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强地级市”苏州公布的2020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中,相城区首次跻身第一等次。在龙争虎斗的苏州,相城能从十个板块中脱颖而出,摘得这个“第一等次”,是相当不容易。要知道,另外三个“一等生”分别是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都是创造苏州“三大法宝”的绝对王者。
放眼全国,相城同样锋芒毕露,频频跻身重量级榜单。2019年,相城首次杀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30强;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评比中,相城更是进入前20强,排名第14位。
2001年成立的相城区刚刚过完20岁生日。弱冠之年,青春无敌的相城步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从籍籍无名的苏州新城区,到长三角一匹活力十足的“黑马”,相城是如何突围的?
果断“舍”,才有更好“得”
相城是苏州市域地理中心,也是苏州唯一同时拥有太湖和阳澄湖的板块。但建区之初,相城几乎是一个纯农区,尽管综合实力放到江苏全省并不差,但在苏州并不起眼。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城最出名的莫过于阳澄湖大闸蟹、渭塘珍珠等。
时光把相城这颗珍珠打磨得熠熠生辉。如今的相城,坐拥四大国家级战略优势——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的中心优势、推进虹桥-相城一体化的融合优势、获批中日地方合作平台的外向优势、承接央行数字货币试点的带动优势。一张张“王牌”在手,青春活力迸发。
相城逆袭的第一步,做了一道加减题。由于历史原因,相城工业经济基础和新兴产业都比较薄弱:以村级经济为重,低小散企业广布,“散乱污”作坊不少。在深入调查研究发展实际后,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提出:相城需要一场颠覆式的变革!
2017年11月,相城召开全区“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动员工作推进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改革刀刃瞄准辖区内的电镀(线路板)、印染、化工等落后低效产能。一个小小的市辖区,三年淘汰“散乱污”企业(作坊)1.36万家,力度之大,令人吃惊。
熟悉苏州的人都知道,在这里,各市(区)板块之间的比学赶超有多激烈。起初,也有人担心,相城如此的大刀阔斧,会不会影响“数字”。壮士断臂,不惧阵痛。相城人沉住了气,走过了那段阵痛期。
相城将目光瞄准新经济领域,聚力打造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生物医药“六大新经济产业”。
事实证明,果断“舍”,才能更好“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城的经济数据非但没下来,反而保持质量齐升。2017年起,相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4年稳居苏州全市第一。相城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又一加分大项。
有人可能要问,这一轮整治之前,“散乱污”为什么能在相城立足?相城人反思发现:“散乱污”往往存在于村级经济中,于是引导村和社区回归主职主业,即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社会治理。这样一来,相城就从源头上斩断“散乱污”死灰复燃的可能。
做完腾退旧动能的“减法”,相城着力在培育新动能上做“加法”。答好这道题,选择赛道很关键。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相城将目光瞄准新经济领域,聚力打造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生物医药“六大新经济产业”,已集聚相关企业1519家。
江苏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首批车联网先导区、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江苏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唯一区块链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一个个“唯一”“首个”,见证了相城经济脱胎换骨。
高铁小站作出大文章
2月24日,备受关注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全文公布,其中提到要加快苏州高铁北站扩容提升工程建设。这是苏州北站的机遇,也是相城的机遇。
位于相城的苏州北站,是距离上海虹桥最近的地级市高铁站,两者直线距离70.1公里,高铁最短通行时间23分钟。2011年6月,苏州北站投入使用,最初的设计规模仅为每天5000人次。但相城人很笃定,站虽小,背后的意义很大,能做的文章很多。
高铁拉来的资源不能穿城而过。2012年1月,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挂牌。相城开始围着高铁布局产业、建设新城,几年下来,这里已成为相城变化最大、潜力最大的区域,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企业。
2019年8月,高铁苏州北站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列为江苏省加快建设的两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2020年5月,“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挂牌;同年9月,通苏嘉甬铁路顺利完成工可审查,明确苏州北动车所塘河选址方案。
未来,京沪高铁与最近刚刚开工建设的通苏嘉甬高铁,将在此交汇形成“黄金十字”。很显然,高铁北站太小了。
目前,相城正全力推动苏州北站的扩容改造,建成后将是苏州最大的铁路枢纽。根据规划,苏州北站综合枢纽新站设计规模达13台30线,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同时,苏州北站将与上海虹桥枢纽共同打造成为国家级高铁复合枢纽,并将预留未来超级列车通道。苏州北塘河动车所的方案也已通过国铁工可审查,建成后将使苏州北站具备“始发终到”功能。
打造沪苏同城化先行区
“谁能更好对接大上海,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机遇和资源。”这条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法宝,被相城运用到极致。
对接上海,相城有高铁的天然优势。但相城没有止步于此。顾海东说,相城要争当沪苏同城化的先行区,除了加强枢纽联通的同城化,还要加强产业生态的同城化、创新发展的同城化、协同开放的同城化。