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之间的决斗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ismew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狙击手题材的影视剧,我们会想到很多西方以及中国的剧作,而对南非影片恐怕并不熟悉。拍摄于2010年的南非影片《狙击精英:重装上阵》就是一部以狙击手为题材的战争片,展现了狙击手之间的对决,而正方与反方狙击手均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
  故事情节回放
  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土布朗登·贝克特与联合国维和部队一起到刚果执行非洲训练及装备计划,训练当地政府军的士兵以对付叛乱武装。在执行该计划时,得到当地联合国维和部队雷格上校的命令,命令他与维和队友去叛乱武装盘踞的地区接出农场主布伦特。贝克特与队友在当地政府军配合下一起去执行任务,途中遭到一名神秘狙击手的袭击,除了贝克特和政府军带队的上尉外,其他人都被打死,贝克特被当地人钱德勒搭救,后来返回到基地。
  为了追查遇袭的真相,贝克特又返回找到钱德勒进行调查,他们终于发现这个农场主布伦特实际上是在当地向交战双方贩卖武器的代理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雷格上校则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使。雷格为了掩盖真相,派出同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的马谢罗去杀布伦特,拟将布伦特与前去接他的美军一起消灭。
  为了给死去的队友一个公道,本不是狙击手的贝克特客串了一把“狙击手”,在马谢罗的狙击教官——米勒以及钱德勒的协助下,最终通过一场狙击战将马谢罗击毙。影片最后,幕后主使雷格上校被绳之于法。
  片中狙击手的必要素质
  《狙击精英:重装上阵》影片中展现出一名狙击手所具备的必要素质。
  狙击手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然是超高的射击精度,狙击手最终的价值就体现在他射出的枪弹是否能够消灭目标。本片中无论是狙击教官米勒还是作为反派的狙击手马谢罗都具有高超的射击技能。
  马谢罗在伏击布伦特和贝克特等人时,几乎是一枪索一命,即使目标是在快速移动中也是一样。当布伦特和几名美军士兵躲到一个废弃的集装箱内时,马谢罗利用集装箱上的破洞实施射击——布伦特就是在与美军士兵交谈时不慎将身体暴露在破洞处而被击毙的,而快速冲过破洞试图抢救布伦特的一名美军士兵也被马谢罗的枪弹击中死亡。
  这些镜头虽然显现了马谢罗精湛的射击技术,但也有一些问题。如抢救布伦特的美军士兵并没有暴露在集装箱的破洞处,马谢罗并不知道他的准确位置,而是发现他快速通过破洞时迅速移动瞄准点将其击中的。从现实角度来说,要想击中移动目标最重要的是选好提前量,需要预知目标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选取准确的提前量并做好射击准备。片中马谢罗的射击是在发现美军士兵闪过破洞时立即将其击中的。马谢罗并不知道集装箱内美军士兵移动的速度和方向,甚至不知道美军是向左边还是向右边行动,能够立即反应进行射击也许是出于狙击手的本能,能够命中目标虽然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运气”的成分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
  米勒在使用南非特维洛公司的CMS12.7mm大口径狙击步枪对目标射击时能够做到穿墙命中,射击技术也令人赞叹。当时,一名与叛军有联系的政府军士兵露出身体查看情况后又缩回去。这时,米勒对这个目标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是可以估算出来的,因此能迅速按照估计的提前量进行射击,威力强大的12.7×99mm大口径狙击弹穿透墙角,将那个士兵的头打烂。片中,钱德勒曾对贝克特说:“面对一个能杀死你的人,一枪致命是最重要的”,这句话非常准确地表述出狙击手枪法的重要性。
  一名优秀的狙击手还应该是一个伪装高手。作为狙击手,通常需要在接近敌方的阵地选择射击位置,危险极大,这就要求狙击手具有非常高的伪装技能。在影片开头马谢罗出场时,他身穿伪装服以跪姿隐蔽在一棵矮树下,利用树冠的阴影将自己罩起来,如果从远处观察很难被发现。袭击贝克特等人时,他又利用一片草丛隐蔽,使得被袭击的目标始终没有搞清楚他的具体位置,只能毫无目标地进行射击,以至于一个接一个地被击倒在地。应该说,在一名狙击手面对众多敌手时,伪装技能非常重要,使得对方的兵力优势和火力优势无从发挥。因此,伪装是狙击手赖以生存乃至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狙击手往往需要在狙击阵地上等待目标出现,而等待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这就要求狙击手具有超乎寻常的耐力。影片在开始时,马谢罗在一处阵地上隐蔽待机,由于其一动不动,有几只蚂蚁爬到了他的脸上,其中两只爬来爬去,但马谢罗却忍着一动不动地盯着目标保持着瞄准姿势,后来一只蚂蚁甚至撕咬马谢罗的脸,马谢罗仍然没有反应——这说明,由米勒训练出的狙击手的专业素质确实过硬。
  狙击手对于狙击阵地的选择也是一门大学问,如果不能正确选择阵地不仅完不成狙击任务,而且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米勒在训练陆战队狙击手时曾强调:“一个理想的位置对于敌人来说也是理想的,要避开高处,如塔、山顶等处。”这是因为高处虽然便于观察和发挥火力,但同样也容易引起敌方注意,往往也是敌军火力重点“照顾”的地方,因此一般情况下要避开这样的地方。但如果出其不意地实施伏击,亦可选择高处位置,并且要处理好射击工事及射击方式。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米勒在与贝克特共同作战时选择了一个位于废弃小村庄内最高处的屋顶作为狙击阵地。当贝克特提醒他要避开这样的地形时,米勒却说这是伏击,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伏击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出敌意外地进行突然袭击,在这种情况下狙击阵地即使位于高处也问题不大,因为其火力能够给敌人造成初期的混乱,使其难以组织抵抗。这样一来,狙击阵地选择在高处的缺陷就被弥补了。事实也正是如此,米勒在屋顶连续射击却没有被对方发现。另外,米勒的射击工事也符合狙击战的要求——他利用屋顶的矮墙作为掩体,并在上面至少凿了3个洞。米勒利用这些洞在不露出身体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和射击,且在射击时并不将枪口伸出洞口,而是距洞口一小段距离,这样枪声经过矮墙折射后,使敌方更不容易判断枪手的具体位置。只是在米勒认为没有危险而站起身时,才被马谢罗在远处击中。
  米勒利用屋顶作为狙击阵地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观察和掌握更大范围内的战场态势。他与贝克特通过无线电进行联络,不断向贝克特通报敌军动向,使贝克特在掌握战场态势的前提下,对向其围攻的敌人进行各个击破,扭转了被动局面——这也是狙击手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上级或友军提供快速持续的战场情报。   贝克特与马谢罗进行狙击对战时,选择屋内作为狙击阵地,他将一个凳子放倒,然后以之作为依托进行射击,并将自己的位置选在屋子的门后,利用门缝进行瞄准和射击。这样,位于远处的马谢罗虽然知道他在屋内,但他不得不反复搜索那所房屋的窗户、门等处,未能发现门缝后面的贝克特。当马谢罗开枪暴露位置后,就遭到贝克特的还击。枪弹击穿了马谢罗的瞄准镜,飞溅的玻璃碎片划伤了马谢罗的脸。应该说,贝克特的狙击阵地选择是正确而恰当的。
  狙击与反狙击的运用
  狙击手除了要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运用正确的狙击战术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战果。该片也展示了狙击手所运用的一些狙击战术,而被狙击的目标则进行反击,因此也展现了一些反狙击战术的运用。
  马谢罗在伏击布伦特和贝克特等人时,其战术运用是比较成功的。首先,他充分利用了突然性,在最初的一轮打击中就将对方的有生力量消灭了大半。狙击手如果在第一轮狙击中不能取得较好的战果,那么对方一旦反应过来后采取隐蔽和反击措施,就会导致战斗过程拖长和打击效果的下降。贝克特一行人遭到马谢罗第一轮狙击时,除了他本人、布伦特、逃走的政府军上尉和几名美军士兵外都被打死,应该说马谢罗第一轮的狙击效能是很高的。在贝克特等人逃入一个废弃的集装箱后,马谢罗原有的阵地就难以有效进行射击,因此马谢罗转移到新位置。集装箱只有一个出口,只要封锁住这个出口就能完全堵住贝克特等人的撤退路线。马谢罗的这一手非常厉害,让所有企图逃走或不小心暴露的目标统统都被击中后非死即伤。从这一点看,马谢罗的机动性是其取得此次狙击行动胜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此次行动中,被狙击一方的反狙击战术运用却非常糟糕。从一开始,贝克特等人在执行任务时就存在严重轻敌思想,他们认为这次任务是非常轻松的,接出布伦特返回即可,因此没有什么准备。他们所乘坐的防地雷反伏击车没有直接开到布伦特居住房屋的门口,而是停在距门口有相当一段距离的地方,这就使他们和布伦特从房内出来后,需要走一大段距离才能到达停车位置。这一段距离对于狙击手来说则是非常理想的杀伤区域,因为这段距离的地形是一片异常平坦的草坪,没有可供隐蔽的地形和地物。如果贝克特等人将车开到房屋门口,那么他们出屋后就可以进入车内,将狙击手的杀伤区域极大压缩。这样一来,在这么短的距离内,马谢罗只能选择其刺杀的最重要目标——布伦特,而其他人可以安全进入车内,不会遭到那么惨重的损失,因为防地雷反伏击车是装甲车体,狙击步枪很难将其击穿。虽然贝克特本人的警惕性非常高,发现马谢罗所在位置有飞鸟被惊飞,其立即做出反应,将布伦特推倒躲过了马谢罗的第一发枪弹。但随后的反狙击战术简直就是一团糟。美军士兵们虽然能够做出有效反应,但却缺乏可供隐蔽的地形和地物,只能躲在草坪上的几个桌椅后面,而桌椅根本不能防弹。缺乏训练的当地政府军士兵表现更差,他们居然使用手中的自动步枪向其认为的狙击手位置乱打,结果一个接一个被击毙。美军看到在这里再呆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只好拼命逃向一个废弃的集装箱,在逃跑过程中好几个人又被马谢罗击毙。而他们选择逃向集装箱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当时,他们离布伦特居住的房子很近,却舍近求远逃向集装箱,令人无法理解。集装箱空间狭小,其钢板不能保证挡住狙击手的枪弹。如果他们选择逃回房子,处境就会好得多。虽然房屋的墙壁并不能保证挡住狙击步枪的枪弹,但他们如果退到房间的话,双层墙壁甚至更多层墙壁是可以有效防止枪弹击穿的,比集装箱的钢板防护性好得多。更何况房子除了门口外,窗户还可以作为进出的通道,这要比集装箱只有一个出口优越得多。可以说,贝克特等人逃到集装箱内,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
  第二场狙击战中,局势完全颠倒过来。当米勒被马谢罗击伤后,贝克特只能独自一人与马谢罗对抗。他首先利用诱饵战术击伤了马谢罗——贝克特利用几根木棍和布条制作了一个假人,自己则进入一个房间,待做好射击准备后,就拉动连接假人的绳子,使假人倒下。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马谢罗立即做出反应,向假人开了一枪。而贝克特则利用门缝的掩护发起反击,将马谢罗击伤。诱饵战术的作用就是诱使敌方狙击手开枪,从而暴露其位置,这就为发起反击创造了条件。
  天黑之后,马谢罗换上了微光瞄准镜,这就使整个形势变得对他自己极为有利。因为贝克特使用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加装的只是白光瞄准镜,在夜间根本无法观察。但此时的贝克特在看到营地中央有一个储油罐时,产生了利用储油罐作为反击手段的想法,他利用一次快速冲击动作躲过马谢罗的两次射击,冲到储油罐旁边的一处矮墙后面躲起来。喘息片刻后,贝克特就从矮墙右侧再次快速冲出,并同时开枪将储油罐击中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光,顿时让使用微光瞄准镜的马谢罗视力产生障碍,贝克特利用这一时机脱离对方的视线范围,然后绕到马谢罗后面用手枪将其击毙。这次狙击战中,马谢罗自始至终呆在一个射击位置上是最大的错误,这就让贝克特找到机会,从而反败为胜。
  存在的遗憾与纰漏
  作为一部以狙击手为主角的电影,该影片在武器道具方面出现了两处明显的纰漏。
  当贝克特回到联合国维和部队基地时,从他的肩膀取出一枚苏式7.62mm枪弹弹头。而贝克特则根据军方报告中提到的弹道数据认为对手使用的是美制M24狙击步枪,片中对M24狙击步枪发射苏式枪弹的解释是修改了膛线。苏式7.62mm枪弹的弹壳长度是54mm,而M24狙击步枪使用的北约7.62mmNATO枪弹弹壳长度则是51mm。M24狙击步枪仅仅修改膛线是不能使用7.62mm苏式枪弹的,还需要对供弹机构、闭锁机构等处做更多的修改才能发射这种枪弹,这是影片中的一个疏忽的地方。
  另一处是负伤的贝克特梦到被马谢罗攻击的场面时,一枚CAR-15卡宾枪弹壳在抛出的慢动作后,落在地上的却是一枚苏制7.62mm突缘弹弹壳。因为AR枪族使用的是无突缘弹,这明显是一个穿帮镜头。后续的镜头是一堆弹壳掉落的场面,这次换成了5.56mm弹壳,但弹壳口部却带有收缩结构——这是空包弹弹壳的特征。实弹弹壳口部不会收缩,即使发射后也会保持圆形。影片的这两处纰漏对于军迷来说,确实是遗憾了。
  编辑/郑双雁
其他文献
56式40mm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仿自前苏联RPG-2火箭筒,是我军1960年代前后步兵部队装备的主力反坦克武器,俗称“老40” (之后的69式火箭筒被称为“新40”,“40”即指火箭筒口径)。由于其诞生在特殊年代,因而参加过多次战斗,并屡建战功,深受指战员的信赖。这里,我们就翻开历史,回顾这支破甲先锋的往昔……    单兵反坦克火箭筒是一种在二战期间诞生并逐步发展成熟的轻型攻坚武器,它的出现使得步
在今年5月28~30日举行的第十届匈牙利世界军警狙击手射击锦标赛中,我国狙击手取得了优异成绩。參赛归来,我们有幸请到了武警部队的徐波、李诗佳和公安部门的齐宝松三位狙击手,与他们面对面交谈。这3位狙击手在本次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其中徐波取得了最高荣誉总冠军“王中王”,齐宝松紧随其后取得了个人第2名,而女狙击手李诗佳在118名狙击手中总排名取得第39名,并且她与另一名女队友被參赛组委会授予勇敢奖,
话说“精准”公司    英国精准国际公司成立于1978年,自建立起就始终致力于开发精巧、耐用的战术狙击步枪。其坚持的设计理念是“将奥林匹克和国际射击比赛赛场上枪械的高精确性与军用产品所注重的坚固耐用性融为一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每件产品的每个部件设计和制造都经过重重检验和评估,以确保能达到最佳状态。正因如此,公司的产品上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到比赛用枪的影子,但决不是简单地将比赛用枪稍加改装。  精
庞大的AR系家族  当1962年,首批AR15自动步枪被运抵越南战场后,人们就被它的独特外观特别是黑色护手和枪托所吸引,于是“黑枪”的绰号不胫而走。这种武器是在此前推出的发射7.62×51mm枪弹的AR10自动步枪基础上,按比例进行缩小以适应新设计的5.56×45mm枪弹而成的。虽然一直到1967年,美国陆军才正式将改进后的AR15定为陆军的标准武器,但在3年前空军就已经接受了这种新枪,并且赋予它
在无人机领域,英国意欲占领技术制高点,其推出的“恶魔”验证无人机首次对无襟翼技术进行大胆的开发探索并演示验证——    如同世界其他军事强国,英国亦在21世纪初确定将无人机领域作为未来航空装备开发的突破点,希图在这一领域成为世界级的研发强国。  基于这一发展策略,英国不仅全力推进本国的无人机开发项目,比如BAE系统公司主导的“雷电之神”无人机,而且还将目标瞄准了具有独创性的无人机技术,希望抢占未来
亚历山大武器公司6.5mm格伦德尔枪弹  比尔·亚历山大出生在英国,他从小就喜欢枪械,一直梦想成为全英国最好的军械师。他花费了很多时间为英国军方设计炮兵装甲和轻武器,并因此得到过英国和美国政府的一些项目订单。2001年他移居美国并开了一家武器制造公司、亚历山大武器公司(ALEXANDER ARMS)。起初,公司需要一款拳头产品,亚历山大想到了特种枪弹这个待开发的市场,遂推出了一款非常特别的0.5英
柯尔特公司陆军单动转轮手枪  西奥多·罗斯福纪念型  图示的柯尔特陆军单动转轮手枪西奥多·罗斯福纪念型于1982年推出,是为了纪念非常喜欢射击和狩猎运动的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而特别设计的。该枪枪管和转轮上施有精美雕刻,握把为象牙制造,背部镶嵌有罗斯福的金色签名。该枪只生产了0.44-40英寸口径一种型号,枪管长191mm,共制作了500支,当时每支售价为1695美元。    柯尔特公司陆军单动
美军在实战中检验陆上军用机器上人,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末响科索沃战争,第一代小型,笨拙、遥控的“魔爪”(Talon)履带式机器人就这桩出坝在战场上,开启了大规模运用作战机器人的时代……    承前启后的“魔爪”    “魔爪”作为自上世纪末投入现役的第一代机器人,谁也无法忽略其对后来机器人发展的影响。  “魔爪”在机械臂折叠时高约42.7cm,机械臂展开时高1.3m,宽57cm,长86.4cm。机
2013年6月4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世界军警狙击手射击锦标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警察中心落下帷幕。本届射击锦标赛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德国、以色列、乌克兰、意大利、瑞士、匈牙利、捷克、蒙古、越南等20个国家76个小组152名狙击手参赛。我武警部队派出8名队员,按照“新老结合、梯次搭配”的模式编成4个小组,其中2个小组参加军队组(共36组72名狙击手),2个小组参加警察组(共40组80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陆军研究、发展和工程司令部采购中心(Research,evelopreent and Engineering Com-mand Acquisiton Center,RDECOMA)授予了ITT夜视公司一份价值2 440万美元的合同,继续为美国陆军提供AN/PSQ-20多光谱增强夜视眼镜。该夜视眼镜是安装在士兵头盔上的夜视单目镜,其结合了用于目标识别的图像增强技术和用于目标探测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