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例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中医证型证候流行病学分布规律,为该病研究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8例,统计分析患者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及个人基本资料、症状特征等分布规律.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P=0.022)、年龄(P=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恶风、关节冷痛、畏寒喜暖、神疲乏力、走窜痛、口干渴、关节酸重、口苦、肢体麻木、四肢不温为RA常见症状;舌红、舌淡、舌暗为常见舌象;苔白、苔薄、苔黄、苔腻、苔厚为常见舌苔;齿痕舌、裂纹舌为常见舌型;脉沉、脉滑、脉细、脉弦、脉弱为常见脉象.分析实验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证型依次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病程、年龄可能对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有较大影响.
其他文献
劳淋为常见、难治的肾系病证.张炳厚教授认为,劳淋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伏,病位以肾、膀胱为核心,涉及脾、心、肝、小肠.病性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脾、肝、肾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基础;标实责之于湿热,为发病因素,病理产物为瘀毒,可以互化.治疗上,张教授主张分期辨证论治,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以祛邪为主,强调利水通腑、泻火存阴、解毒散瘀;病情转化期,病性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强调补中有清,血肉充养,通涩并用,兼顾脾肾;慢性迁延期,以正虚为主,治以扶正为主,强调温固脾肾,阴阳互济;活用补肾八法之清补法,通补法、涩补
承气汤类方在温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热结为承气汤证的基本病因,阴伤、气壅为其重要病机,可从“热”“阴”“气”的角度认识承气汤在温病中的治疗作用与应用注意.从热结角度,承气汤可用于阳明热结及兼证、热入血室证等;从阴伤角度,承气汤可用于阳明腑实兼有阴伤者、下后阴伤而邪实未净者、热结阴伤见神昏谵语者;从气壅角度,承气汤可用于肺肠、胃肠之气机壅滞,以及阳气郁遏之厥证.因而应用承气汤的过程中当细辨“热”与“结”、重视津液阴血损伤、注意应用时机及正气之荣枯.从“热”“阴”“气”,即病因病机角度可更加系统地认识承气汤在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继发的“血痹”“厥逆”“痿证”等范畴.赵进喜教授临床应用三阴三阳辨证方法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发现,阳明体质、太阴体质、少阳体质、少阴体质以及厥阴体质皆可发病,而“气虚络脉瘀结”是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全程的基本病机.治疗应重视益气通络化瘀,同时又强调滋阴助阳、清热解郁、清利湿热等治法的配合运用.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心力衰竭在中医属“胸痹”“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西医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分析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的机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深入研究中医药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优势提供参考.
武维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肺病科专家,在诊治支气管扩张症的领域,严求中医古训并能结合现代医学的优势而发先贤之未想,运用扶正祛邪之法,较好地解决了急性期诊治及慢性期防止复发等问题,并且结合中医诊治痈疡之法,提出了诸条法则,概括为①审病位,知病性,抓主症,定病名,首提“肺络痈”之病名;②查三因,多阳证,分析病因为气血停,痰热盛;③定治则,有清化通调四法;④辨实虚,重分期,急性期多从内痈辨证,消散为先.慢性期多从内疡论治,调补为主,并参引经之药;⑤察证候,分诸型,依据证候常见频次将急性期和慢性期分为6种证型辨证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大家、首届国医大师,他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文章总结了路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经验,反映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调理脾胃学术思想在治疗心悸病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痰浊证患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与脂蛋白调节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年9月-2017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31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痰浊证组(67例)和非痰浊证组(64例).获取受试者一般资料,并检测生化常规.抽取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PCSK9、LRP1水平,RT-PCR技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LRP1 mRNA含量,比较冠心病痰浊证与非痰浊证患者上述指标的表达差
水肿是临床中肾病的常见症状,中医药辨治肾性水肿疗效肯定.本文总结“调气”的4种方法应用于肾性水肿治疗的体会,认为肾性水肿证属本虚标实,气机失常,以肺脾肾虚损与水湿、湿热、瘀血并见.治疗肾性水肿调气四法包括和解少阳法、分消走泻法、固本升清法和固本降浊法,针对肾性水肿的关键病机,从不同角度入手,或调和寒热、或因势利导、或补益脾肾,着眼于使气机运动恢复正常,方可起到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痹证”“血痹”“痿证”“麻木”“不仁”等范畴.根据其核心临床表现可概括为“麻、凉、痠、胀、痛、痿”六字.治疗方面,早期以“麻、胀”为主要症状,治当益气活血、健脾化湿;中期随着麻木程度的加重,由“麻”转“痛”,并出现“凉”的症状,治当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晚期在“麻、胀、凉、痛”基础上出现“痠、痿”症状,治当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吕仁和教授从中西医结合论治的角度出发,认为肝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吕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中“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思想,从肝论治贯穿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吕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主要侧重于清除人体代谢废物、改善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效果颇佳.本文从清泻肝火、清利湿热、消积除滞、疏肝调中、滋肝补肾、活血化瘀诸法总结吕仁和教授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