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IntEC系统在秦山三期核电站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11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IntEC系统的主要特征:
  1.1此系统以数据库的形式记录电气及控制系统的施工设计,并向用户提供简便而灵活的查询界面以指导施工。施工承包商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制查询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
  1.2其核心采用智能化的自动路径设计引擎,能根据通道冗余隔离和强弱电安全和抗干扰隔离及便于检修原则完成特定项目的电气及控制系统电缆的敷设路径的初期设计,其优化算法能从总体上缩短电气及控制回路长度、节省电缆的消耗并合理分配桥架的负荷。
  1.3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调试于一体,对电气及控制系统的建造提供综合高效的服务。除向用户提供正式的设计信息查询外,能快速或实时地把现场变更综合到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把现场电气及控制电缆安装状态反馈入数据库。
  2.IntEC系统在秦山三期核电站中的应用
  在秦山三期核电站中所使用的IntEC系统是加拿大原子能公司(AECL)自己开发的一个集合电气和仪控的设计和安装管理软件,包括电缆型号、敷设路径、电缆接线从设计到现场施工状态等信息,其核心内容是电缆通道、电缆、接线和设备四大模块。
  2.1 IntEC系统的几个概念
  2.1.1区域(Area)在IntEC中将作业区划分为块并加以符号,如汽机房为T,给水泵区域为TB029,其目的是对电缆敷设有效地进行控制。按划分的大小区域可分为厂房(Building)和房间(Room)等.
  2.1.2系统(System)每个工艺系统都有一个系统代号,称为基本主题索引(Basic System Index,简称为 BSI), 如给水系统BSI号为43230。在IntEC中BSI和设备名称和电缆线芯号有着密切的联系。
  2.1.3通道(Channel)在设计时为保证可靠性,将电缆划分为奇(Odd),偶(Even),公用(Common)三部分,分别取至不同的电源,路径互不相干,保持相对独立,称为通道。使用通道的目的是使桥架上电缆的填充率更加均匀合理。
  2.1.4主干电缆 (Trunk Cable)在本工程中主控室设有控制配线架CDF(Control Distribution Frame),就地有控制盘、接线盒等,大多数信号都由就地控制盘或接线盒经50芯的主干电缆送入主控室的CDF,经跨接线与计算机系统送至CDF的信号构成回路。
  2.1.5线芯号(Wire Number)IntEC中线芯号代表着一个电气回路中的等电势点,线芯号的标准格式为:BSI前四位-线芯号,如4323-2200代表主给水系统的2200号线芯。
  2.1.6设备(Structure)和装置(Device)在IntEC中将整个工艺设备称为设备,而将设备上的附带设备称为装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达控制中心MCC(Motor Control Center)被命名为设备号(Structure),则内部的各间隔开关控制设备或继电器等则为装置号(Device)。
  2.2 IntEC系统的四大模块
  2.2.1电缆(Cabling)
  每根电缆在IntEC库中的主要信息有电缆编号、路径号、始末端房间号、始末端装置号、始末端设备号、设计区域、信号类型、通道、设计状态、释放日期、版本号、设计长度、现场施工状态等。以下是Cabling在施工中常用的几个功能:
  2.2.1.1电缆敷设用报表CM-10的生成
  在施工前,如何整理出一批合理的电缆敷设清单不但可以减少电缆交叉改进电缆敷设工艺,对合理安排劳动力也有重大作用。而在IntEC中这点却很容易实现,只需从数据库中筛选出相同首尾房间的同批电缆生成电缆敷设报表CM-10即可。
  2.2.1.2二次设计导管信息CM-26报表的生成
  选择Routes图标下的Cable页面,输入起始房间号(Room side1)为TB411,设计区域(Design Area)为BOP|SWYD,设计状态(Engineering Status)为16,同时在Raceway页面下选择Type为Conduit,Sub-Type为RS(Conduit Run to Suit),按OK后就会罗列出400V开关室内有关设备所有导管清单,生成CM-26报表后可清楚地查阅每根导管中所穿电缆的编号,导管直径及长度。对现场施工也有好的合理安排。比如同一埋管,就要考虑敷设时尽可能同时将其内所有电缆穿完成,避免以后电缆难穿或需停电之类的现象。
  2.2.1.3升版资料
  正常情况下,数据库每周都会升版。设计增加原先遗漏的电缆编号或对路径、接线作相应修改,或将现场有关的FCR内容加入IntEC。根据每根电缆释放日期(Release Date)及IntEC每一版本的日期可查出最新版设计所做的修改。首先选择Cable图标,设计区域(Design Area)中输入BOP|SWYD,设计状态栏(Engineering Status)输入5|16,设计状态日期(Engineering Status Date)中输入>2001/11/05,按OK就可查出此日期后所有我方电缆所做的变更:或接线,或路径。并可查出所变更的具体内容。并以此作为索赔的依据。
  2.2.1.4按系统查找电缆
  由于每个设备、线号都是根据不同的BSI来命名的,而且此工程又有按各系统移交的特点。因此就需对每个系统分别列出相关的电缆清单,按照进度要求合理安排现场施工。
  2.2.1.5已删除电缆清单的生成
  在Cable图标下,输入Design Area为BOP|SWYD,Status选2(删除的代号),OK后就可列出我方已被删除的所有电缆,包括已敷设,已接线或未施工的电缆。   2.2.1.6现场状态的反馈
  用指定的用户名登录后,可对电缆的现场状态进行修改。我方共需输入3种状态:电缆已敷(Cable Pulled),电缆1端已接(Cable Terminated 1 End),电缆已接(Cable Terminated)。将每天所敷电缆长度及时输入,一方便于跟踪进度,另一方面便于工作量的准确统计。
  2.2.2接线(Wiring)
  Wiring的界面和Cabling的界面类似,在其中可以查询到所有电缆接线和回路的信息。
  2.2.2.1接线报表的生成
  与接线有关的报表都在此目录下生成,选上Cable图标,输入有关的电缆编号(Cable ID),按OK后得到每根电缆的接线图,点击菜单栏Action—Report,选择WR-15报表,即可得到每根电缆的详细接线信息。同样,输入设备号(Device Type),可生成该设备所有电缆的接线信息的报表WR-05,便于现场设备开孔、穿电缆,有利于提高接线的工艺质量。
  2.2.2.2设备内部的跨接线
  设计将厂家在设备制造、组装过程上所遗漏的跨接线也设计在IntEC中。选择线号(Wire Number)图标,在Device Tag中输入设备号,按OK后可查出该设备有关的所有线号,生成WR-20报表(End to End Wiring Analysis)。可知对此回路的设计是否有断开现象,查出所有的内部跨接线,便于逻辑回路的检查试验。
  2.2.3电缆通道(Raceway)。电缆通道中主要是一些桥架和导管、预埋管等信息,可用来查找桥架、导管的填充率,主要为用于设计。
  2.2.4设备(Equipment)。在此可用查找设备的型号、供货商、材料号等有关信息。例如就地端子箱的端子数等。
  3.IntEC系统在工程施工中所起的作用
  在我们以往的施工中,电缆敷设管理较传统,缺乏可控制性,其大致工作流程为:工程技术人员整理设计院提供的电缆清单和图纸→列出敷设电缆清单→根据经验确定电缆敷设先后顺序→将待敷电缆清单交班组施工→施工完成→根据清单和反馈信息整理相关敷设纪录。在这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其一是电缆清单的整理,主要凭借的是经验,将相同或相近区域的电缆整理在同一批敷设,这样不但很费时间,也很难保证敷设顺序的合理性,另外由于每个技术员的经验和观点的差异及专业的交叉,使得电缆敷设顺序一直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其二是敷设记录的生成,以往敷设记录大多是手写,形式内容都很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作为记录也缺乏完整性、统一性和可靠性;其三是不利于过程的跟踪和控制,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全面,要想掌握即时的进展情况很困难,日后的查找统计也很不方便。
  4.IntEC给我们的启示
  总之,根据在秦山三期项目中的实际使用经验,我们认为IntEC系统与国内传统的施工设计和管理方法相比是一套崭新的、富有成效的系统。一方面,他为我们引入了从设计到施工、材料、合同、调试一体化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在设计上大胆采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和优化技术,实现设计自动化和自动设计审核功能,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和成本,提高了设计的总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黄淑贞.核电站用电缆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要求.[J].电线电缆,1998,Z,14-18.
  [2]陈俊璞.核电站建设中计算机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华东电力.2001年01期.
  [3]马相坤.电站电缆敷设模拟系统软件介绍.电力建设.2002年 第23卷 第05期.
  [4]王明海.电厂电缆敷设设计与工程管理系统的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陈智.游建伟.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核岛电缆敷设设计实践.核动力工程.2003年第24卷第1期.
  [6]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秦山核电建设基本经验选编.[G].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福建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1 绪论  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纸式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一般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这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都提倡环保无纸办公,网络考试系统的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而且提高了效率。与以往考试方式相比较,网上考试系统的主要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师提出考试要点的需求,动态的产生各种题库;另一方面,考试
期刊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空间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它通过一定的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域作为依托,存在着行政区之间横向的联合和融汇,把有限的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作为基本内容,以各种资源要素和地域、产业间的经济、市场间供求关系为链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  二、大学城整体情况  重庆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约300亿元,是西部新城率
期刊
互联网直到今日仍然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诞生之后才逐渐兴起一种新经济模式。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始终面临着一个随时改变的网络环境。如何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架构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平台,让人们在网络中安全放心、便捷舒适地进行交易活动就成为了广大电子商务用户和商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实施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防范以及解决这些安全问题,那么一旦问题爆发,将会对如今
期刊
虚拟仪器技术是将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以计算机为基础,配以相应测试功能的硬件和接口,通过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仪器的面板并实现相应的功能,使得使用者通过操作计算机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提高测试效率[1]。虚拟仪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基本要素,硬件功能是获取被测的物理信号,提供信号传输的通道;软件则是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显示等功能,并将其集成为仪器操作与运行的一体化环境。总体而
期刊
数据通信网方案比较  电力数据通信网的业务发展不会与邮电通信网完全相同,但趋势是相同的,传输网正由微波逐渐转向光纤,由PDH转向SDH,带宽由2 Mbit/s,34 Mbit/s提高到155 Mbit/s,622 Mbit/s,这给建设数据通信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力数据通信网的业务种类与邮电通信网也不完全相同,但业务走向多样化的趋势是一样的,不仅要满足不同需求的多业务传输平台,为系统内的所有用户
期刊
高校进行水电节能项目科学与精细化管理的责任与任务范围内,总结出来一般有三种形式可以用于管理。第一种由专门的部门管理的模式;第二重视使用单位水电用电量定额管理的模式;第三种是水电使用单位水电全额收费管理的模式。这三种模式经过实践后来有衍生出很多种相关形式,但是究其根本都是以这三种模式为科学化得基础工作进行的[11]。  一、使用单位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  (一)使用单位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概念[12
期刊
网络会计使企业实现财务会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等远程处理,是种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  一、网络会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网络安全问题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内网方面缺乏安全保护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到位,这样就使内网安全存
期刊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这也推动了经济不断的进步,人类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为了能够生存,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地位,在不断的改善管理和推广技术进步,企业与市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物流技术,进而推动经济不断向前进步,另一方面,我国城市道路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也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必须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  一、企业运输物流
期刊
一、前言  随着3G在全球的规模商用,用户数量在不断的快速增加,导致对带宽的占用激增,用户业务体验开始下降。为此,大部分运营商开始全力推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相较于3G,LTE在系统性能上有跨越式提高,LTE是满足用户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二、LTE业务特点  与3G网络相比,LTE网络有以下显著特点:数据业务宽带化,全网IP化,网络扁
期刊
1.系统总体设计  该系统主要由语音编解码模块、加密模块这两大模块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在发送端,系统首先将接收到模拟语音信号经A/D转换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而后编解码芯片对转换后的数字语音信号进行压缩编码输出给加密模块,最后加密模块完成对信号的加密操作。在接收端,系统对信号的处理流程与发送端相反。  2.各模块设计  2.1 编解码模块  在此模块中,本文采用AD73311模数/数模转换器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