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要分析了贫困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强辅导员的教育素质培养,锻炼贫困生的能力、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感恩教育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贫困生 思想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000-00
扩招10年来,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增加了5倍,农科院校学生数量却只增加了2倍,所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1%下降到1.9%[1]。全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5%,而农科院校贫困生的比例则在30%左右,贫困面更大。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贫民,由于经济基础较差,贫困生经常表现出自卑、焦虑、忧郁、封闭、依赖和无奈,亦会表现出虚荣、逆反、攀比、偏激等心理问题,这些精神压力影响着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1 贫困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贫困生约占我院在校学生总数的35%左右,为了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从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到各种校级、院级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乃至胡学爱奖学金、丁培合助学金等各类社会资助,以及提供的各种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已经相对成熟。但重资助、轻教育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我院贫困生资助和管理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辅导员老师,虽然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较为了解,由于没有从事过心理学研究,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的专业素质,难以把握尺度,由于贫困生心理的特殊性,教育过重怕伤害学生脆弱的身心,教育过轻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2]。由于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滞后,导致有些贫困生对资助抱着“嗟来之食”的消极心态,对所获得的资助不是正确地解决自己的生活难题,而是铺张浪费,甚至大肆挥霍。对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认为理所当然,消极怠工,心安理得地一次次向学校申请补助,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受其影响,夸大其词,编照谎言,来获得学校资助。
2 贫困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对辅导员老师的教育素质培养
針对目前现状,应对辅导员老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学培训,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辅导员在贫困生教育中度的把握,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使辅导员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创造性地解决贫困生的思想问题。
2.2 锻炼贫困生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贫困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贫困生竞争力的关键。贫困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应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3]。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贫困生应通过一些技能培训,才能有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与广泛地勤工助学领域。在我院,可以结合我们学院在科研项目方面的优势,合理地让贫困生参加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可以在让贫困生获得资助的同时,锻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从而提升自信心,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2.3 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贫困生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易于形成自卑、偏激、逆反等心理问题。在对贫困生教育时,要注意尊重、理解、关爱他们。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物质贫困,更要帮助他们解决精神贫困,培养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4]。通过竖立贫困生自强自立的榜样,使贫困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以良好的成绩来补偿贫困所带来的心理落差。这不但使贫困生树立了信心,亦使其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4 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我们的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帮助贫困生学生做人、学会做事、更好学会感恩,要让他们在学校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获得是资助者的关爱和情谊。要教育贫困生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关爱,要让其清晰地认识到回报社会的关爱是他们的责任。贫困生只有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关怀和帮助,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 贫困生思想教育展望
高校贫困生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教育工程,涉及到国家的投入、社会的支持、家庭的责任以及贫困生自身的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鼓励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其积极面对人生的信念,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帮助他们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脱贫,使其今后能够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http://news.e21.cn/html/2009/gdjy/551/20091124114212_1259034132835374146.htm.
[2] 吕楠,段雪芬,何诣寒.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西南交通大学,经营管理者,2009,8:248.
[3] 许丽芬.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教育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8:197-198.
[4] 陈阳春.高校贫困生軐特征及教育对策探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280-282.
关键词:贫困生 思想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000-00
扩招10年来,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增加了5倍,农科院校学生数量却只增加了2倍,所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1%下降到1.9%[1]。全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大约为15%,而农科院校贫困生的比例则在30%左右,贫困面更大。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贫民,由于经济基础较差,贫困生经常表现出自卑、焦虑、忧郁、封闭、依赖和无奈,亦会表现出虚荣、逆反、攀比、偏激等心理问题,这些精神压力影响着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1 贫困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贫困生约占我院在校学生总数的35%左右,为了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从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到各种校级、院级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乃至胡学爱奖学金、丁培合助学金等各类社会资助,以及提供的各种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已经相对成熟。但重资助、轻教育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我院贫困生资助和管理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辅导员老师,虽然其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较为了解,由于没有从事过心理学研究,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的专业素质,难以把握尺度,由于贫困生心理的特殊性,教育过重怕伤害学生脆弱的身心,教育过轻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2]。由于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滞后,导致有些贫困生对资助抱着“嗟来之食”的消极心态,对所获得的资助不是正确地解决自己的生活难题,而是铺张浪费,甚至大肆挥霍。对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认为理所当然,消极怠工,心安理得地一次次向学校申请补助,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受其影响,夸大其词,编照谎言,来获得学校资助。
2 贫困生思想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对辅导员老师的教育素质培养
針对目前现状,应对辅导员老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学培训,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辅导员在贫困生教育中度的把握,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使辅导员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创造性地解决贫困生的思想问题。
2.2 锻炼贫困生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贫困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贫困生竞争力的关键。贫困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应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3]。现在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贫困生应通过一些技能培训,才能有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参与广泛地勤工助学领域。在我院,可以结合我们学院在科研项目方面的优势,合理地让贫困生参加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可以在让贫困生获得资助的同时,锻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从而提升自信心,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2.3 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贫困生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易于形成自卑、偏激、逆反等心理问题。在对贫困生教育时,要注意尊重、理解、关爱他们。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物质贫困,更要帮助他们解决精神贫困,培养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4]。通过竖立贫困生自强自立的榜样,使贫困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以良好的成绩来补偿贫困所带来的心理落差。这不但使贫困生树立了信心,亦使其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4 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我们的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帮助贫困生学生做人、学会做事、更好学会感恩,要让他们在学校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获得是资助者的关爱和情谊。要教育贫困生以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关爱,要让其清晰地认识到回报社会的关爱是他们的责任。贫困生只有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关怀和帮助,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3 贫困生思想教育展望
高校贫困生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教育工程,涉及到国家的投入、社会的支持、家庭的责任以及贫困生自身的努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鼓励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其积极面对人生的信念,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帮助他们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脱贫,使其今后能够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http://news.e21.cn/html/2009/gdjy/551/20091124114212_1259034132835374146.htm.
[2] 吕楠,段雪芬,何诣寒.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西南交通大学,经营管理者,2009,8:248.
[3] 许丽芬.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教育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8:197-198.
[4] 陈阳春.高校贫困生軐特征及教育对策探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