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分歧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就文艺学的若干根本问题答熊元义等同志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不同于直观的唯物主义,就在于它引入了实践的思想,突出了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都是在实践过程形成的,作为审美关系的客体的美不是纯粹的自然属性,而只能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意识领域,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文学就其性质来说也必然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在人学本体观方面。人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文学是以人为对象和目的的.所以也只有把实在论维度和目的论维度统一起来才能对“文学本体论”作出科学的回答。这都需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按照唯物辩证的思维方
其他文献
在清末地方自治政策下,以开展地方自治启蒙活动为目的的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在广州成立。为响应此举,省内各乡村的地方精英也纷纷加入该社,并在各自的家乡成立自治团体。这些自治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集中表现在“群”与“社会”的文化差异之上。前者强调血缘性,后者强调公共性。人类社会共同起源于氏族血缘制度,但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这种制度便出现了分化,一部
当代社会“重读儒家经典”有两重内容五种意义:一是本该读而没有读的“普及型重读”,其群体主要是普通大众.意义在于“补充传统文化的知识性匮乏”和“追溯公民品格的道德性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