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课程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测评手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和满足模具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 模具专业 “机械制图”课程 教学改革
  在我国制造业中,模具工业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行业中,有8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由模具加工成型的。当前,我国的模具产业已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规模,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然而,模具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全国模具行业发展的瓶颈。“机械制图”课程作为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模具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应必备的基本技能,抓好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特点
  目前,大多高职高专院校模具专业开设的“机械制图”课程主要是面向机械类各专业,采用传统而通用的机械制图教材,教材中所选的图例较为陈旧,多以各种泵、阀和传动器等常见的零、部件为主,模具专业针对性不强。模具行业有着特殊绘图及表达习惯,造成了学生在学完传统机械制图课程后,无法读懂模具零件图及装配图,与后续专业课学习内容严重脱节,打击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教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施教方以学校为主,教学场所仅限于通用教室内,虽然在教室里配有多媒体、教学模型及挂图等,但因为学生从高中上来就直接进入大学,空间想象力较弱,没有经过企业的见习阶段,不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对模具结构的感性认识不够,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有别于传统的制图教材模式,更好地体现机械制图服务于模具专业的原则,要与企业携手合作,以职业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用为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重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以基于模具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就业岗位要求的识图与绘图能力培养为主线,对传统机械制图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投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模具行业的典型案例结合起来,用两套完整的模具(冲裁模与注塑模各一套)及其对应图纸把教材前后内容串联起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造成专业认识的局限性,教材前半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制图标准及简单图样、基本体、组合体、轴测图、零件常见的表达方法等,内容和传统的制图教材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以模具的零件图为例讲解投影法及尺寸标注;后半部分主要包括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为了与模具专业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专业读图能力,增加了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连接画法、橡胶在工作状态的特殊表达方法、规格相差不大的销孔的习惯画法、弹簧在模具行业中的习惯画法、模具装配图的特殊习惯画法等。零件图和装配图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点,既要体现模具行业中传统的特殊表达方法,又要兼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规定的装配图画法,因此要把内容灵活穿插在两套模具装配图中配合完成,一套讲解由零件图如何拼画成装配图,另一套讲解读模具装配图及由模具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以上内容的编排方式,既体现了以注重培养空间想象力为主的传统识图与制图基础训练,也体现了针对模具行业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冷冲模与注塑模案例的识图与制图训练,教学内容完整,专业针对性强,让学生既學到机械通用类的表达方法,又充分了解冲压模及塑料模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特殊表达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读图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程设计都要有案例导入,案例所采用的图样必须是完整的工程图样,内容包括视图、标题栏、尺寸和技术要求等,目的是从一开始就向学生传达工程图样的标准与规范,明白工程图就是一门技术语言,从而让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够完备,在每次的案例导入中,不要求学生把整个案例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弄明白,而应该有选择性地、渐进性地把需要的知识点分阶段地逐个学会。教师对每次课采用的工程案例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同时做好教学引导,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工程上的每个图样案例都是由一些特定的方法来表达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图’与‘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每次完成特定案例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工程图纸里最直接的工程信息,近距离地接触到了专业,学习的动力无形之中就得到了强化,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现场教学法。制图教学是抽象的,如何把抽象变得具体直观,让学生易于接受,现场教学法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现场教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安排学生到制造模具的相关企业实习,在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模具的传统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模具的生产和装配流程等,消除学生对模具结构所产生的抽象感,明白工程图样的重要性,把制图课堂搬到企业现场,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拆装模具练习,观摩实际模具零件及其装配体的构造识读模具工程图纸;另一种采用模拟加工场景的专用模具制图教室,教室里要配备工作台及拆装工具、多媒体投影仪,摆放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典型模具若干套及对应挂图、测量工具等,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观看模具加工及工作的视频动画,确保学生在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的学习活动,有效降低教学成本。通过现场教学法,让传统课堂迈出单一的纯粹理论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直接目睹模具的工作及生产过程,了解模具零件及装配体的形状及结构,增强学生对模具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物对照,理论联系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对模具图样的识读与制图能力,促进专业素养的形成。
  3.教辅资料促进法。仅凭教材的内容和完成一定量的习题集来让学生掌握模具专业的制图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配备一些教辅资料。教辅资料主要包括两部分:从企业里收集的较复杂的模具工程图和有关最新机械制图及冷冲压、注塑模方面的国家标准类的图书资料。对于这些资料的展示及学习,学生可能会一时半会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教师向其传输严谨的作图规范和学无止境的观念,要让学生提前认识将来工作中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明白现在所学的知识与将来的工作内容是有着直接关联的,区别只是复杂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地看图训练习,由简单到复杂,持之以恒,逐步提高识图与制图能力,才能适应将来工作岗位上碰到的繁杂的工程图纸。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评价体系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一般由平时的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虑,期末成绩主要是卷面的成绩。目前,正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平时成绩也需做些调整,在沿用原来考核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工作态度、协作能力、每次案例学习的完成情况、口头答辩等,考评方可由制图专任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担任。期末考试可采用从试题库中抽考,实行考教分离,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在条件允许下可结合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证进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技能测试改革,使期末考试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高职院校之一,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已完成了教改的试点工作,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企业的良好评价,所编的《模具识图与制图》教改教材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全国机械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品教材的称号。
  实践证明,在当前模具行业专业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只有对模具专业现有的“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规格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模具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其他文献
镁粉涂料该产品为粉状,施工时仅用冷水调配,即可刮、喷、滚涂。施工成型后,洁净高雅、耐擦洗、不脱皮、不褪色、硬度高、无污染、无毒、阻燃,适宜在各种材质固体硬表面上施工。生
摘 要:笔者长期从事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布线,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本文着重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等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并研究了这些方面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 综合布线 质量管理  一、综合布线系统以及智能建筑的发展简述  (一)、智能化建筑简述  智能化建筑,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具备了多种学科的融合。但是现在智能建筑因为其发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的现场勘查,分析了这些雷电防护方面的安全隐患后,根据相关标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雷设计和整改方案。该方案包括了直击雷和感应雷两个部分,保障了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减少了学校的财产安全隐患。  关键词:学校,安全,雷电防护  1、雷电概述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