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某种病症即使未被诊断出来也不会在患者的有生之年引起症状或伤害,而恰恰它却被诊断出来了,那么这就算是过度诊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过度诊断是癌症筛查和其他疾病筛查的负面产物。预防是初级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保健服务面向广大人群,因此,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初级保健中的过度诊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初级保健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过度治疗,其范围大小尚不清楚,尽管无症状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肺癌常常有文献描述,但关于慢性肾脏疾病、抑郁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过度诊断也有报道。然而,过度诊断在任何筛查项目中都难以避免,并且可能在很多临床场景下发生。过度诊断可以通过其导致的过度治疗(伴有相关的潜在毒性)、诊断相关的焦虑或抑郁、标签化或通过过度诊断带来的经济负担,对患者造成伤害。许多根深蒂固的因素促进过度诊断,包括越来越多地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经济激励措施、鼓励更多使用测试和治疗的医学文化、证据中的局限性所导致的诊断效用的模糊、使用无益的筛查、扩大疾病定义等。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对问题的认识以及术语混淆(过度诊断常常与相关概念相混淆),减少过度诊断的努力由此受到阻碍。理清术语概念将有助于医生对过度诊断问题的理解,有助于为描述其在初级保健中的流行情况及其带来的后果进一步积累证据。希望国际上在疾病定义和诊断标准上能够统一,这也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的过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