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冷涡下一次飑线和MCV的形成与水平涡度的关系

来源 :热带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xy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7月25日一次东北冷涡下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飑线形成和维持与水平涡度的关系及飑线过程中中尺度对流涡旋(MCV)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高低层水平涡度逆时针旋转对本次飑线的形成和维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1)飑线发生前,高层渤海湾西侧出现水平涡度的逆时针旋转中心,并有较强的辐散配合,低层水平涡度为逆时针弯曲,为飑线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条件。随后高层多个对流单体的水平涡度气旋式涡旋合并形成较大范围的气旋式涡旋结构
其他文献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对1949-2010年共62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的运动特征进行统计,包括TC路径折角和移速的时空分布,折角与移速、气压
lNino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异常偏暖的现象,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季节锁相特征。近年来,新形态事件更频繁发生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学者们根据空间分布形态或爆发时间将ENSO事件
利用实况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18—19日的一次MCC转带状MCSs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hPa西南涡和切变线的形成与维持是影响此次暴雨产
通过对0704号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进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发现热带气旋(TC)、副热带高压以及中纬度远距离降水系统三者间可通过副高脊线附近两侧(副高与TC之间、副高与远距离降水之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降水资料、全球海温(SST)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冬季西太平洋和海洋性大陆大气热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西太平洋和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经高压氧(HBO)治疗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动态变化,以便了解中毒程度和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河北省三次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恶性肿瘤的死亡位次已由70年代的第3位上升到80年代和90年代的第2位[1]。为了解恶性肿瘤住院
利用CloudSat卫星和TRMM卫星数据,对比分析2013年5个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过程中气旋眼壁及周围螺旋云带的云宏微观结构特征、热力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发展成熟的气旋,冰
利用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日平均降雨资料,分析2016年梅汛期的大气环流演变特点和期间3次强降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对比了欧洲中期数值模式(EC模式)的预报能力,并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对慢性间歇低氧幼鼠脑损害的机制。方法取SPF级健康雄性SD幼鼠32只,随机分为4组:间歇低氧(IH)2、4周组(2IH,4IH组),对照2、4周组(2C,4C组),每组8只。采用八臂迷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