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在建筑设计不同阶段,建筑师的工作特点及现状,浅析各自的局限和欠缺,以及常遇到的问题的应对。
关键词: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拆分;局限;交接问题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onstruction,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architects, limitations of the respective and deficiency, and the problems of coping.
Key words: scheme design; construction design; separation; limitation; Handover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建筑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它们是在设计流程中的一个纵向关系,前者侧重创意、概念、基本的功能布局,后者则是对前者的细化、具体如何建造实施的深入表达。若一个建筑师的设计工作贯穿从方案到施工图这两个阶段,就要求在前期能拿出好的创意,组织好空间和平面功能,推敲好建筑体型关系及立面,需要较强的美学素养,后期还要具备详细设计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如熟练掌握各类技术规程法规、构造做法,熟悉本专业及各专业知识,并能做综合运用。这对建筑师的要求就非常高和全面。而实际大部分人都是擅长其中某一个阶段的设计,如只做方案,或做施工图。由此形成了目前建筑设计常见的几种模式,这可以是针对一家设计单位,也可以是针对做为建筑师的具体个人。
第一种模式就是做方案加施工图的全程设计,此模式相对较全面,对于建筑师个人,也最能体现自身功力和价值。在过去传统的老牌设计院,对新人的培养和使用也大都是遵循这个模式,毕业生一开始从小规模建筑开始做起,参与甚至主导做方案,方案成熟后继续参与完成施工图,这也是培养锻炼人的很好方式,做一个完整项目全程的设计,每一阶段也是对前一部分工作效果的验证,这样下来收获很多。
第二种模式是只做前期方案设计,近些年客户及大众的要求和鉴赏力都已提升,对建筑创作质量要求已大大提高,这就要求拿出更优秀的方案和创意,因此涌现出一批专做方案的高手,如某些设计院的方案创作部门,以及只做方案的设计咨询公司。这类建筑师里面相当多的人很才气,尤其在建筑造型及立面上总能拿出非凡的作品,方案招投标和市场的需要,出现很多只做前期方案的设计师。不过此模式也有一定局限,如果不再进行深入设计一直停留在前期设计层面,对于新人成长缺少后期设计的学习锻炼,势必在建筑技术的提高上会有欠缺,对于方案的如何实施难以很清楚的把握。也有一部分人还不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设计的内涵,工作多年后还只是停留在方案阶段而不喜欢去做一下施工图,这也与当前只想着成名的浮躁风气有关。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方案创作不需花太多心思去研究掌握大量繁杂的技术规程及法规,以至于当前大量所谓建筑师对这一职业的理解过于肤浅,缺乏深厚的技术知识做支撑,而且此类中相当一部分也只是在照搬照抄方案,在设计上缺乏分析能力和特色。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只做施工图,有的是因单位前期方案中标项目偏少,有的则是考虑高效而在单位内成立专做施工图的部门。对于施工阶段的设计师,他们中有的人也未必是做不出好方案,只是更愿意深入研究学习建筑技术,能清醒认识到施工图设计是设计过程和这个职业所必须的重要部分,还有的人属于思维较理性而擅长适合做施工图的,以及方案能力弱竞争淘汰下来的人也自然只能去做施工图。这里面的人各自能力也不同,有的施工图设计师同时有很好方案优化能力,但有的就是缺乏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设计意识,不善于多思考,甚至可称为装配工、画图匠。
以上三种模式,是目前常见的形式,只是后两种就是第一种整体模式的拆分,大部分设计单位内部都有此拆分模式,是考虑提高效率和人力资源的更好利用。如分有方案组和施工图组两套设计团队。常见的是方案组最有才气的主创设计师主导构思勾草图定稿,其余人主要是协助绘图和细化,方案完成后流转到下一流程,由施工图组完成施工图,包括复杂项目的初步设计。而且在施工图组内一个施工图项目往往又会有细化的分工。整个设计过程从方案到施工图就象一条生产线,每个人如同是流水线上作业的不同工种。这样安排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人的特长,不过对于个体的每个人,所强化的领域就只限于自己所做的这部分,突出了专而弱化了全,如果个人具体工作内容长期不做调整,从建筑师的职业发展角度看肯定是不够全面。
此外方案加施工图拆分的设计模式还需要一个方案与施工图交接的过程,往往在交接階段,总会出现衔接问题,如施工图设计单位或团队经常抱怨方案设计不成熟或达不到供施工图交接的深度,方案设计人也曾抱怨做施工图的接收人总是什么都要等现成的要的太过于具体,还有按施工图房子建起来,方案的立意没体现出来。针对这些,有问题总是难免的,首先各自需要有协作意识,抛弃本位主义的心态,如果喜欢建筑设计这一行业就自然会想到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尽量做好,大家抱着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精品的目的,矛盾就不难解决。
其实方案设计的深度标准要求并不如施工图那么完备具体,而且方案创作本身就相对感性的成分多一些,难免会有对交接深度要求的分歧,做为方案设计方,方案做的好,施工图设计方自然就会对你认可和尊敬,反之,从一开始对方案都不认同,那么以后合作自然不会很顺畅。那么怎样算方案做的好?首先方案设计要先有个整体的把握,平面布局、空间关系、造型、立面等主要脉络要清晰合理,有人往往只注重造型和立面而忽视了平面功能和空间关系的合理性,尤其是当前很多方案设计师只想一鸣惊人而不能踏实研究建筑的内涵,如果建筑设计只是玩造型和立面,那么不用学建筑,美术学院出来人一样可以做到甚至比你玩的更好。同时方案应注意设计文件的表达要到位和基本正确,至少平立剖面图在大方向上要对接的上。其次为了方案能实现,一定要了解必须的建筑技术及法规规程方面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信息量非常大,那么就先抓主要的,如规范方面,防火规范的基本要求,设计通则和各类建筑设计要求,并且熟悉技术措施,如结构常识,机电设备的布置要求等等。尽管方案文件是越详尽越好,但总会有表达不到的地方,方案也应提出一些设计指导原则给下一流程,并做施工图设计的跟踪。反过来说,施工图的设计,应有对方案优化的意识和能力,方案本身就是侧重在创意,由你来帮他们实现,通过深化设计,将方案推敲的更合理,将规范规程和各专业要求准确把握与合理组织。施工图也有大量的设计成分,而且很多是在细节,如果只是个不能学会思考的装配工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总之,方案与施工图阶段拆分的设计的模式较为普遍,有它的优势因此不会改变,做为合格的建筑师无论做哪个阶段都应有做全程设计的能力,设计中应能做整体把握,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做好看又好用的设计。
关键词: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拆分;局限;交接问题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onstruction, 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architects, limitations of the respective and deficiency, and the problems of coping.
Key words: scheme design; construction design; separation; limitation; Handover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建筑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它们是在设计流程中的一个纵向关系,前者侧重创意、概念、基本的功能布局,后者则是对前者的细化、具体如何建造实施的深入表达。若一个建筑师的设计工作贯穿从方案到施工图这两个阶段,就要求在前期能拿出好的创意,组织好空间和平面功能,推敲好建筑体型关系及立面,需要较强的美学素养,后期还要具备详细设计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如熟练掌握各类技术规程法规、构造做法,熟悉本专业及各专业知识,并能做综合运用。这对建筑师的要求就非常高和全面。而实际大部分人都是擅长其中某一个阶段的设计,如只做方案,或做施工图。由此形成了目前建筑设计常见的几种模式,这可以是针对一家设计单位,也可以是针对做为建筑师的具体个人。
第一种模式就是做方案加施工图的全程设计,此模式相对较全面,对于建筑师个人,也最能体现自身功力和价值。在过去传统的老牌设计院,对新人的培养和使用也大都是遵循这个模式,毕业生一开始从小规模建筑开始做起,参与甚至主导做方案,方案成熟后继续参与完成施工图,这也是培养锻炼人的很好方式,做一个完整项目全程的设计,每一阶段也是对前一部分工作效果的验证,这样下来收获很多。
第二种模式是只做前期方案设计,近些年客户及大众的要求和鉴赏力都已提升,对建筑创作质量要求已大大提高,这就要求拿出更优秀的方案和创意,因此涌现出一批专做方案的高手,如某些设计院的方案创作部门,以及只做方案的设计咨询公司。这类建筑师里面相当多的人很才气,尤其在建筑造型及立面上总能拿出非凡的作品,方案招投标和市场的需要,出现很多只做前期方案的设计师。不过此模式也有一定局限,如果不再进行深入设计一直停留在前期设计层面,对于新人成长缺少后期设计的学习锻炼,势必在建筑技术的提高上会有欠缺,对于方案的如何实施难以很清楚的把握。也有一部分人还不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设计的内涵,工作多年后还只是停留在方案阶段而不喜欢去做一下施工图,这也与当前只想着成名的浮躁风气有关。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方案创作不需花太多心思去研究掌握大量繁杂的技术规程及法规,以至于当前大量所谓建筑师对这一职业的理解过于肤浅,缺乏深厚的技术知识做支撑,而且此类中相当一部分也只是在照搬照抄方案,在设计上缺乏分析能力和特色。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只做施工图,有的是因单位前期方案中标项目偏少,有的则是考虑高效而在单位内成立专做施工图的部门。对于施工阶段的设计师,他们中有的人也未必是做不出好方案,只是更愿意深入研究学习建筑技术,能清醒认识到施工图设计是设计过程和这个职业所必须的重要部分,还有的人属于思维较理性而擅长适合做施工图的,以及方案能力弱竞争淘汰下来的人也自然只能去做施工图。这里面的人各自能力也不同,有的施工图设计师同时有很好方案优化能力,但有的就是缺乏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设计意识,不善于多思考,甚至可称为装配工、画图匠。
以上三种模式,是目前常见的形式,只是后两种就是第一种整体模式的拆分,大部分设计单位内部都有此拆分模式,是考虑提高效率和人力资源的更好利用。如分有方案组和施工图组两套设计团队。常见的是方案组最有才气的主创设计师主导构思勾草图定稿,其余人主要是协助绘图和细化,方案完成后流转到下一流程,由施工图组完成施工图,包括复杂项目的初步设计。而且在施工图组内一个施工图项目往往又会有细化的分工。整个设计过程从方案到施工图就象一条生产线,每个人如同是流水线上作业的不同工种。这样安排可以充分发挥不同人的特长,不过对于个体的每个人,所强化的领域就只限于自己所做的这部分,突出了专而弱化了全,如果个人具体工作内容长期不做调整,从建筑师的职业发展角度看肯定是不够全面。
此外方案加施工图拆分的设计模式还需要一个方案与施工图交接的过程,往往在交接階段,总会出现衔接问题,如施工图设计单位或团队经常抱怨方案设计不成熟或达不到供施工图交接的深度,方案设计人也曾抱怨做施工图的接收人总是什么都要等现成的要的太过于具体,还有按施工图房子建起来,方案的立意没体现出来。针对这些,有问题总是难免的,首先各自需要有协作意识,抛弃本位主义的心态,如果喜欢建筑设计这一行业就自然会想到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尽量做好,大家抱着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精品的目的,矛盾就不难解决。
其实方案设计的深度标准要求并不如施工图那么完备具体,而且方案创作本身就相对感性的成分多一些,难免会有对交接深度要求的分歧,做为方案设计方,方案做的好,施工图设计方自然就会对你认可和尊敬,反之,从一开始对方案都不认同,那么以后合作自然不会很顺畅。那么怎样算方案做的好?首先方案设计要先有个整体的把握,平面布局、空间关系、造型、立面等主要脉络要清晰合理,有人往往只注重造型和立面而忽视了平面功能和空间关系的合理性,尤其是当前很多方案设计师只想一鸣惊人而不能踏实研究建筑的内涵,如果建筑设计只是玩造型和立面,那么不用学建筑,美术学院出来人一样可以做到甚至比你玩的更好。同时方案应注意设计文件的表达要到位和基本正确,至少平立剖面图在大方向上要对接的上。其次为了方案能实现,一定要了解必须的建筑技术及法规规程方面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信息量非常大,那么就先抓主要的,如规范方面,防火规范的基本要求,设计通则和各类建筑设计要求,并且熟悉技术措施,如结构常识,机电设备的布置要求等等。尽管方案文件是越详尽越好,但总会有表达不到的地方,方案也应提出一些设计指导原则给下一流程,并做施工图设计的跟踪。反过来说,施工图的设计,应有对方案优化的意识和能力,方案本身就是侧重在创意,由你来帮他们实现,通过深化设计,将方案推敲的更合理,将规范规程和各专业要求准确把握与合理组织。施工图也有大量的设计成分,而且很多是在细节,如果只是个不能学会思考的装配工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总之,方案与施工图阶段拆分的设计的模式较为普遍,有它的优势因此不会改变,做为合格的建筑师无论做哪个阶段都应有做全程设计的能力,设计中应能做整体把握,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做好看又好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