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免疫组化双标技术研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1_41004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用淋巴管特异标记podoplanin对9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微淋巴管密度(MLD),以CD34标记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作为对比,以及分别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血管增殖活性。结果 肿瘤不同区域的淋巴管密度、增殖活性和形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及增殖活性较其他区域显著地增高(P〈0.01),且管腔多呈扩张状,同时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及Ki-67指数也较正常大肠组织显著地增高(P〈0.01
其他文献
例1,女,5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外院胸部CT示食管癌,既往无手术史,其母亲死于食管癌。我院胃镜病理活检示小片高度异型细胞,疑为肉瘤或肉瘤样癌。例2,男,72岁,因上腹部间歇
为建立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组织培养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以授粉结果为180 d未开裂的白花兜兰种子为基础材料,研究不同的添加剂对无菌萌发、原球茎分化及其根诱
目的 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3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该肿瘤好发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良性病变和淋巴瘤的SHP-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1例不同类型淋巴瘤和27例淋巴组织良性病变。结果(1)SHP-1的正常表达部位在淋巴结和
1 人的出生有太多的偶然性。此父母结合生就了你,此父与彼母、此母与彼父或彼父母结合则未必使你诞生。此一时孕育了你,彼一时孕育的则未必是你。生命来得如此玄妙,有千万种
近年来,为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美国的教师教育将着眼点放在实习辅导教师的专业引领意识与能力的改善上。几乎所有的州都确立了教师分级制度,其中,实习辅导教师是最高等级水平。为
为研究高压电晕电场生物效应物理机制,非均匀电场和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注入2种因素对种子的影响,利用频率为50 Hz,极距为4 cm,电压为0(ck)、4 kV、8 kV、12 kV、16 kV、19
肺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是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发生于30—40岁成人吸烟者。组织学上,PLCH表现为Langerhans细胞围绕远端呼吸道呈结节性间质性增生伴不同程度的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transcriptionfactor-1,TTF-1)在胸腔积液转移性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TF-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PCR-SS
经国务院妇女儿童协调委员会研究、国家教委批准、国家计委有关部门审批、同意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迁址、扩建并筹建庆龄女子学院。新建庆龄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文科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