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启蒙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安徽有个叫戴震的思想家说过,天下古今之人,其大患,私与蔽二端而已。蔽就是蒙,《易》云,物生必蒙。蒙,是易经中的一卦:“山下出泉,蒙。”它的卦象是如清水从黑暗的山体中流出来,又如黎明太阳出山的过程,天光由朦胧变成光明。古代乡村学校叫蒙学,《三字经》说入学叫训蒙,就是通过教育让人的思维由懵懂状态进入清明。那时的启蒙读物最基本的是“三百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用朗朗上口的韵文普及自然与人类的一些常识。
  教育的启蒙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让人明辨是非,分清正邪,解除一切精神的束缚,达到自由的境界。
  欧洲在17至18世纪有个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出现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罗德、卢梭等一批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启蒙运动不是教育,但是学校制度开始于中世纪,而教育学则开始于启蒙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启蒙。
  近代以来,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与世界同步,如何走向现代世界,让中国文明成为全球文明的一部分。民国元年,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其中有云:“对于公民道德的纲领,揭法国革命时代所标举的自由、平等、友爱三项,用古义证明。说自由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盖谓之义。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盖谓之恕。友爱者,‘盖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也;古者盖谓之仁。”把古老的思想与近代启蒙思想对接,近代教育接受启蒙思想的洗礼。
  “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科学民主的思想成为教育的价值追求。胡适认识到,只有充分世界化,民族才可以复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鲁迅在《新青年》上撰文也说到:“即使所崇拜的仍然是新偶像,也总比中国陈旧的好。”这个时候才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大多从事教育,开始现代科学民主思想的启蒙。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竺可桢先生的“大学因为能包涵万流,所以成其为大”的思想,陈寅恪先生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成为时代强音。虽然国家在动荡中,但是教育活泼,人才辈出。
  学习苏联教育思想后,教育成为一种工具,就是为阶级服务,为政治服务。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几乎被学工学农学军取代,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没有了,大学都不招生了。教育的内容既非传统经典,也不是科学知识,而是政治说教,斗争哲学。马克思、列宁虽然也是西方的一种学说,但是就像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樣,这个时候的思想,还是缺乏自由的空气。这与启蒙的思想是矛盾的。因为康德明确提出人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新时期以来,首先从教育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而不是拒绝接受世界,或者以邻为壑。
  竺可桢在《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一文中说道:“凡是有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独行其是。惟有求真理心切,才能成为大仁大勇,肯为真理而牺牲身家性命。……许多人之所以盲从、自私、贪污、卑鄙,只是未能彻底明白事理。”教育启蒙给予人的就是自然与社会的一些基本的常识,了解与明白会引致容忍和爱心产生。我们要思考的是,教育应该对于我们的思想启蒙作出怎样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武宁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 545126112@qq.com
其他文献
我国农业领域的各研究单位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购置了很多农业科研仪器设备,但是其利用率和共享率都不高,使得其他科研单位进行重复性的仪器购置和科研工作,造成了人力、物力
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发觉现有很多信息系统与企业业务过程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这大大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信息系统的能力和业务过程之间存在很强的循环
在胶东半岛城镇体系的发展中,如何把握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适当进度,既考虑到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又做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等承载能力的衔接平衡,是区域发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提升,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计、低碳生活及绿色建筑等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中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在弱势群体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弱
近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帮助广大青少年学习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
期刊
<正>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着奇迹。——(美)梭罗每个人读到这句话时,或许都会问自己,我有一颗什么种子。在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