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应用在中职食品类专业“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应用克伯(Kolb)“体验学习圈”设计该课程的学生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中职;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70-03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倡导者罗杰斯提出,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包括“倾听、尊重、开放的心态以及多维的视角”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充当引导者,用开放的心态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不同维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常见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包括体验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和技能训练等。这些教学方法通常遵循以下八个原则: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使用活动和资料激励、帮助、挑战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就业技能;形成性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生有帮助;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克伯(Kolb)的“体验学习圈”将体验学习设计为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及主动实践四个阶段的环形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体验是指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指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指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主动实践是指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现状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是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理论性较强,且与食品生产实践联系紧密,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前导课程,在食品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目前大部分教材为高等教育用书,针对的读者是本科院校及大专院校的学生,如吴晓彤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周才琼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食品标准与法规》、张建新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艾志录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等,上述教材的理论教学主要包括食品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我国食品法律法规、国际和部分发达国家食品法律法规、食品标准知识、我国的食品标准、国际食品标准、食品生产市场的市场准入、食品认证管理、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繁杂,缺少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解读标准和法规为主,枯燥且实用性不强,不符合中职毕业生的行业岗位需求,但目前暂无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教材。因此,应根据社会、企业和学生的需求,以够用、通俗为原则,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压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单一的,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只强调知识水平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就业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食品
  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在了解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思考、分享、评价、反馈,系统地完成该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达到岗位的任职要求。
  (一)教学内容设计
  进行课程设计前,首先要了解行业岗位需求。食品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一般从事生产操作、品质控制、在线质检、食品标签设计等岗位工作。这些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食品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查阅国标、编制企业标准、许可证管理、设计食品标签等,根据这些岗位的用人要求,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后,不仅要求对《食品安全法》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具备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食品企业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还应该会查阅食品安全标准,能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鉴别和设计食品标签等。所以,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导向,开发了3个教学模块、6个项目、10个学生活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二)教学方法设计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体验学习圈”理论设计学生活动,用学生熟悉的案例通过情境模拟、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让他们实现“看后能记住,做后能明白”。下面介绍三例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
  法律的特点及立法程序 学生活动是“制定规范性文件——××宿舍管理规定”。(1)具体体验阶段。播放《食品安全法》立法过程的视频,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宿舍组长组织组员制定本宿舍管理规定,并记录制定规定的过程。(2)反思观察阶段。各组展示宿舍管理规定的内容,并介绍制定过程,教师以宿舍管理规定的内容及制定过程引出法律的特点及立法的程序,其他学生指出展示组存在的问题,并在不同颜色的便条纸上归纳规范性文件的特点及制定程序。(3)抽象概念阶段。教师将大家的发言、便签纸进行归纳和补充,并总结出法律的四个特点及立法的四个程序。(4)主动实践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学生活动“食品检验室管理规定”。学生可以验证第三阶段学习到的法律的四个特点及立法的四个程序,并将其运用到“食品检验室管理规定”的实践中去。   食品安全法——从业人员良好卫生习惯 学生活动是“我是一名讲卫生的食品生产工”。(1)具体体验阶段。播放从业人员良好卫生习惯的视频,以年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选出1~3名学生扮演食品生产工人,组内其他学生通过文字、图画的方式描述从业人员应该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并在黑板上展示。(2)反思观察阶段。各组扮演者根据展示的内容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这些生产和生活习惯,其他学生观看展示和表演。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引出食品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其他学生指出展示组存在的问题,并在不同颜色的便签纸上归纳食品从业人员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3)抽象概念阶段。教师将大家的发言、便签纸进行归纳和补充,并总结出食品从业人员应该养成的卫生习惯。(4)主动实践阶段。很多中职学生在寒暑假都有到食品企业短期实践的机会,对于在真实工作岗位中从业人员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食品安全主管是如何监督管理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验证第三阶段的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到真实工作岗位中去。
  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学生活动是“认识和设计预包装食品外包装”。(1)具体体验阶段。播放“食品标签知多少”视频,以喜欢的零食种类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出任务:收集5件本组喜欢的零食,指出它们的外包装标签标识上有什么内容,是否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各组将收集到的食品或图片进行展示并作说明。(2)反思观察阶段。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引出预包装食品标签中应包装哪些内容,其他学生指出展示组收集的预包装食品外包装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正的意见,并在不同颜色的便条纸上进行归纳。(3)抽象概念阶段。教师将大家的发言、便签纸进行归纳和补充,并总结出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要求。(4)主动实践阶段。给出递进式任务:“假如你是一个××食品厂的食品工艺员,请为出厂的××食品设计一个外包装,要求有合格的标签标识。”各组可经过查阅资料、讨论、图画或模型做出食品外包装并在黑板上展示,配以说明。学生可以验证第三阶段的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到真实工作岗位中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准备好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利用颜色、道具、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教学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分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的合作对象交流、沟通、合作。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启发性教学、学生自学后进行课堂讨论、学生经过调研后上讲台讲述等方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倾听分享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加深对食品法律法规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以教学活动的价值性判断为依据,形成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以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为主。
  诊断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上,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诊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析尽快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可采取不计分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活动和课后作业上,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评定,形成“组织计划+自我评估+小组评估+教师评估”的评价成绩,以正确判断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所在。对重要的知识点可布置课前或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采用这种综合评价体系,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同时又能展示个性,显示才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上述教学改革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践所涉及的知识点或技能往往较少,难以完全覆盖教学标准中所设定的目标;学习资源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形式上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Linda Eastwood,Jennie Coates.A Toolkit for CreativeTeaching in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M].Open University Press,2009:87.
  [2]李超.《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改革与探索,2009(13):91.
  [3]包永华.高职《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设计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4]王朝臣.《食品感官检验技术》课程设计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20-121.
  [5]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1,6.
  [6]张培旗,常志娟.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55(10):145-146.
  (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污泥路用材料的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项目于2011年9月立项,2013年5月完成,并于2013年7月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的项目成果鉴定。该项目研究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研究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汉语运用能力在其职业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秘书职业活动对汉语运用的具体要求是规范性、得体性和灵活性。培养汉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坚强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党的形象,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近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并在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及建国70周年的伟大日子里,五四运动反映出的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
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处于被监禁状态,难以履行他们应尽的监护责任与抚养义务,未成年人赖以生存的载体——家庭出现残缺甚至瓦解。本应生活在父母关爱下的未成年子女,失去了爱的
摘要:对高职院校应用型翻译本科专业的设置展开研究,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翻译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问题,指出高职院校应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开放联动和协同育人,培养以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型翻译本科专业;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18-04
分析了蒙古包的特点和现状,并以蒙古包群落场所精神的内、外部特征为视角,阐述了蒙古包的设计美学及蒙古包群落的场所设计理论。该理论在呼和塔拉蒙古包群落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进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培育新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管理的角度,探讨文化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分析文化管理对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加强校园文化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52-03  近年来,不少
理解传统社会中的法律有“制度主义”和“道德主义”两条进路,文章以苏力《法律与文学》为基础,试图简要论证,制度主义进路比道德主义进路更有解释力,更能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
文章以2012—2018年“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其进行综合性评述和简论,从近五年来我国医务社工本土化研究文献的具体内容出发,梳理总结了医务社工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