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颈管外膜下间隙分离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alot三角胆囊颈胆囊管外膜下间隙分离法(简称外膜下分离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2642例LC术中应用外膜下分离法解剖分离胆囊颈和胆囊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42例LC成功2591例(98.07%),中转剖腹手术51例(1.97%),3例(0.11%)术后残留胆总管远端小结石,无胆管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LC术中应用外膜下分离法,可有效防止胆管和血管损伤,减少胆管和胆囊管残端残留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预处理对移植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供体摘取后常规以4℃UW液
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较小、手术死亡率低,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该术式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肝硬化
门静脉侵犯是肝癌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报道门静脉癌栓(PVTT)发生率为44.0%~62.2%。PVTT是肝癌肝内播散及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根源;此外,癌栓阻塞门静脉,加剧门脉高压,继而引发食道
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又称Ⅱ型高尔基体膜蛋白(Golgi phosphoprotein 2,GOLPH2)和GOLM1,因其在SDS-PAGE中显示相对分子质量为7.3×104,所以称为GP73[
目的目前,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证实,肿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受给药时间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研究,如今大部分的化疗药已经具备了部分时辰化疗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数据。自198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造影技术在婴儿阻塞性黄疸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首先由脐部置入腹腔镜观察及肝脏情况,如果胆囊形态基本正常,通过右肋缘下Trocar孔拖出胆囊底,切开胆囊插管
合并肝吸虫病的肝切除术术后胆漏发生率颇高[1],我们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作肝切除术同时合并肝吸虫病的患者64例,通过量化分析术前病人胆管扩张与术后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