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7761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高位复杂性肛瘘采取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6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以及创面体液渗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渗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应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肛瘘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疼痛程度,减少渗液情况,促使患者手术创面的愈合,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训练提高慢阻肺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 现选择我院2014年09月01日至2015年08月31日到我院进行就诊的9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5例。其中,干预组患者经由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经由西医的治疗方式。同时,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
期刊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应用多索茶碱和氨茶碱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观察中,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对照
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就胃大部切除患者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相关内容以及对疗效实施分析.方法:随机性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例胃大部切除患者实施分析,并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中医临床治疗方式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06月-2014年05月共收治小儿肺炎5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力咳合剂治疗。对比两组前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88%)。另外,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 要】 目的: 探究在老年术中出现窦性心功过缓病症应用中西医结合处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者150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病症,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治疗的先后顺序排号后分为两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病症采用阿托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阿托品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参附注射液进行
期刊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疝气患儿围术期中的效果及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并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应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舒伐他汀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群众对我国医疗卫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医院寻找有效途径来促进自身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建设数字化医院就成了必经之路。因此本文对目前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产生的现象开展了研究,并且针对其不良现象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而保证医院管理决策得到有效落实。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信息化 建设 现状 思考  引言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未实施绩效管理的这段时间为对照阶段,以2015年7月到2015年12月实施绩效管理的这段时间为实验阶段,对比两个阶段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阶段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阶段,组间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