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派诗歌是上世纪台湾诗坛的艺术奇葩.50年代初现代派以一种先锋的姿态崛起于台湾诗坛,打破了台湾诗歌的常规,并创作了大量让台湾诗坛为之瞩目的实验性诗作,在长达十数年的
【机 构】
:
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派诗歌是上世纪台湾诗坛的艺术奇葩.50年代初现代派以一种先锋的姿态崛起于台湾诗坛,打破了台湾诗歌的常规,并创作了大量让台湾诗坛为之瞩目的实验性诗作,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里主宰着台湾的诗学观念和话语秩序.由于效仿西方自波特莱尔以降现代主义文艺诗潮以及提倡'横的移植',台湾现代派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基本特征,但是它毕竟生长在台湾这个特殊的土壤里,无论怎样引颈西望,依然避免不了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濡染熏陶的影响.本文即试就台湾现代派诗歌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作一番探讨.
其他文献
朱文斌的新著《跨国界的追寻--世界华文文学诠释与批评》(新星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是他博士毕业后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分'华文诗歌研究'、'华文文学研究之研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降,华裔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发展势头可谓锐不可挡.综观其生成背景、作品内容及批评研究,不难发现其一显著特点:浓厚的族裔意识、权力诉求.从华裔的生存空间
无论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文化乡愁始终是海外华文文学挥之不去的主要主题意蕴,美华作家侯榕生的游记也不例外.侯榕生以她大半生漂泊海外的人生体验和着浓浓的乡情和历史文化
诚然,任何概括都可能有损于实际情况,但是却有助于确定某些展望.
台湾当代文学的研究,在70年代以前并不受学院注意,<文学杂志>作为一份学院内自觉意识创办的50年代文学性杂志,对于当代文学的批评、引介实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及不可忽略的重要
本文是对旅美作家刘荒田2001-2002年间出版的五本散文集的综合评论.在对荒田散文基本特色作了提纲挈领的评述之后,紧紧抓住作者自命的、带有自嘲意味的诨号"假洋鬼子",将分析
黄锦树小说的历史意识很大程度上体现于纵横捭阖的时间观.作家在对历史的追溯--再现、时间的借位--对位之间重构历史,并在这一重构过程中,让历史进入文学的视野,从而促生了其
<澳门离岸文学拾遗>是澳门基金会为了'寻找论证'打破'澳门文化沙漠论'而编辑出版的文学作品集.该书仅收入了澳门作家在六七十年代发表在香港文学杂志上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