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色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还很燥热,阳光如火,但早晚已经有了秋的意境。風是轻柔的,在呼吸的空气里弥漫着芬芳的味道。季节的转换悄无声息,不经意间想起一句诗,“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秋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转眼间,夏天已经成为故事。站在秋的路口,突然觉得,这个季节,这个时间,这个景色,如此美好。
  2021年8月21日,一位文友分享了一篇文章给我,名字叫《淡紫色的秋天》,他说秋天的颜色是紫色的,象征着典雅,是一种神秘、一种娇气、一种温柔且充满女性魅力的颜色。读了他的文字,顿感我的灵魂又高雅了几许。这个季节似乎又充满了多情与诗意,自古文人墨客的描述,夹带着落叶的忧伤,缥缈又惹人怜爱。
  秋天,这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即是色调的装饰,也是味道的极品,有团圆的味道,有水果和五谷的味道,更有弥漫着人间烟火的味道。看田园里的墨绿,装满果实的大豆,颗颗饱满,粒粒分明;带有金色稻穗的玉米,像极了待产的孕妇,让人在等待中带着幸福,亦带着焦灼。期待着秋天的收获,把所有的余力积攒起来,为丰收做好准备。这个果实的调色盘里,溢满了秋天的色彩,充满太多的诱惑。
  走过春夏秋冬,皆是欢喜,因为在诗人的世界里,他的灵魂多出一份深情,对每一个季节的着装,都有着不同凡响的爱与期待,把季节不同的色彩绘制出最美的蓝图。固然如冬天的萧条,虽然带着凄凉,却也有一股蕴藏的力量。但秋天是我的偏爱,我喜欢秋天的那浩瀚无边的稻浪,喜欢那缀满果实的枝条,喜欢那铺满金色的田野,但更喜欢秋雨绵绵包裹的思念。看,路边的那些点点花红,都如南国的红豆,带着几分羞涩,注满相思。想起苏轼的《赠刘景文》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如刘禹锡《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是啊,这个美丽的季节,我想再给它添上一笔高贵神秘,象征着丰收和思念的色彩。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张雅娜,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总会第一副主席、汉口分会主席、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普陀灵光》荣获首届青年文学家文学大奖赛散文组特别奖。文学爱好者,写作始终是驻于心底的一个梦。  他站在我的面前,浅浅地微笑着。我定定地看着他,半晌无语。轮廓饱满、肚子微腆,俨然中年男子的他,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怎么可能忘记?曾经刻在记忆深处的那张脸。  青春岁月里,那曾是我最熟悉的风景,是我
期刊
初伏那天,忽然心血来潮,想登一次芦芽山。说走就走,准备好行囊,骑了一辆摩托车独自一人朝五寨沟驶去。  一路凉风习习,山道弯弯,山路两侧满是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颔首微笑,杂草苍翠葱茏,随风摇曳。斗折蛇行的清涟河从上游激流而下,哗哗水声清脆悦耳,晨曦下波光潋滟。群山、巨石、树木依次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不一会儿,山路向苍莽的松林钻去。眼前群山高耸,松林墨绿,头顶白云缭绕,耳畔松涛阵阵。景色实在宜人,不
期刊
我的故乡三城乡固镇村的赵庄与乌衣唐柏郢相距仅一箭之地。鸡犬之声相闻,相互之间的往来却十分艰难,因为一条清流河阻隔着两岸的人民。1951年秋,唐柏郢唱大戏,固镇村很多老乡通过多种渡河的工具赶到唐柏郢去看戏,童年的我因为家里没有渡河的用具,无法前往。母亲说,我们在家里照样能听到戏,我知道那是在哄我的。这一夜,锣鼓的打击声和抑扬顿挫的笛音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第二天我很不开心,心想,能有座桥该多好啊。 
期刊
莲花村的北面有一座坡,人们都称其为黄土坡。坡上的泥土黄得像一堆金黄的稻子。村里有一条路,一直延伸到坡顶,直通补郎村,路左侧从坡脚到坡顶生长着一片茂盛的青杠林。当时,村民们总爱沿着这条路赶牛去凉水井。回来时,牛背上驮着草,从黄土坡上欢欢喜喜地蹦跳着回家。  从记事起,我对这个于外人不起眼的黄土坡有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我和舅舅去凉水井放牛,在回来的路上,舅舅叫我在后面赶牛,他则悠闲地骑在水牛背
期刊
“小彪崽,赶紧起床了。约好了去吃抚州米粉的。快点儿,快点儿!”耳边隐隐传来母亲的喊声。  我的家乡抚州,是江西省下辖市(地级),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之一,自古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抚州位于赣东,地处华东地区,素有江右古郡、文化之邦、才子之鄉等美誉,孕育出汤显祖、王安石、曾巩等名人。这座兼容了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城市,在这晨光中慢慢苏醒过来,静谧之地,不慕繁华,不舍安宁。我们闲步走在古
期刊
香琴的老公在建筑工地从外架上摔下来后,成了半身不遂的残疾人,一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香琴一个人身上。  那年她28岁,长相佳,有文化,有口才,别人劝她改嫁,但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正好村里缺一名妇女主任,乡里决定提拔她,村主任也有意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她。  香琴听村主任这么一说当然高兴,哼着小调邀上同村的花妹去捞枞毛丝。花妹问香琴:“怎么这样开心呢?”香琴告诉花妹:“俺要进村里做妇女主任了,听说以后还
期刊
1986年7月,我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从教六年半。1992年12月,从学校调到建行。如今,虽然离开教师岗位已29年,但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常常在脑海萦绕。  难忘教学辛劳。刚到学校时,学校缺政治老师,于是领导安排我上政治经济学,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我虽然在高中和大学都学过政治经济学,但毕竟不是我的专业,学得不深不透。再說教和学那是两个概念,常言道,“
期刊
我喜欢闲暇时沏一杯茶、看一本书,让那浓郁的茶香浸润着书香,在心底流淌;喜欢安静的时候赏一处风景、忆一段时光,让那美丽的景色遇见最初的纯真,在眼前浮现;亦喜欢在温暖的春天撷一缕春光,赏一园花色,让那花的凝香陪伴自己洒下一路芬芳。  在这个春风和煦、柳絲飘飞的春天,我触碰了桃花的粉嫩、海棠花的绚烂,欣赏了紫荆花的花絮、碧桃的红艳,唯独对牡丹花开的富贵敬而远之。也许是自己的单薄与牡丹的雍容华贵极不相称,
期刊
傍晚时分,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砸在河堤的水泥路面上,像无数个花朵在依次绽放。岸边的绿树、坡上的碧草,一眼望不到边的河面,还有掠过水面飞向远处的鸟儿,尽管白浪滔天有凶险,还是难掩淮沭河的美轮美奂。凉风习习,淮沭河坡岸的杨树沙沙声响,穿过河堤的项荡洞,坐落堤脚外的白色粮库,散落在附近的白墙红瓦的几户人家,像是浓浓绿荫下的童话世界。  台风“烟花”裹挟着暴雨西进北上,前几天嶂山闸36孔全开,受新沂河行洪
期刊
从南山上下来时,天色已晚。  我们就在南山下的小饭馆,最后吃了一顿地方小炒。  我拍了店门口水龙头滴水的照片,那时候那一句“滴滴答答等你来”正当被人传唱。  天空下起了雨,细蒙蒙的,但寒意有些侵入骨髓,或许是因为这即将要到来的别离。  我们是相距千里的两个人,却因为约的是同一个导游而被一同带上南山。  那时候你是洒脱俊美的少年,而我也还是可爱纯粹的少女。  前半段的时候,我们还不熟悉,我的相机里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