还可另外获得500元奖励。
另一方面,丰食的低佣金政策也为饱受佣金之苦的商家提供了新的选择。丰食目前对商户的佣金政策为,商户在今年7月1日之前上线丰食,只收取3‰的佣金,商户在7月1日之后上线的,佣金也只有2%。相比于其他外卖平台动辄20%左右的佣金,丰食的佣金已经低破冰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让平台和商家更好地被大众认知,丰食在页面设置了“推广赚钱”功能,也即“成为分销员”。用户可与商家合作成为分销员,推广页面分享给好友将获取佣金,所获佣金直接转至微信钱包。
借助大力度的补贴和极低的佣金,顺丰速运的入局,对外卖行业而言必然会掀起新的风浪。但面对外卖行业内的两大巨头,顺丰速运仅凭借高补贴和低佣金很难让自己在外卖领域站稳脚跟。
于是順丰速运看准了美团和饿了么的薄弱点。
顺丰速运的团餐“弯道”
企业团餐,成为了顺丰速运入局外卖的一个弯道。外卖市场,早已经被美团和饿了么这两个巨头吃干抹净,仿佛两座大山堵在了新入局者的面前。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资金和巨头硬碰硬,新入局者想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只能另辟蹊径,迂回出击,在红海中找蓝海。



此外,顺丰速运还相继推出了“丰E足食”“WOW哇噢”“丰溯GO”等平台布局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以及新零售领域。但是由于商业逻辑的欠缺和经营不当,顺丰速运想要成为电商平台的愿望也只能搁浅。顺丰速运的野心当然并不只限于垂直快递领域。于是,此次的外卖行动,更像是顺丰速运想要成为平台性企业野心满满的举措。
顺丰速运的野心似乎又要落空
顺丰速运在外卖行业的种种举措,难以撼动两座大山,也难以撑起自己的野心。
顺丰速运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是高补贴和低佣金政策停止后用户的留存难题。低佣金有很强的诱惑力,但是这种常规的补贴打法,在补贴红利停止之后便失去了效力。如果和竞争对手没有很大的差距,用户有很大可能回到之前的平台。
其次,顺丰速运主打的企业团餐优势,并不稳固。美团和饿了么的个人用户数量已经接近顶峰,而企业团餐还有巨大的市场,两大巨头不会放任顺丰速运独占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在两大巨头也发力企业团餐的时候,顺丰速运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最后一点,则是顺丰速运在外卖领域并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保证。打造一个外卖平台,包含了餐品数字化展示、商家排序、出餐流程控制、合理化配送。在这些方面美团等平台至少已经进行长达七八年的迭代和升级,而对于顺丰速运而言,这些方面仍旧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顺丰速运在面对难以撕裂的市场时,并不是死路一条。在四五线城镇的市场中,美团等平台并没有完全占据市场。而顺丰速运借助广泛的物流覆盖面,在低线市场中的优势则较为明显。
不过,顺丰速运似乎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纵观入驻丰食的商家,基本都属于中高端快餐消费的餐饮企业,例如德克士、必胜客和吉野家等。而这些商家的高消费水准和四五线城镇的低消费水平有着很深的矛盾。
不论顺丰速运是否愿意,它也被迫成为了美团、饿了么的竞争对手。在不得不面对的外卖竞争中,顺丰速运的能力并不足以撼动行业巨头,这也使得顺丰速运想要借助外卖实现其野心,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