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年龄对亚临床甲减与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n90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即TSH高于正常而甲状腺激素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在西方人中的患病率为4%~10%.有数项观察研究对亚临床甲减者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缺血性心脏病及(或)死亡率进行了比较,但结果不一致,这是由于各项研究的设计和背景不同,如研究对象的选择,或限于女性,或均为老人,也有的不加限制。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降低及胰岛素抵抗在糖代谢异常发病中的作用,探讨正常血糖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期刊
目的 分析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5例PSI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例PSIS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临床特征是:(1)生长发育迟缓;(2)出生时臀位分娩率高;(3)身高159~165 cm,下部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肝细胞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过程中核因子与其启动子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 人工合成具有人胰岛素受体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寡核苷酸-1 441~-1 400片段(US1,42bp)和-638~-493片段(146 bp)以及USI五个鸟嘌呤核苷酸变异处理的寡核苷酸片段US1m5(42bp).在US1和大鼠肝细胞核蛋白提取物(HNE)上形成AGE后进行凝胶阻滞电泳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改善或减缓糖耐量恶化是否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方法 1986年大庆市577例糖耐量受损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3个干预组(饮食、运动和饮食加运动组)进行6年(1986~1992)生活方式干预后又随访14年.本研究将全部受试者按1992年生活干预结束时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分为4组(Quartiles,2hPG均值分别为6.17、9.00、12.07和16.96
患者女性,55岁,因"口干、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18天"人院.患者18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每天饮水量约10 L,伴随尿量增多约每天10 L,无明显多食,但体重下降约7.5 kg。
期刊
目的 利用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剔除小鼠模型研究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对雌鼠和雄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取二月龄OPG基因剔除(OPG-/-)的雌鼠和雄鼠各20只.随机分为雷洛昔芬组(3 mg·kg-1·d-1)和安慰剂组,另取野生犁雌鼠10只作为对照组,1个月后杀鼠取材.测量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形态计量学,并进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破骨细胞染色,评价雷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缺陷.绝大多数的欧美2型糖尿病患者均肥胖,而肥胖所致的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导致该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但是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还不到半数.胰岛素抵抗抑或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是亚洲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病的主要因素尚不明了.本文调查了解中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状况并观察格列齐特(达美康(R)缓释片)强化治疗对
期刊
采用营养不良法建立官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大鼠模型,发现IUGR大鼠胰腺发育受损、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糖耐量受损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李栩医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女性患者,12岁,因“反复颈前部肿大4年”入住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患者4年前偶因“上感”至外院就诊时,体检发现颈前部肿块,经B超检查为“甲状腺肿大”,患者当时无明显心悸、多汗,无多食消瘦,无双手震颤、大便增多等不适。
期刊
Menin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l)基因编码的蛋白.MENl基因的突变引起Menin表达缺失,最终引起患者内分泌腺多发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肿瘤(以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常见)和垂体前叶瘤(以催乳素瘤常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