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本文对影响大学生素质下降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一、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近些年来,“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
从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三大项指标仍不容乐观,特别是耐力素质在各年龄段均呈现持续下降现象。
从高校体育科研人员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持续下降,虽然趋势有所减缓。但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学生体质状况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则继续下滑,反映出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三、影响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导致耐力素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独生子女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群体,大量的数据表明独生子女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缺乏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与应对挫折的体验,大部分表现为忍耐性、意志力比较弱,遇到大强度、高难度练习,表现出退缩现象。在体育参与方面,表现出较低的兴趣,往往把看电视、玩电脑看得很重;很少有人学习体育理论知识,造就出了大批的运动文盲。
(二)学生课余活动的减少与体育习惯的缺失是导致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缺乏经常有效的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缺乏,是导致学生很少主动和较为系统地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学生主观意识的缺乏,同时也有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在体育锻炼习惯方面,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在学生的生活中明显减少或缺失,这是导致大学生素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三)体育场地不足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场地器材情况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宽敞明亮、优美舒适的体育场馆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平坦的场地、标准的器材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得到锻炼,优美的音乐熏陶也会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但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部分场地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情。此外,目前许多高校逐年扩招,办学规模普遍较大,而教育教学资源有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班教学的现象,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投入是以学校的班级数量来决定的,而不是以学校的班级规模来决定的,学校体育场地显得不够用,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四)学校领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不够
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却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往往学校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或体育竞技比赛的时候,学校的反应都不是很支持。甚至有的教师还刻意的制止这种行为,这样极度影响了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向往,从而抑制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得不到积极的配合便导致了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
四、小结
纵观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状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计划,同时加强对各个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加大监管的力度。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杜宇峰.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2] 龚正伟.试谈体育课的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1.5.
[3] 石东海.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创建开放式大环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本文对影响大学生素质下降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一、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近些年来,“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
从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学生在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三大项指标仍不容乐观,特别是耐力素质在各年龄段均呈现持续下降现象。
从高校体育科研人员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持续下降,虽然趋势有所减缓。但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学生体质状况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则继续下滑,反映出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三、影响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导致耐力素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独生子女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群体,大量的数据表明独生子女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缺乏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与应对挫折的体验,大部分表现为忍耐性、意志力比较弱,遇到大强度、高难度练习,表现出退缩现象。在体育参与方面,表现出较低的兴趣,往往把看电视、玩电脑看得很重;很少有人学习体育理论知识,造就出了大批的运动文盲。
(二)学生课余活动的减少与体育习惯的缺失是导致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缺乏经常有效的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缺乏,是导致学生很少主动和较为系统地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学生主观意识的缺乏,同时也有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在体育锻炼习惯方面,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在学生的生活中明显减少或缺失,这是导致大学生素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三)体育场地不足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场地器材情况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宽敞明亮、优美舒适的体育场馆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平坦的场地、标准的器材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得到锻炼,优美的音乐熏陶也会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但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部分场地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情。此外,目前许多高校逐年扩招,办学规模普遍较大,而教育教学资源有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班教学的现象,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投入是以学校的班级数量来决定的,而不是以学校的班级规模来决定的,学校体育场地显得不够用,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四)学校领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不够
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却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往往学校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或体育竞技比赛的时候,学校的反应都不是很支持。甚至有的教师还刻意的制止这种行为,这样极度影响了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向往,从而抑制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得不到积极的配合便导致了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
四、小结
纵观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状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计划,同时加强对各个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加大监管的力度。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杜宇峰.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2] 龚正伟.试谈体育课的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1.5.
[3] 石东海.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创建开放式大环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