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甲丙脯酸不良反应

来源 :辽宁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巯甲丙脯酸(简称巯甲)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第一代血管紧张转换酶制剂(ACEI),在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近几年本品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见增多,主要有皮疹、味觉减退、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皮肤反应方明行报道,巯甲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0%,主要为斑丘疹和麻疹样皮疹,有时伴发热和瘙痒;偶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天疱疮样反应和剥脱性皮炎等。我院内科门诊自1990年6月始用巯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2
其他文献
<正>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脑血管意外中,它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而占第三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约为5~20/10万人口/年,其中约51~80%由动脉瘤破裂所引起。
目的探讨RNA干扰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对缺氧/复氧(H/R)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NC组和H/R+siPDCD4组。采用
笔者自2000年4月至2007年4月,采用“卷窗式”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狭窄症患者8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今年1月14日,《新华日报》一版上刊登了我采写的消息《肯德基每年从南京人钱包掏走两亿元》,并且还配发了评论《要研究肯德基》。文章发表后,在报社编辑部和社会上引起一定的
<正> 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明显增多。我院自1974年6月至1985年11月收治9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0例,女23例。年龄16~82岁,平均44岁。>50岁38例,占40.9
<正> 我们从1982年2月开始了激光治疗胆囊炎的初步尝试。现将25例病人治疗结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25例病人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18人,女7人。年龄组:25岁以下1人,25~35岁15人、3
<正> 颈椎侧位裂隙征-假骨折线象是Goldberg首先提出来的,是诊断颈椎病通过颈椎侧位片观察钩椎关节增生肥大的一个较为可靠X线征象。国内有关报道较少,现将我们进行的颈椎骨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巧和体外循环技术以及术后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日益增多,手术后的监护和处理对手术成功和术后恢复起着很大作用.笔者所在医院2
<正> 我院自1986年6月至1987年12月,用氩离子激光器治疗单纯性黄斑裂孔30例(30只眼)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8例(18只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 48例中,男32例,
对于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法进行复位与固定均困难,尤其涉及关节面的骨折,若解剖复位不完全、固定不牢靠,术后易引起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疼痛、骨不连、关节粘连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