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之法教义学检视

来源 :医学与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刑法原有罪名对基因编辑行为有适用的局限性,故“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作为新罪名,被《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在第三百三十六条之一。该罪的构成不以违反前置法规为前提,将经基因编辑的动物胚胎植入动物体内或仅进行基因编辑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作为入罪的违法性构成要件,“情节严重”之认定是正确适用本罪名的关键;对“情节严重”的认定,须体现该罪对法益的侵害程度;多次实施植入基因编辑胚胎行为、造成母体重伤或死亡、将人兽契合胚胎植入人体内或动物体内等情形;可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其他文献
通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可以极大地促进专业的发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我国医事法学的学科建设,目前对交叉学科的内涵理解还不透彻、深层融合程度还不够;应在新医科背景下,以交叉学科理论为指引,通过强化打造以“法学+”为基础、以“医学+”为特色内容和助力、以“思政+”为突破领域的多维度路径方式,来实现医事法学之交叉学科的深层融合。
基于传染病报告制度的法律规定,本文分析出该制度在实体和程序环节上的问题,即其法律规定滞后、非法定传染病病种规定缺失、报告主体法律责任不明确、报告不及时和现有报告系统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刑法的工具价值、秩序价值与预防价值共同指引下,刑法启动提前和刑法解释扩张的趋势明显,这反映出刑法在积极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也将维护疫情防控秩序作为了重要目标;而基于应对疫情的前期经验,刑法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既要注重自身的预防价值与秩序价值的平衡,以克制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与危害性,又要防止自身工具价值的不当扩张,以避免沦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性工具——具体而言,需要正确理解突发事件的防控秩序与刑法法益的内在逻辑,把握刑法解释的稳定性和严格性要求,并及时向民众宣传刑法的适用情况,以此实现刑法之
依法开展疫情防控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公开疫情信息是依法防控的应有之意。基于突发疫情可能迅速传播的特性及尽早公开疫情信息确实有助于疫情防控的事实,有必要在现有传染病信息公开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突发疫情信息公开制度,既应准确定义“突发疫情”的概念,也应明确突发疫情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政府承担突发疫情信息公开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可考虑引入突发疫情信息吹哨人制度并加以规范,以弥补现行仅由政府公开疫情信息制度的诸多不足、完善我国的突发疫情防控立法。
当代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医学与法学交叉融合培养,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来我国之医学留学生的培养标准缺失,以及生源地和就业地的复杂性和多国别性其法学教育大多沿用国内医学生的培养标准和培养体系——法学教育处于边缘化、本土化和同质化的状态,故欲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医学与法学高度融合的国际化专门性复合型人才,理应充分考量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加大法学专业知识教育的比重,以法学理论的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诊所式”的案例实践教学为手段。
考察与分析规制人体器官移植行为的立法沿革,进而从刑法上探讨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该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建立在社会生命伦理基础上的器官移植监管秩序,而不是供体的身体健康权益;从该罪的规范目的出发,其第一款与第二款是对立关系,组织行为所指向的被“组织”的对象既包括人——供体,也包括信息的聚合,故信息中介行为也可能成为本罪的规制对象。
我国仵作职业历史悠久,至清代已臻完备。从《南部档案》可见,清代仵作的职位设置、招募培养、考核审查、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等均有明文规定,其职业范畴也从殓葬逐渐演变为验尸、验伤等而已具法医雏形,其检验手段和技术对现代法医也有不少启示。
伴随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慢性病和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缓和医疗需求量迅速增长。俄罗斯为解决其缓和医疗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对其公民健康保护领域的基本法中有关缓和医疗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以提升身患不可治愈性疾病公民的缓和医疗保障程度与质量,使之能够在生命最后阶段保持人的尊严、保证生活质量。在社会老龄化程度、疾病谱改变等方面,我国与俄罗斯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但缓和医疗却起步晚、发展慢,在立法领域存在大量空白,故在缓和医疗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俄罗斯的举措对我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对一例交通事故致创伤部位周围神经损伤的伤残等级、损伤与交通事故的关联性之重新鉴定案进行了分析,可资相关法医临床伤残等级的鉴定提供参考。
司法机关对“从严从重”刑事政策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在涉疫情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从严从重”的适用异化:在定罪上,“从严从重”异化为主客观标准的降低及兜底条款的偏向适用;在量刑上,“从严从重”所处理的案件忽视了“禁止重复评价”等其他法律原则.应匡正这些误区,将“从严从重”视为“宽严相济”的“子原则”,在严格把握犯罪认定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类别及数量、犯罪阶段、主观动机等具体评估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进而精准适用相关罪名,严格把握从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