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与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与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给予心理与精神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心理与精神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精神护理 老年抑郁症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数量在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也广受关注。老年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常见的老年病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1]。因为这些病症大多为慢性病,所以老年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心理与精神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为提高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水平,本次研究选取了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分析心理与精神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入选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0.55±6.83)岁;病程1-5年,平均(2.13±1.16)年。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齡62-87岁,平均年龄(71.12±6.22)岁;病程1-5年,平均(2.34±1.20)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抑郁剂盐酸氟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心理与精神护理:第一,心理疏导。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对待患者,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在具体的护理工作方法方面,则可以采用个案工作法:首先了解每个个案的独特心理,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促使患者将感情抒发出来,之后尽力帮助患者解决难题,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如果患者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则护理人员应尽量予以满足,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疾病[2]。对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小组工作法,即把具有负性情绪的患者组织在一起,分成小组,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倾诉、鼓励,通过这些护理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心境。第二,精神护理。①在患者配合度较高的时候,医护人员采取个案工作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抑郁症健康宣教,向每位患者说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患者的患病程度,并讲解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者对病情的了解程度以及治疗配合度[3]。②如果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比较严重,甚至有自杀倾向,那么护理人员需对其实施更为严格的护理。一方面,护理人员了解每位个案的独特精神世界,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再叮嘱患者家属全天陪护,避免患者接触危险物品,比如刀、绳、针、药品等;另一方面,在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之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1.3 评价指标
  采用SAS和SD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老年人是其多发人群。有研究数据表明,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当中,存在慢性疾病的患者约占94%,由此可见老年病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4]。抑郁症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并影响到了基础疾病的治疗。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次研究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与精神护理的应用效果做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心理与精神护理的患者其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同时,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更高。这项结果说明,心理与精神护理有效改善了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了其护理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给予患者心理和精神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损害两个方面。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自觉孤独无助,而原发疾病的影响使得这些感受得到加深。在此时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则能够起到对症治疗的作用,所以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能够得到缓解,身心健康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综上,心理与精神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其健康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彩霞.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 广东医学,2013,29(17):2746-2747.
  [2]李永珍,罗丽新,吴晓敏. 心理与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03):132-133.
  [3]杨霞,厉惠.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32(20):66-67.
  [4]陈红茹.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疏导及其精神护理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0(07):1666-1667.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日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部进行输液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患者,实验组采取双向查对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士护理工作达到优等的有112人,优秀率为74.66%,患者满意程度为优等的有136例,满意率为90.66
【摘 要】 ICU病房多为危重症患者,各类仪器设备先进,在护理风险影响因素中也属于高危环节。结合我院ICU病房护理实际,就各类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探讨,着力从护士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组织各类、护理服务、医疗因素、患者因素、支持系统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以制度、规范为支撑的风险预警防范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和规避ICU护理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ICU护理 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 对策研究  ICU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分析在ICU临床护理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6到2016.6月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IUC病房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采取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  1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认知度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患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