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需要科学教师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经历与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参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76
  一、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现状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教学环节的参与度,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师发现学生在参与科学实验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不愿参与
  有些教师一味强调记忆,强调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照着书上的步骤做,机械记忆书上的概念。课堂缺乏新意和活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驱力,自然不愿主动去参与。
  (二)胡乱参与
  有些课堂中,由于教师缺少明确的指导,很多学生的活动内容与本课内容无关,即使相关也没有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生忙了一节课,却一无所获。
  (三)被动参与
  在很多小组实验中,教师发现经常出现一个学生包办而其他三人旁观的现象。由于没有养成民主平等的观念,学生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被默认为能力差异,成绩差的学生失去了发言权,也失去了操作权,只能被动参与其中。
  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策略
  (一)巧设导入,诱发参与
  小学生有自己的认知发展特点,他们好动、喜欢玩,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对科学课的参与深度和广度与课程开始时教师的导入设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科学素养水平,设计巧妙、有效的导入情境,让学生对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
  例如,教学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运载火箭”第二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情境。
  师:我国是火箭技术的发源地,现在的运载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当今世界的航天大国。你知道火箭是如何升空的吗?
  学生借助上节课的学习,回忆得出:火箭是靠反冲作用升空的。
  师:如果把火箭喷火改成喷水,火箭还能升空吗?
  学生经过讨论,出现了三种观点:能;不能;不确定。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所以课前做了一个实验,大家想知道结果究竟是怎样的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出示14秒的自制水火箭发射视频)
  学生看完惊呼:喷水也能使火箭飞起来,真神奇!
  师:(出示自制的水火箭)这就是视频中的“水火箭”,大家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这样的水火箭?
  学生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教师从自制的水火箭放飞视频引入,不仅为学生展现自制学具之美,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后续的制作、放飞、改进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整堂课一气呵成。
  (二)巧设活动,主动参与
  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探究活动。科学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探究环节,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中的探究活动大致可分为实验类、观察类和制作类三种。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如分组与演示相结合,把几个小活动整合为一个大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探究能力。
  (三)巧设拓展,深度参与
  一堂好的科学课不光是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深度参与性,在课后想方设法弄清其中的科学奥秘。
  例如,教师在教学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玩‘潜水艇’”一课时,通过实验学生已经认识到改变“潜水艇”里的水量可以改变它的沉浮。结课时教师出示了笔帽、回形针和矿泉水瓶做的浮沉子演示器,当学生看到教师在不接触笔帽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操纵它的沉浮时,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教师于是适时地说:“这个浮沉子做起来并不难,所有的材料都很容易找到,如果有兴趣大家回家可以做一做。”下课时,许多学生都涌上讲台借实物来参考,嘴里还嘀咕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上课时,很多学生都做成了浮沉子,急欲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挑选了几个学生上台演示,的确做得不錯。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做成功,教师就让做成功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原因,并谈谈自己制作的要领。教师发现他们不仅津津乐道而且头头是道,看来这样的拓展活动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给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效,需要科学教师长期去关注、实践和探索。一堂科学课,无法面面俱到关注所有核心素养,但可以重点关注一个或几个核心素养,相信经过小学六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定会有所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启萄.美国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启迪[J].现代教育论丛,1985(1):42-45.
  [2] 刘丹.深入本质的超前思考——评《无须懊悔》[J].科学课,2004(10):50-51.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学校是学生顶岗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学生顶岗实习人身损害负有防范责任。《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效规范了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彰显了职业学校在顶岗实习活动中防范学生人身损害的责任,但也存在操作性不强、法律后果规定缺失等不足。为更好地防范学生遭受顶岗实习人身损害,在进一步完善《规定》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强化职业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人身损害的防范责任。  关键词:职业学校;顶岗实习;人身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主的学科,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探讨语文知识。教学改革也引入了生活化的教学概念,这对提升整个教学质量都是非常关键的。从加强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加强教学策略的生活化;加强学习,树立生活化理念;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融入了课堂,不仅拓展了教学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化;趣味性;名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89  自2
期刊
摘 要: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发展进入了深入推进阶段。近些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做出了很多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具有一定代表性。军事课教学、科学研究和活动开展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三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国防教育;可行性路径;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28-02  DOI:10.16657/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去触摸那些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法,以“评点批注”的形式作为“文本细读”的载体,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味与情致。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细读;评点批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138-02  DOI:10.16657/j.cnki.
期刊
摘 要:压杆稳定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高等院校对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普遍接受和理解程度低。实践证明引入ANSYS到《钢结构》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对国际知名软件的了解。对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ANSYS;钢结构;压杆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05-02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阅读习惯;分级阅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80  “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摘 要:汉语作为母语,融基础性和工具性为一体,是人们日常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主要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等形式。朗读即是用口头表达再现书面语言,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韵表达文章意境和感情色彩,它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基于语文的历史,语言的属性,语文的民族性,现主要论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  关键词:活力;教学;朗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科学指导不仅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等意义重大。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科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
期刊
摘 要:幼小銜接是幼儿园和小学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当前幼小衔接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超前、教学管理小学化、教育评价绝对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应仅仅从教师或者家长的微观角度出发,更应在宏观的调控上进行努力。  关键词:幼小衔接;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