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实践中探索记者的新闻导向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论述了新闻媒体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实现特定专题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和策划的最佳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和提升经济指标,而特设的一种以记者、编辑为主体的快速反应平台。这个平台是以创造性的智慧和灵感去燃烧激情,强调突出两个字:策划。作为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高屋建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主观意识上把好新闻导向。
  【关键词】新闻记者 实事求是 新闻导向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2-0-01
  
  1 前言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新闻,是媒体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的反映。要搞好新闻报道,就要让受众获知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生动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闻报道存在着的死板浅薄的沉闷局面,把新闻盘活、写好。因此,我们要求的新闻,在对事实的反映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更要有理性的;不仅要反映程序性的,更要反映规律性的。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实事求是的努力把好新闻报道关。
  
  2 新闻报道要有全局观念
  
  新闻报道有没有全局意识,将成为记者决定一则新闻报不报道、如何报道的重要前提。社会上的大众活动五花八门,只有把所报道的事实放到全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背景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才能避免新闻报道中就事论事、不得要领、浅尝辄止等问题。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就必须先确定新闻的采编选题背景是什么,即报道的针对性是什么。这个针对性首先是指当前运行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然后是媒体对事实可能披露的程度,这些都需要新闻记者在掌握微观事例的同时,熟悉宏观情况:胸有全局才能一览众山小。如果没有对全局的把握,仅靠微观事例,就很難采编到一则真正有价值的好新闻。立足全局看局部,一定要有全局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与局部新情况、新事例的对应和整合,否则,报道就会出现不足,让人读来深奥枯燥,感到头重脚轻,就是让人觉得像看多棱镜,事实庞杂,眼花缭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要深入地感知眼前存在的事物,还要掌握许多背景,了解和预测那些隐蔽的、过去的和未知的情况。如此,仅凭观察显然不够,这时候所要推重的便是记者的思考能力。新闻记者应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运动思维的全部优势,形成一种卓然不群的独特思维品质,敏捷性、紧张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便是这种心理素质的浓缩。可以说,新闻记者从准备采访到稿件的完成,其整个活动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迅速做出反映和判定,并能随时修正和改变原有计划,顺藤摸瓜,寻找新问题,发掘新线索,就是对记者思维敏感性的检验。所谓“机遇采访”和“突发新闻”的捕捉尤其需要这样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常说的新闻敏感。采访时要边听、边记、边观察、边思维,迅速判断,抉择写什么、怎样写;写作的过程更要追求快捷,争分夺秒,倚马可得。这种心理素质对于现场采访和现场主持节目的电视记者尤为必要。思维的广阔性要求记者要善于全面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多方面的联络,举一反三。而思维的独立性则要求记者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深入问题内核,揭示事物的本质,从简单的、普遍的现象中发掘深刻的主题。记者的许多有影响的“深度报道”、“追踪报道”和“连续报道”等正是有赖于记者这样的心理素质与全局观念。
  
  3 新闻报道要强调真实性
  
  新闻记者对事实真实地反映,是新闻的根本。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新闻记者对事实的报道,却又难免会带有主观性因素。所以,任何见诸媒体的新闻,都是认识事实和披露事实的一种意识化了的活动结果。新闻应当用事实说话,应当是合乎客观实际的。但纯客观的报道又是不存在的。报与不报、多报与少报、报到什么程度,在报道中反映怎样的价值判断等等,都明显地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然而,真实地报道事实,这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不违反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强化存真意识,就必须处理好客观报道与主观选择的关系。所以,如何准确地选择新闻事实,就要根据新闻价值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当然,在客观报道中,都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倾向。但倾向不是偏见。在报道中要求新闻工作者严格按照事实展开准确的叙述,说合乎事实和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话,不在报道中夹带个人偏见,不夸大成绩和掩饰缺点。倾向在一般情况下只是潜藏在文字的背后。有些报道,受众认为不真实,并不是报道的事实不存在,而是因为以偏概全。所以,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从主观上讲,就必须要考察分析它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切忌不恰当地下结论。
  总之,媒体的报道,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那些最具典型意义,最有指导价值,最能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事实,呈现给受众,以服务和引导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4 新闻报道要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一个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适合做记者;一个没有为人类文明献身精神的人,也不合适当记者。而记者职业要求的底线是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不能不清楚底线,也不能忘记高标。既然做了记者,既然从事了新闻职业,那么,除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我们没有什么放弃不了的利益。除了人类所追求的真理和正义,我们没有什么值得患得患失。如果我们忠诚地履行了记者的职业操守,那也不过是尽了记者的本分和义务。
  社会是由不同的职业组成,我们从事新闻职业,就是向社会签署了一份契约,忠于职守是这个契约的核心,履行记者职责和义务是契约的要求,遵守记者职业道德和纪律是契约的规定。我们既然是新闻职业人,同时也就是契约人,于是,我们活得并不轻松,也不省力,却活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因为记者职业对社会的运转来说应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位新闻职业人都应具备服务于社会的责任。
  
  5 结论
  
  新闻媒体的自身价值往往表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媒体的公信力;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媒体的收视率。新闻记者的价值则是通过新闻作品反映出来,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和新闻导向正是在不断的新闻实践和新闻创新的过程中逐步确立并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孕妇在临床中所享受到的优质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为妇产科未来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在我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进行研究,此次挑选了17年到18年近一年的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方面实际疗效.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开展研究,将所有入选
摘要:“学困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学校的老师面对这个问题是经常为之头痛,而学困生这个问题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例如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一些舆论以及个人对于学习的态度,等等。我们在面对学困生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所有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内在因素要重视,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经过教师们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制定一个好的策略来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要引导他们感受数学的魅力.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初中数学教学这一课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是叫张潜的.我喜欢这个名字,我的ID全用了她.我在BBS上写独身女人的烟,就有人来跟,问:“那写黑豹的也是你?可是你是男生怎么也会写这个?”
三十七 千帆兄: 前函计已登览。函中说某某事,未及详,兹有资料二则,剪附。第一次报道近真,第二次更正,则以“原则错误”、“严重政治错误”等帽子相加,亦可知实质所在,而某
企业投资决策绩效评价指的是对管理者所作出的投资决策的效率及结果科学合理地评价,即:以投资的效率和结果的评价来对管理者的投资决策的绩效做出评价.众所周知,企业的投资决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创新思想的培养,改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刻理解人才的培养内涵,提升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效率,这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新人才;工商管理;思路分析;研究探讨;措施分析  伴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扶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