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na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胆道内镜技术,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的胆管狭窄进行了诊断和分析;采取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支撑狭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胆道造影和内镜综合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92.86%,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进行了2次肝移植).通过胆道造影明确诊断的4例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1例2次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用支撑管分别支撑3、4个月时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拔管治愈;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镜下观察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 应用胆道内镜诊断胆管狭窄直观可靠.胆道狭窄扩张支撑后拔管的标准为:T型管造影通畅无狭窄,内镜观察狭窄环消失,吻合口处黏膜移行.通过内镜技术治疗胆管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和方便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输尿管异位开口发病机制、病因、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至今所收治 44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结果  4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全切 6例 ,肾
目的:研究筛选保利甘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姜黄素、五味子醇甲含量,以姜黄素、五味子醇甲为考察指标,对影响保利甘胶囊的提取工艺
根据俄“暴风”超空泡鱼雷公开资料,运用气体发生器及动力源火工品设计原理,进行超空泡鱼雷超空泡发生器方案论证,对超空泡发生器气源类型、总体结构、气量调节等关键技术进
目的 探讨处理临床工作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协调配合的策略.方法 结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与药师岗位职责的界定和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
研究了酸性化学镀Ni-Cu-P镀液的pH值对镀层性能和镀速的影响.采用酸性镀液体系,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化学镀Ni-Cu-P的工艺配方为:0.3 g/L CuSO4·5H2O, 25 g/L NiSO4·6 H2O,
文章首先对虚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用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虚拟图书馆的易用化服务、虚拟图书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虚拟图书馆的网上咨询服务和虚拟图书馆的最新信息报
对于现场无法进行静载荷试验的复合桩体,本文通过复合体承载力计算,并结合施工技术资料和试验检测资料,对承载力进行评价.这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的探索低分子量肝素钠改善皮瓣血液循环的机制。方法将48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外用低分子量肝素钠乳膏)和对照组(外用凡士林),每组24只。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头侧
目的报告一例外生殖器黄曲霉感染。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学检查、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33岁,5个月前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_1型,经化疗诱导缓解后接受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早期疗效。方法 1997年6月到2004年12月间治疗121例Ⅰ、Ⅱ期肺癌患者,其中Ⅰ期101例,右上叶切除术为34例,右中叶为1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