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师刺激孩子阅读的小花招,很好使呢!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眼的功夫,宝贝上学的第二个9周已经过了。回想宝儿从上学前班K班以来在阅读上的种种进步,我不得不佩服这一段时间他的老师们想出来的种刺激孩子爱上阅读的小花招。
  
  因材施教,分组阅读
  刚上K班时,班上大部分孩子像宝儿这样,在公立或是私立学校上过学前班,已经可以阅读简单绘本了,而另一些呢,是第一次走进学校,甚至根本就不会英语,而几个极少数的,家长抓得比较紧,已经基本上可以阅读二年级以上的绘本了。在这种水平极为不平衡的情况下,老师居然也能进行阅读教学,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提高,这才是让我佩服的地方。
  老师的做法很简单:根据孩子的水平,把一个班再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段教学:在教26个字母的时候安排另外几个小组的孩子们阅读讨论,当然这样老师的工作量要比全班集体教学来得大,可是却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有成就感。
  这个教学方法也延续到了现在的一年级班上,他们的阅读是根据颜色来分的,不同颜色的盒子里装的是不同难度的书籍,孩子们一目了然,可以自行在不同的盒子里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得到不同的奖励。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尽管没有言明,从书本的厚度中,聪明的孩子们早就意识到了不同盒子里的书难易程度不同,自然都想有能力看最难的书。这里面,老师功不可没啊。老师的标准就是上不封顶,能读到几年级的书就给他们找那个水平的书来读,但下面是要保底的:就是一定要达到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这就像玩游戏打通关一样,孩子们总有向前努力的目标,这种教学是不是很有特色?
  
  定书单,书市和图书捐赠
  宝儿的学校每年跟图书出版商,地方书店都有协议,孩子们每个月几乎都会从学校拿回一个购书单,从这里订书,学校将免费得到一本同样的,当然这购书清单也是老师根据孩子不同的阅读水平选择的,我家宝儿和贝贝的购书单上的书目就完全不一样,老师非常鼓励大家从这上面购书。嘿嘿,今年光是上半学期给宝贝俩买书,就超出了我们的全年预算。不过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宝儿的阅读理解成绩,从原来的每分钟正确阅读单词数67个到9周后的119个字,阅读后回答问题从不合格(6个问题对4个)到全部答对,这个钱花的还算是值得吧?
  宝儿学校每年还会举办书市,有时是在书店举办,有时则会把书直接运到学校图书馆卖。宝儿学校每年一次,按年级孩子们轮番去书店看书,听老师讲故事,甚至学校还会请人来表演吸引孩子们前往书店。书市一般都是晚上6-8点,对老师来说需要加班,他们会在书店里给大家一个购书单,买不买自愿,书店会将学生的购书款按百分比捐给学校,或是捐赠图书。俺就是从那时喜欢上美国儿童绘本的。
  至于捐赠书籍,在这里就更为常见,贝贝学校图书馆的很多书籍都是学生捐赠的,有的上面还写着捐赠者的姓名。这两天,宝儿学校就在捐书,要孩子们把看过的书捐给低收入学区,应该就像国内的“小桔灯”吧。很喜欢这种活动,我们也受益于别人的捐助,至少我家贝贝看的书我们买的就很少,基本上都是从她学校图书馆借的;这种活动也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而且让书流动起来远比个人收藏更有价值和节约能源;当然,也为家里清出一些继续买书的空间。大家互惠互利,何乐而不为?
  
  义工妈妈晨读与每天15分钟课外阅读
  从K班开始,每天早晨正式上课之前,都有PTO的义工妈妈在老师准备教案的时候带孩子阅读,妈妈们会自行选择自家孩子最爱的读本,给大家讲故事,由于每个孩子的口味不同,所以各个家长带来的书籍也就不一样,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
  至于课外,贝贝现在是每两周从图书馆借回一本老师选的书,每周末带回3本书和一个相关的小玩偶,平时老师要求家长能给孩子读10分钟的书,我基本上是早晨送贝贝上学时陪读10分钟,半年多坚持下来,现在的贝贝虽谈不上自主阅读,但对书本已经有了基本概念,习惯于每天早晨到学校先进图书馆了,也不错哈。
  至于宝儿,上K班的时候是要求家长每天陪孩子阅读15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则是自主阅读。每个月初的时候,老师也会给孩子们带回家一张卡通表格,让孩子们在家里阅读之后自行填写,非常有趣。在书籍选择上,除了要求是适合他的阅读水平,没有任何多余条件,换句话说,就是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爱上阅读。
  
  教孩子阅读赚钱回馈社会
  孩子们通过每阅读一本书,家长付5毛钱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额的金钱,这笔钱将捐助到专门资助早产儿的机构March of Dimes基金会。这种教会孩子们通过读书的方式来做慈善事业的,真是新颖,赢得了家长的赞同,对孩子来说,刺激读书是一方面,还训练了孩子的理财观念,那一阵子感觉宝儿的数学都好了很多哈。
  宝儿参加这项活动两年,别的不说,每年的10月份(活动为期一个月),读书都比较自觉卖力,不仅是为了从父母那里拿到捐款,更重要的是人家还有读书冠军可拿,想想看,是不是蛮有趣的?
其他文献
我的女儿挺老实,出门在外,别人拿走她手里的玩具,她不会要,直接就给人家,之后再玩别的;别的小朋友推她一下,她也不还击。我觉得没问题,可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却觉得这样的孩子“熊”,叫女儿和人打架,我觉得不对,可又不知道如何说服他们。之前也是因为爷爷老是追着孩子喂饭,导致了一场家庭大战。我是媳妇,有些话不好说,我希望给点建议,尤其是如何面对一些分歧。其实孩子很平静,她很乐意把东西给别的小朋友玩,当然要是实
期刊
可以让孩子报几天的那种班,不要去报那种几年的班。    李子勋:我想关键是这个焦虑可能是来自于对一个结果的期待。比如说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讲,去报奥数,报一些艺术、美术的班我是支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信息,对孩子的刺激总是有好处的,但焦虑可能是来自于对结果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学了以后变得卓越或者优秀。  比如让他学钢琴,钢琴就要考出九级来;让他去学游泳,游泳就要能够参加比赛拿分。这样追求功效,也
期刊
在没有民主的家里,孩子是不会拿这样的头衔冠在你头上的。    还记得暑假时,我在上班,小女宅在家,我俩交流几乎全靠短信。鉴于我短信巡逻监视的厉害,小女每每给我短信,从来都不是“妈妈”称呼。一会儿“华罗庚婶婶:数学做完了”;一会儿“媒婆大人:你介绍的文章读完”;一会儿“土豆丝教主:你买的土豆歪瓜咧枣,皮不好削”;一会儿“优秀饲养员:带个冰棍回来”。  越来越民主,相处越来越融洽的子女关系上,我们这些
期刊
每个女人都需要一个大肚皮紧紧抱着,如果你不给她你的肚皮,她就会抱着儿子的肚皮不放。    上次到台北讲课,印象最深的是一对夫妇,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正因为他们并不突出,才成了“典型”。  他们年龄不大,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四岁。兄弟二人十分机灵,说起话来,眼睛溜来溜去,家中的事报告得有板有眼。可谈起学校,立即变得无精打采。很明显,上课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家庭拜访我的原因,就是小
期刊
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错,基本上儿子要什么都能满足。最近,我发现他花钱大手大脚,一个月500元的零花钱都撑不到月底,而且非让我给他买1000多元一双的名牌运动鞋,而他平日里并没有参加什么运动项目。我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好,很想帮他改变。最近,有朋友给我出主意,说让我们装穷,告诉儿子公司破产了,这样他就会约束自己的消费需求,没什么指望,就会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了。我觉得似乎不太妥当,可是如果有钱不让儿子花,
期刊
女儿15岁,正在上初二,学习一直很好,我们也很省心。前不久学校开家长会,散会的时候,一个男生的父亲叫住了我,说他们悄悄看了儿子的聊天记录,他的儿子经常和我女儿在网上聊天,相互会说喜欢你,还聊一些功课之类的话题。他请我管住自己的女儿,最好能断绝来往。回到家,我们两口就开始旁敲侧击地问女儿,想不到女儿很坦然,说她就是有点儿喜欢那个男生,因为他非常正直。我们提醒她不能早恋,她说你们大人真龌龊。她看起来非
期刊
创造能力有多重要  2008年经济危机中,澳洲一些大公司削减职位的一条标准是:不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以及可以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再看身边事业成功的朋友,能明显感觉到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创造力。  创造力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我喜欢看澳洲各种广告,平面的立体的,路牌的电视的,各种创意让我惊叹和发笑。电视剧《绝望主妇》,不仅看到作者对世事清晰的洞察,残酷的清醒,充满智力快感的幽默,最让我惊叹的是绝妙的创造力、
期刊
有一次,我去西部讲学。讲学之余,朋友请我帮忙,让我跟他的亲戚一家三口好好聊聊。见到那家人后,通过他们自我介绍了解到:父亲肖先生,50多岁,毕业于名校,某国有大型企业总工程师;母亲周女士,某高校教授;儿子虎子,17岁,重点中学读高一。   男孩叫虎子,可他的外表和气质都跟老虎相差实在太大啦!虎子个子矮小、身形消瘦、无精打采,坐在那里胆怯地缩成一团,连看都不敢看我一眼。   我让他们每个人都说一下情况
期刊
非常多的人迷信“速成”,相信只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不用刻苦用功就能学好。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速成班的广告,很多家长也相信这样的广告。  但是,当我们的学习经验越来越丰富,就会明白,在学习上出类拔萃绝非一日之功,勤奋是学习者最好的老师,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在学习上投入精力少的人更容易相信速成的神话,因为他们不了解学习的规律。到处传递这样的消息:一周弹一次琴,就能轻松过十级,只要孩子聪明;学习课本知识也
期刊
在德国放假的日子,我喜欢坐在落地窗前,看小区里的孩子们玩耍。他们经常成群结队,从这家玩到那家。总有几个孩子,默默地坐在地上发呆或画画,舒服自在。这时,我常想起国内那些总是穿梭在一个接一个补习班里的孩子,为他们错失的童年快乐叹息。    有空的孩子不无聊  住在我家的斜对面的扬,经常抱一堆玩具来我家找我儿子小K玩。我经常在一旁观察他们玩耍的情形。他们不一定会玩相同的玩具,大多数时间是交换玩,一边玩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